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首屆朗讀大賽指定篇目和薦讀文章(初中組七年級)

南通市首届朗读大赛指定篇目和荐读文章(初中组七年级)

南通市首届朗读大赛指定篇目和荐读文章(初中组七年级)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級下冊

黃河頌

光未然

【原文】

啊,朋友!

黃河以它英雄的氣魄,

出現在亞洲的原野;

它表現出我們民族的精神:

偉大而又堅強!

這裡,

我們向著黃河,

唱出我們的讚歌。

(歌詞)

我站在高山之巔,

望黃河滾滾,

奔向東南。

驚濤澎湃,

掀起萬丈狂瀾;

濁流宛轉,

結成九曲連環;

從崑崙山下

奔向黃海之邊,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兩面。

啊!黃河!

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五千年的古國文化,

從你這兒發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邊扮演!

啊!黃河!

你偉大堅強,

像一個巨人

出現在亞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體魄,

築成我們民族的屏障。

啊!黃河!

你一瀉萬丈,

浩浩蕩蕩,

向南北兩岸

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

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

將要在你的哺育下

發揚滋長!

我們祖國的英雄兒女,

將要學習你的榜樣,

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薦讀】

《黃河頌》,是《黃河大合唱》的歌詞,它是一支熱情洋溢的頌歌,也是一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詩。

黃河頌,頌民族情懷。詩人說:我們向著黃河,唱出我們的讚歌!我們,是詞作者光未然,是曲作者冼星海,是現場觀眾、聽眾,是中華民族的人民大眾。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偉大堅強,這,就是詩歌抒情的核心。抒民族之情,發久受重壓的每個中華兒女心靈深處的呼聲。

黃河頌,膾炙人口,震撼人心。它的藝術價值,在於它是時代的產物,歷史的精華。它是民族危亡關口的時代最強音,是億萬民眾救亡運動的戰鬥檄文。作家賦予它的時代意義,才是它流傳千古的精髓。

“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奔騰不息的黃河水,象徵時代,象徵中華民族,象徵中華兒女的生生不息,堅忍不拔,勇往直前。

“我們祖國的英雄兒女,將要學習你的榜樣,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一唱三嘆的強烈呼喚,激勵著代代中華兒女,為振興祖國和民族的未來,偉大堅強,偉大堅強!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級上冊

木蘭詩

【原文】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薦讀】

北朝民歌《木蘭詩》,將歷史影像,或勾勒,或渲染,或寫意,惟妙惟肖,蕩氣迴腸。

讓我們懷著對巾幗英雄的崇敬,輕輕展開這一幅幅的畫面。

農家織布圖:“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木蘭勤勞能幹,本可以安居樂業吧,但這一畫面,被可汗點兵撕破,被戰爭鐵蹄踏碎!

代父從軍圖:“軍書十二卷”,迫在眉睫;“卷卷有爺名”,刻不容緩。然而父已年邁,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說到做到,雷厲風行。

行軍征戰圖:辭別爺孃,跋山涉水,曉行夜宿。腳踩黑山岩石,眼望燕山胡騎,耳聽著黃河濤聲,心念爺孃叮嚀!

壯士凱旋圖:“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戎馬倥傯;“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風餐露宿;“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九死一生。

金殿辭官圖:“策勳十二卷,賞賜百千強”,木蘭不因名動,不為富誘,毅然辭官。真正的戰士,為和平而戰!

骨肉團圓圖:爺孃相扶將,小弟殺牛羊,姊妹貼花黃!“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多年夢幻如願以償,喜不自勝理所當然。

雌雄雙兔圖:“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巾幗不讓鬚眉,誰說女兒不如男!木蘭之名千古流芳。

樸素自然的口語表達,詳略得當的巧妙剪裁,細緻入微的描摹勾勒。《木蘭詩》,是詩是畫,令人回味無窮!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級上冊

紫藤蘿瀑布

宗璞

【原文】

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

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只是深深淺淺的紫,彷彿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道那時每一朵紫花中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

這裡春紅已謝,沒有賞花的人群,也沒有蜂圍蝶陣。有的就是這一樹閃光的、盛開的藤蘿。花朵兒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

“我在開花!”它們在笑。

“我在開花!”它們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開,下面的待放 。顏色便上淺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澱下來了,沉澱在最嫩最小的花苞裡。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是一個張滿了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那裡裝的是什麼仙露瓊漿?我湊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沒有摘。我沒有摘花的習慣。我只是佇立凝望,覺得這一條紫藤蘿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緩緩流過。流著流著,它帶走了這些時一直壓在我心上的關於生死的疑惑,關於疾病的痛楚。我浸在這繁密的花朵的光輝中,別的一切暫時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

