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楊樹堰——躲在深山人未知

文 | 圖:李金宵(蔡店)

昨夜的一場大雨,使得這些時乾燥悶熱的空氣一掃而光。早上,溼潤的空氣,微涼的清風,吹得人神清氣爽,精神大振。上午,太陽又從雲層裡鑽出來了,露出溫柔的光芒。選在這樣一個天氣出門應該是幸運的。

十一點鐘,我們一行人到達趙店某水庫大壩上,再次感受到了雨後溫潤的空氣和初夏惠風的和暢,三面環山的水庫碧波盪漾,波光粼粼,站在大壩上我們盡情享受著清甜的涼風。傳說中的楊樹堰就在我們眼前,等著我們去探險呢!大家都信心滿滿,整裝待發。

武漢楊樹堰——躲在深山人未知

武漢楊樹堰——躲在深山人未知

開始時,上山的路比較緩和,但我們大多數人好久都沒爬山了,加上陽光的照射,所以還是有些疲勞。不過,累了可以隨便找塊大石頭休息一會,再四處望望周圍的群山,只見四周都是墨綠的群山植被,但與別處不同的是,到處都可見裸露的山石,並有奇形怪狀的石頭遍佈四周。

路的兩旁,以松樹為主,它們長得不是很茂盛,樹都不大,上面才長出翠綠的松針,都是今年的新芽。道路兩旁隨處可見青青的刺果,到了秋天就變成紅彤彤的果果了,聽說這個可以入藥,同行的妹夫還非要摘著嚐嚐到底是什麼味道。

武漢楊樹堰——躲在深山人未知

我們從這裡出發了

武漢楊樹堰——躲在深山人未知

翠綠的松針都是今年的新芽

五角形的老鼠刺一蓬蓬孑然獨立,蒼翠有神。黃荊樹也精神得很,一大片一大片綠色的葉子佈滿我們的眼睛,甚至有一座山谷大多數都是它的身影,紫色的小花開滿枝頭,在風中搖盪,顯得典雅又素淨,發出淡淡的清香。

這是我們小時候見過最多的植物,它長在房前屋後,田埂邊,小路旁,它不挑土壤,不挑氣候,總能長得潑潑灑灑,它的葉子是我們那時止血的好材料,不管是哪裡出血了,大人們就會抓一把回,先擦一下,再用葉子按住,聽說可以止血消炎呢!

武漢楊樹堰——躲在深山人未知

武漢楊樹堰——躲在深山人未知

武漢楊樹堰——躲在深山人未知

整座山谷的黃荊條樹

半個多小時後,正當我們略顯疲憊,一大片裸露的石頭出現在眼前,原來它也是一段山路。這片石頭高低不平,坑坑窪窪,有的地方被千萬年的雨水衝成了溝渠,有的地方是縱橫的溝壑,有的地方像是被刀劍劃過的痕跡,還有好幾塊石頭長出尖尖的石筍,有如小石林一般的感覺。

我們興奮不已,各自找地方休息觀賞。再往上看,正中間有一個雞蛋型的橢圓的石頭像是從山上滾下來一樣,落在此處,旁邊是一級一級的石階,它們都已被打磨平整,歷經歲月滄桑愈發的光滑和圓潤,以前根本沒有人旅遊或是探險,靠山吃山,這都是前人們為了上山勞動砍柴開鑿出來的呀。

武漢楊樹堰——躲在深山人未知

沉睡的獅王

武漢楊樹堰——躲在深山人未知

這塊平平整整的石頭應該不會滾動吧?怎

武漢楊樹堰——躲在深山人未知

尖尖的石筍,小小的石林

這裡的花草樹木都很疏朗,清清瘦瘦卻很精神。這裡的山,以沙和大石頭為主,只有少數稀薄的土壤,可就算如此,花草樹木還是在石縫間、沙礫中、小路邊頑強的生長著,儘可能的覆蓋著裸露的山石,給大地一片綠色。

同行的表哥說,這是他們以前砍柴經過的地方,可以想象以前人們是多麼的辛苦,靠砍柴狩獵為生,可這山上無土無柴,野獸也藏不到哪兒去,收穫能有多少呢?

但山裡的人們有如山一樣的性格,雖然出生在惡劣的環境下,可從不放棄生存的希望,從不中斷愛的給予,依然在這裡一代一代的繁衍下去。用無聲的行動守護著自己的家園。難怪人們都說大山的兒女如山一樣堅毅剛強和勇敢。

武漢楊樹堰——躲在深山人未知

武漢楊樹堰——躲在深山人未知

武漢楊樹堰——躲在深山人未知

一路上走走停停,起初還感覺不是太勞累,需要登上去的大山不是很多,上一座山就要走一段平路,大多數時間好像都是在山脊中穿行,走到開闊處,北邊有清涼的風吹過來,有如沐春風的感覺,間或走在山中的小路上,密林之中,濃廕庇日,小道兩旁皆是藤蔓相連,自然搭成一個簡單的涼棚。

