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專欄|中風後康復治療需趁早!

名醫專欄|中風後康復治療需趁早!

腦卒中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的特點。中國每年新發腦卒中患者約200萬人,其中70%-80%的腦卒中患者因遺留偏癱影響獨立生活和工作。現代醫學實踐證明,腦卒中康復是降低致殘率最有效的方法,有效的康復訓練能夠加速腦卒中的康復進程,減輕患者功能殘疾,提高生活質量,儘早恢復工作崗位。

1

1.腦卒中偏癱表現是什麼樣子的?為什麼出現這樣的偏癱模式?

腦卒中偏癱患者走路時一般表現為上肢跨籃、下肢劃圈的樣子,稱之為腦卒中偏癱異常運動模式。這些是因為患者早期不正確的練習方式所造成的,患者急於恢復過早練習走路、患側上肢用力等形式導致了偏癱模式的出現。

2

2.多數人認為腦卒中患者儘早恢復就是讓患者不斷地練“走路”?

名醫專欄|中風後康復治療需趁早!

3

3.有些人認為腦卒中後為了避免病情加重,發病急性期就是要絕對“靜養”“臥床休息”?

傳統的觀念認為,在腦卒中急性期,患者要“絕對臥床”,在這種觀念指導下,腦卒中患者出現各種併發症的機會增多,如墜積性肺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褥瘡等,長期臥床還容易出現各種廢用綜合徵,比如患側肢體肌肉的廢用性萎縮、關節攣縮、骨質疏鬆等。即便是正常人,躺上兩個星期不動,肌肉鬆懈無力,更何況本身就是神經損傷的人,如果介入晚了,等開始康復的時候,不僅肌肉萎縮了,連關節都粘連了,康復效果不好的同時患者也會痛苦。康復早期即介入,可防止廢用、誤用綜合徵、防止各種併發症。

4

4.腦卒中發病多長時間介入康復最合適?

一般認為越早介入越早恢復。腦卒中患者只要生命體徵平穩、神經系統症狀不再進展,48小時以內就可以進行康復訓練。當然,如何進行康復,也需要康復醫生結合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並非是千篇一律。

5

腦卒中患者康復的最佳恢復時期為發病後6個月之內,其中3個月之內為恢復黃金時期,但是1年後仍有恢復功能的可能性。

6

6.很多患者和家屬一味的強調“針灸”、“推拿”,只相信這種方法最好,這種觀點正確嗎?

7

7.有人認為康復訓練就是進行力量訓練,在家自己練習就可以了。這種觀點正確嗎?

8

8. 腦卒中後可以完全康復嗎?

9

9. 腦卒中患者儘快恢復功能,家屬能夠幫助患者要做些什麼?

家屬在腦卒中偏癱中的幫助是非常重要的,在腦卒中早期康復主要以預防併發症為主,比如預防肺炎、泌尿系統感染、關節攣縮、下肢靜脈曲血栓等。家屬可以幫助患者進行康復,內容包括床上翻身、床上坐起、咳嗽訓練、呼吸訓練、床上一些活動、關節活動度訓練等,這些有助於患者功能恢復。

10

10. 有些患者抱怨經常出現偏癱側肩痛,影響晚上休息和平時的康復鍛鍊?怎麼處理呢?

肩痛是腦卒中患者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可以發生在腦卒中早期,也可以發生在中後期,通常發生在腦卒中後兩三個月,發生率為5%-84%。腦卒中後肩痛有很多原因,如粘連性關節囊炎、拖曳壓迫、複雜區域疼痛綜合徵、肩外傷、滑囊炎、肌腱炎、肩軸撕裂及異位骨化等都有可能引起肩痛。不適當的肩關節運動還會加重損傷和肩痛,如雙手做高過頭的肩關節運動,會造成過度的肩部屈曲外展,損傷局部關節囊和韌帶而引起肩痛。肩痛影響患者的主動康復訓練,患者情緒低落,影響睡眠和休息。疼痛又抑制了肌肉活動,使主動運動更加困難。這種惡性循環阻礙了偏癱側肩功能的恢復。

11

11. 有些患者肩痛同時手腫脹,用了很多辦法效果都不好,這是什麼原因?

這種現象稱之為肩手綜合徵,又稱反射性交感神經營養不良,發病率為10%~75%,嚴重影響肢體功能恢復。不適當的被動活動導致肩關節外傷是引發肩手綜合徵的重要原因,其他原因還包括患者早期不正確運動模式導致的肩、腕關節損傷,上肢體液迴流受阻以及中樞神經損傷後血管運動功能障礙。另外,手關節的過度牽拉也可引起炎症反應,出現水腫及疼痛。輸液時液體滲漏也可能是造成肩手綜合徵的重要原因之一。

名醫專欄|中風後康復治療需趁早!

12

12. 患側肩關節掉下來即脫位,怎麼處理?

13

13.偏癱患者走路時經常崴腳怎麼辦?

這種現象是因為患側小腿肌張力增高致足內翻所致,患者往往同時伴有足趾摳地疼痛不敢走路的症狀。可以佩戴下肢矯形器可以幫助患者走路安全穩當,又可以緩解疼痛。

14

14.偏癱患者發現,越運動上下肢越緊,尤其情緒緊張或人多的環境中更加明顯,這是怎麼回事呢?

15

15.偏癱患者下肢劃圈步態能不能糾正?

名醫專欄|中風後康復治療需趁早!

名醫專欄|中風後康復治療需趁早!

名醫專欄|中風後康復治療需趁早!

聯繫電話:0431-12320

名醫專欄|中風後康復治療需趁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