央行降準與劉鶴新職

央行降准与刘鹤新职

昨天下午,央行發佈消息,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這是個大新聞,但其實更大的新聞發生在6月20日,當日有兩件大事,可能因為世界盃,注意到的人並不多。

一個是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會議上要求,研究部署的小微企業融資政策要儘快出臺,並由相關部門機構在年底彙報結果。

一個是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任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其實這個決定6月12日就作出了,6月20日只是宣佈一下。

同日,兩個國家級領導都和中小企業有關,可見國家對中小企業的重視,這同時也說明,目前中小企業發展又到了危急關頭。

01

國家對中小企業重視的第一個“成果”當然是央行降準,儘管促進中小企業發展還有很多方法,比如產業升級、技術創新等,但降準操作起來最容易,也能短時間見效。

據央行網站消息,此次降準從2018年7月5日正式施行,預計可釋放7000億流動性,其中5000億用於支持“債轉股”項目,另外2000億用於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總的來說要解決的是企業缺錢的問題,也可以理解為是對一年多來“去槓桿”政策的修正,按照央行的說法就是“把握好結構性去槓桿的力度和節奏。”

如果要單論這次降準對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作用,一見菌覺得象徵意義更大。今年一季度,小微企業貸款餘額為25.1萬億,2000億僅為這個額度的0.8%。

所以,從資金量來看,要真正給小微企業“解渴”,這些錢是遠遠不夠的,不出意外的話,國家針對中小企的扶持還會有一些後續政策。

這幾年,小微企業日子一直都不好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風頭過後,死了一大批,為什麼要現在定向降準?除了國家級領導的重視,主要原因有三:

1、去槓桿“誤傷”了小微企業。去槓桿是這兩年經濟政策的總基調,目的就是為了降低經濟的債務水平,地方政府、企業、個人都要去槓桿,一句話就是少借錢。

央行是去槓桿的“總管家”,它可以決定給市場放多少水,由於2016年“大放水”導致房價暴漲,為了吸取經驗教訓,央行這兩年把水龍頭擰緊了。

這樣的結果是,市場上的“總水量”少了,由於小微企業信用差、抵押物不值錢等原因,所以就更不能從銀行獲得貸款了。

但是,中小微企業又關係到中國的“就業大計”,任其倒閉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每到經濟增速下滑或者貨幣政策太緊時,國家都會號召商業銀行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

2、中美貿易戰讓小微企業日子更難過。對個人來說,貿易戰最大的影響就是買進口商品時會多付多少錢,但對一家小微企業來說,貿易戰對他們的影響是致命的。

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美國和歐洲受害很深,居民購買力驟降,受此影響,中國江浙一帶以代工為主的小微企業成批倒閉。

現在美國經濟增長強勁,應該說是很多中國中小企業的機會,但最近實質性開打的貿易戰讓很多中小企業失去訂單,這對他們來說就意味著死亡。

所以,不要以為貿易戰只是國家之間的事情,和你我沒多大關係,實則很多人的命運都會被裹挾其中。“傾巢之下,安有完卵?”

企業倒閉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工人失業,居民收入水平降低,如果問題很重,小則會加重地方財政負擔,大則影響社會穩定。

3、提振股市,給股民信心。上週A股受美國貿易戰等影響,幾個交易日都大幅下跌,甚至還出現了2015年股災時的“千股跌停”。

19日,滬指下跌3.78%失守3000點整數大關,晚間,央行行長易綱對媒體表示:“當前我國經濟基本面良好,經濟增長的韌性增強,中國的資本市場有條件健康發展。”

除了央行,第二天還有機構出來對市場喊話,主要意思是中國經濟基本面沒問題,不支持股市繼續大跌。

在各部門“聯合救市”下,A股20日小幅收漲,但因為沒有實質性消息,21日,A股又下跌了1.37%,跌破2900點。

所以,央行降準可以理解為是對股市的實質性利好,但效果會怎樣,一見菌不報大的希望,要知道這次降準是“定向降準”。

02

以上三個理由,前兩個是比較重要的,第三個只是政策的“外溢效應”,降準的本意就是要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以下是2015年第一季度至2018第一季度小微企業貸款和房地產貸款情況。