人走在中間,感覺是那麼的幽靜與孤獨。這時一陣風吹過來,感覺還有絲絲的涼意,於是快步走出,過了一個彎,又要暖和多了。還有的地方樹枝長得太密太低,遮住了小道,需要彎腰貓步才能前行,一路走一路看小路兩旁的各種植物,有熟悉的不熟悉的,不過現在真方便,想要知道哪種植物的名稱,手機一拍,網上一搜就出來了。

武漢楊樹堰——躲在深山人未知

武漢楊樹堰——躲在深山人未知

武漢楊樹堰——躲在深山人未知

走著走著,有時走得沒有路了,就從石頭上滑下去,從溝坎上跳下去,從小坡上扒上去,又繼續在山林中穿行,有時覺得頗沒意思,因為眼睛所及之處,只有周圍一塊的視線,可每次就在失望之時,大山又會突然給我們一個大大的驚喜。

要麼突然一個出口,眼前豁然開朗,就能眼眺北邊大悟的群山村莊,甚至有一個地方在幾山夾峙之間還天然形成一個月牙湖,湖水碧綠清澈。要麼一大塊平地出現在眼前,上面綠草如茵,四周可以極目遠眺,感覺自己站在高高的山頂,俯視著眼前的一切,滿目蒼翠的群山盡在腳下,山谷像是一個巨大的綠色木盆,心裡感覺是多麼的豪邁!

武漢楊樹堰——躲在深山人未知

武漢楊樹堰——躲在深山人未知

表哥說,以前哪像現在,到處光禿禿的,要砍一擔柴都是多麼的不容易!要麼一大片石頭出現在眼前,這些石頭當中,有巋然獨立的巨石,有各種石頭雜亂碼在一起的石堆。

有形態各異的被我們賦予想象的怪石,如有遠望像手掌的“五指石”,有神似大象的“象形石”,有酷似牛頭還有彎犄角的“牛頭石”,有像元寶的“元寶石”,有像沉睡的雄獅樣的“獅子石”,還有躺在地上有著圓圓腦袋的溫順的“海豹石”……

武漢楊樹堰——躲在深山人未知

武漢楊樹堰——躲在深山人未知

武漢楊樹堰——躲在深山人未知

武漢楊樹堰——躲在深山人未知

武漢楊樹堰——躲在深山人未知

武漢楊樹堰——躲在深山人未知

武漢楊樹堰——躲在深山人未知

武漢楊樹堰——躲在深山人未知

武漢楊樹堰——躲在深山人未知

這時不由得不感嘆大自然的造化神奇,鬼斧神工,這千年萬年的大石頭不知是怎麼遺落於這一方天地的,又是怎麼形成這樣形態各異的形狀的?並且千年萬年不變。劉蘭芝說,“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

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話雖如此,可人世間的愛情到底有沒有此種境界呢?

武漢楊樹堰——躲在深山人未知

武漢楊樹堰——躲在深山人未知

武漢楊樹堰——躲在深山人未知

武漢楊樹堰——躲在深山人未知

武漢楊樹堰——躲在深山人未知

武漢楊樹堰——躲在深山人未知

武漢楊樹堰——躲在深山人未知

武漢楊樹堰——躲在深山人未知

走了三四個小時,我們到達了最高峰,在這裡又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巨石,這裡一堆,那裡一座,我們興奮得不知道上哪個石頭好,每次我都要上到無人敢上的最高的石頭上去,他們都為我擔心不已,我想,既然來了,就勇敢的挑戰自己,不留下遺憾而走。

我上去後才發現在這些人跡罕至的地方,卻是羊兒的家園,到處都有大堆大堆的羊糞,我不知道它們怎麼那麼善於攀爬,只能想這大概就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則所逼吧,它們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和生存空間,再難也得上去!

武漢楊樹堰——躲在深山人未知

武漢楊樹堰——躲在深山人未知

站在高高的石頭上,可以東望大悟的山水,北望大頂山團山寨,南望我們上來的水庫就在前面不遠處,心想再都是返回下山的路,沒多遠了,就不應該那麼累了吧!接著在石頭上各種攀登拍照看風景,五叔自豪的對我們說,他拍到了最好的一張照片。

我們趕忙叫他拿出來看看,原來他拍到的是附近每一座大石頭上面都有人站在上面,三座大石宛如三足鼎立,上面的人也隔空對望,好像在說:“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這還真是難得,看來每個人都想體會一下山高人為峰的感覺。

武漢楊樹堰——躲在深山人未知

武漢楊樹堰——躲在深山人未知

在山頂簡單的吃完乾糧後,我們一行準備西行下山了,遠遠看到下面有一片城牆,我真是不懂,在那地勢崎嶇險峻無比的大山中,為什麼很多地方都有城牆,是為了躲土匪避戰亂還是攔野獸?古代勞動人們的生活本來就很清苦,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還要為自己的生存狀況擔憂,哪有那麼大的氣力在全部肩挑背馱的情況下在崇山峻嶺當中搬巨石壘牆頭,這該是多麼的艱辛和不可想象啊!