這裡除了光彩,還有淡淡的芳香,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忽然記起十多年前家門外也曾有過一大株紫藤蘿,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從來都稀落,東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掛在樹梢,好像在察言觀色,試探什麼。後來索性連那稀零的花串也沒有了。園中別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種了果樹。那時的說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麼必然關係。我曾遺憾地想:這裡再也看不見藤蘿花了。

過了這麼多年,藤蘿又開花了,而且開得這樣盛,這樣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壯的盤虯臥龍般的枝幹,不斷地流著,流著,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我撫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那裡滿裝生命的酒釀,它張滿了帆,在這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萬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

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

1982年5月6日

【薦讀】

《紫藤蘿瀑布》精緻優美,魅力獨特。

紫藤蘿的美,美在情景相生,立意深刻。景緻繁茂蓬勃,精神寧靜喜悅,和諧契合,渾然天成;藤蘿是花,花是花,又非花;花象徵生命,象徵時代,象徵精神,象徵美的不滅,象徵心靈的重放。作者禮讚藤蘿,更禮讚不朽的精神世界。

紫藤蘿的美,美在描寫細膩,結構玲瓏。文章寫景細膩,層次豐富:色形味的描摹,外形到內質的推進,整體到特寫的完善,搖曳多姿;從“停住腳步”起筆,到“加快腳步”收墨,首尾呼應,一氣呵成。

紫藤蘿的美,美在語言清新,柔婉含蓄。紫藤蘿“彷彿在流動,在歡樂,在不停地生長”,文章甚多淺語短句,精練靈動;喜悅歡欣,躍然紙上。孫犁先生讚道:宗璞文字,字字錘鍊,句句經營。不可謂不中肯。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級上冊

愛蓮說

周敦頤

【原文】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薦讀】

蓮花,是古往今來文人筆下高歌詠歎的對象, 但大多數文人都是驚歎於它的清姿素容;而劉禹錫的《愛蓮說》卻獨闢蹊徑,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 ,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表達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汙和對追名逐利的世態的鄙視和厭惡。

《愛蓮說》一文歷來備受推崇,分析起來有如下優長:

篇幅精短。全文119字,即使你想操筆刪節,也會無從下手。其所以達到這種境地,是由於作者深諳“散文不可散”的辯證之理。作者在長期愛蓮的生活實踐中,悟透了蓮的氣韻精神,加上精細琢磨,成就了一篇無可增刪的曠世美文。

寓意深刻。周敦頤是北宋著名哲學家,他寫作此文,無疑要倡導他所推崇的儒家人生哲理,他以蓮作為憑藉物,把心中的“君子”品格形象化,並將其讚美到極致。自周文一出,“出淤泥而不染”便在世間廣為流佈,成為注重品格修養者所遵循的人生格言。

文字優美。全文就像一件動人心魄的藝術品,精美異常。寫蓮的句子道人之所未道,秀美而樸素;本已引人入勝,可作者又深入一層,進一步對比,進行議論性的分析。這樣不僅使作者所闡發的哲理更為深刻,也使全文更有情趣,更為雋永,文品更加得到昇華。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級上冊

陋室銘

劉禹錫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薦讀】

《陋室銘》之所以能銘刻於歷代千百萬知識分子心頭,是因為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引起了他們的心靈共振。它講了一個精神生活,即對理想的追求遠遠高於物質享受這樣的重要命題。“君子”“小人”的根本區別就在於道德修養的不同。以道德修養作為衡量人高低的標準,區分人們偉大或渺小的依據,是我們民族傳統中的精華部分。

身處陋室仍不改其樂,是由於充滿“惟吾德馨”的自信;安貧由於樂道,安貧才能樂道,所謂道,就是一種理想,一種道德修養,一種精神支柱。道,在這裡也是一種標準和原則,道就是義。

這是一篇銘箴,但它既不是要稱功德,也不是要垂鑑戒,而是獨闢蹊徑,抒寫性靈。景、情、事、理都圍繞“陋室”而成為渾然一體的形象。看似信手寫來,從從容容,自然清新;實則調動一切表現手段,如大將用兵,調度有方,佈局井然,運籌帷幄,匠心獨具。

作為一篇短文,它絲毫沒有狹窄逼促之感,寫得曲曲折折,從從容容,既有大處落筆的博大雄渾,蒼茫曠遠;又有精雕細刻,色彩明麗,形神如鑑。即使一篇幾十字的短文,也寫得豪氣四溢,不失大家風度,劉禹錫不愧一代詩豪。

關注我們

和通城媽媽們一起陪伴孩子成長

南通市首届朗读大赛指定篇目和荐读文章(初中组七年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