央行降准与刘鹤新职

從上圖可以看出,近13個季度,小微企業貸款餘額一直在增加,2015年一季度是15.89萬億,今年一季度已經增加到25.1萬億,三年增加了不到10萬億。

再來看看房地產貸款餘額(包括房地產企業貸款和個人購房貸款),從總額來說,是多於小微企業貸款餘額的,比如2018年第一季度,房貸餘額是34.1萬億,小微企業貸款餘額是25.1萬億。

除了總額,其實增速更能說明問題,2015年第一季度房地產貸款餘額是18.41萬億,2018是34.1,增加了15.69萬億,而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只增加了不到10萬億。

下面是近13個季度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和房地產貸款餘額增速。

央行降准与刘鹤新职

從上圖可以看出,房地產貸款餘額增速除了2015年第一季度,之後12個季度都保持了20%以上的增速,最高時的2016年第四季度增速高達27%。

反觀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增速,近13個季度都非常平緩,尤其是最近3個季度,增速已經開始下滑,2018年第一季度只有14.30%,已經接近2015年13.90%的水平。

要知道,如果從國家政策來看,這幾年是在鼓勵小微企業發展,而在打壓房地產行業,即便是這樣,資金還在大量流入房地產行業,流向小微企業的資金增速緩慢。

03

截至2017年末,我國小微企業法人約有2800萬戶,個體工商戶約6200萬戶,中小微企業佔全部市場主體的比重超過90%,貢獻了80%以上的就業,70%以上的發明專利……

小微企業肩負著“就業使命”,國家不能不管,這些年,政策力度越來越大,但收效甚微。

除了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短(3年)、貸款不良率高(2.75%)等客觀原因,還有一些“隱形原因”導致這個問題一直解決不了。

湖北省襄陽市審計局在2016年9月份發佈的一份《淺議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之癥結所在》的調研報告就道出了很多“貓膩”:

1、定向降準釋放資金未主要用於增加小微企業貸款投放。

2、部分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信貸投放未達到“兩個不低於”要求。比如某銀行2015年貸款增速44.87%,小微企業貸款卻降低12.84%;某銀行2015年貸款增速24.04%,小微企業貸款卻降低57.4%。

3、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貸款收取保證金,要求企業存入20%貸款保證。比如某公司在銀行貸款40萬,年利率8%,剔除銀行保證金8萬以後,實際可用金額32萬,卻仍按40萬本金付息。

4、有銀行為了完成存貸比,要求小微企業將部分貸款以存單形式存入銀行,再以存單質押貸款,這樣企業拿到的貸款數額實際上減少了。

舉個例子,某企業從銀行貸款350萬元,銀行先貸出一筆300萬元貸款,並要求企業以存單形式存入60萬元後,再以該存單為質押,向企業貸款54萬元。企業實際獲得貸款金額294萬,卻需要支付354萬貸款利息。

5、有些銀行對小微企業貸款變向收取中間業務費,銀行會指定中介評估機構進行評估、評信,收取費用高於其他社會中介機構。

所以,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表面上看是銀行自己的問題,其實是國家層面的部門配合有問題,比如小微企業的信用問題解決不了,主要是徵信體系不完備。

又比如,金融官員對於地方政府、相關部門與國企不配合政策、對於供給側改革袖手旁觀的不滿,也正在公開化。

在上週(14日)的上海陸家嘴論壇上,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就直接批評,一些地方、部門、銀行和企業缺乏應有的緊迫感和危機意識,對去產能、去槓桿心存僥倖,對不良資產處置和“殭屍企業”出清等待觀望、猶豫不決。

中財辦原副主任楊偉民的發言更是火花四濺,他的發言主題就是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不能只讓金融部門“孤軍奮戰”,其他部門“袖手旁觀”。

他直批“殭屍企業”佔了大量的信貸資源,國有企業改革進展緩慢“拖了後腿”,地方政府繼續變換花樣舉借債務,房地產市場近期又亂象叢生。

所以,早已身兼多職的劉鶴出任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的用意,也就很好理解了。

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顧名思義就是加強對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的組織領導和政策協調,劉鶴身為“首席財經智囊”,他的上任,威力更大。

央行降准与刘鹤新职央行降准与刘鹤新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