原以為下山的路好走,可我們錯了,下山的小路上到處都是沙子,要扯著松樹橫著腳慢慢的下行才不至於滑倒,可還是有時剎不住車,就只得一路前跑,衝下去再找個地方穩住,再細心也有一腳踩滑的,摔在地上,半天起不來。稍不注意就走到沒路的地方,全部是荊棘亂藤擋道,叫人無法前行,幸好大多數地方有驢友繫上的黃色絲帶,才讓我們少迷路。

武漢楊樹堰——躲在深山人未知

武漢楊樹堰——躲在深山人未知

當我們再次走到沒路的地方,我發現這段城牆眼睛所及之處不是太長,東西走向,就好像橫亙在此的一道擋水壩,不多時便走完了,轉彎有一小門,人彎腰才能走過去,我們都爬上去以後,發現那邊並沒有下山的路,又返回打算從石門這邊下山,正在這時,只聽到後面哎喲一聲,同事說她腳扭了,我心裡一陣緊張。

這該怎麼辦?不嚴重吧?該怎麼下山去?看著她當時痛苦的表情,問她能不能動,她說現在不能,等會再看。就在剛過去的前一會我摔倒時她們還在討論這個問題,我說要真有事了那怎麼辦?她們說把你背下山,我說怎麼能背得動,她們說總不會丟下你不管吧,總要一起下山,萬一動不得,只有直升飛機才能救吧!

武漢楊樹堰——躲在深山人未知

這當然都是玩笑話,可話猶在耳邊,就發生了這樣的事,真是應點。好半天才見同事的腳能慢慢擺動,終於鬆了一口氣,叫她站起來試試,她說不能著力,這怎麼辦?

只能給她一根棍子拄著起來慢慢前行,這時發現想要扶著她走都很難,因為沒有地方可以並排站兩個人,都是深一腳淺一腳,在山坡上上下下,根本沒有路可走,只能萬般無奈的看著乾著急,希望她能堅強一點,痛苦減輕一點,早點下山去!

武漢楊樹堰——躲在深山人未知

武漢楊樹堰——躲在深山人未知

武漢楊樹堰——躲在深山人未知

看著水庫就在眼底,可下山的路依舊漫長,同事說看山跑死馬,一點都不錯。又走了一兩個小時,才到山底,這時人困馬乏,回來的景色已無心欣賞,這時我在想,我們好人好腳都感到勞累不堪,同事在一隻腳不能著力的情況下,是怎麼走下來的?

只有一個答案,那就是被逼無奈,人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能發揮出隱藏在身體裡的潛力和韌性,這裡根本沒有下山的其他通道,扶著都不能前行,靠人背更是不可能,因為每個人都自顧不暇,有時要手腳並用才能前行。

在最困難的時候,任何人都不能幫你,不是別人不幫你,而是無能為力,關鍵時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救命神,平時這不能做那不能做,當有一天你失去靠山了,你就什麼都能了!

武漢楊樹堰——躲在深山人未知

武漢楊樹堰——躲在深山人未知

傳說中的楊樹堰,今天終於見識它的廬山真面目了!奇形怪狀的石頭,品種豐富的植物,曲徑通幽的小道,古蹟斑駁的城牆……更重要的是它的漫長和曲折,以水庫為起點,行經十幾座大山,終點之處又回到了起點,逆時針畫了一個大大的圓,歷時六小時整,是我們爬山時間路程最長耗時最多的一次。

下得山來,我們都已精疲力盡,與其說是攀登,不如說是穿越,因為那是一連串的大山,一座接一座,上山下山又上山,在彎彎的山脊上行走,在密密的樹林中行走,在光光的石頭上行走,在滑滑的沙礫中行走,在幽幽的野藤間行走,彎腰貓步,小心翼翼,頗有一種行軍打仗的感覺……

武漢楊樹堰——躲在深山人未知

今天天氣算是配合,出門太陽發出柔和的光芒,雖有一點悶熱,可到達高處經風一吹,熱氣就一掃而光,而後天氣一直陰沉,走到山頂或風口處,有一種秋意濃濃的感覺,快下山的時候,太陽又露出了笑臉,從稀疏的松樹間穿透過來,特別透亮又清爽,又有一種冬日暖陽的感覺,感覺經過了幾個季節那麼漫長。

楊樹堰,我們到底還來不來呢?

楊樹堰,再見!還見不見呢?

你見 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 不悲不喜

你念 或者不念我

山就在那裡 不來不去

你愛 或者不愛我

石就在那裡 不增不減

朋友,來吧!

來擁抱大山吧!

關於作者 李金宵,1979年出生,李衝村大樹灣人,2003年嫁蔡店李文三村,現在蔡店街中心幼兒園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