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中市不斷完善社會保障傾力改善民生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一年來,我市堅持民生為本,全力促進就業創業,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助推脫貧攻堅,築起了社會和諧的民生之“基”,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增強。

技能在手 飯碗無憂

村裡人都知道,林俊生最近找了份“體面”的工作。

從22歲離開家鄉榆次區東陽鎮聖許村,他已外出打工近10年,許多地方的建築工地都曾留下他的身影。如今在省城三星級酒店的廚房裡,林俊生負責麵點,再也不必奔波勞碌,每月5000多元的工資,還有漲薪空間,這得益於他參加的我市就業幫扶精準培訓。

就業是民生之本。欲讓社會安寧,人們先得安身立命。“三個精準”就業扶貧專項培訓行動,讓貧困群眾也能體面打工、增收奔小康。

中式烹調師、中式麵點、護工、家政、古建築彩繪技藝等,多個特色工種分類培訓讓5000餘人因此受益。精準培訓中,我市建立農村貧困勞動力資源信息庫,數量、年齡、性別、文化程度、技能水平、就業願望等一目瞭然,以便針對性地開展職業培訓。同時,以“就業幫扶、真情相助”為主題的各項精準就業服務先後進行,市人社部門分別在和順、左權等4個貧困縣舉辦專場招聘會,將就業崗位送到貧困勞動力的身邊。依託晉中金恆人力資源有限公司和蘇州輝煌人力資源有限公司,建立勞務輸出基地。此外,根據貧困勞動力的特點和需求,我市制訂《就業扶貧勞務輸出工作方案》,著力打造左權護工、榆社古建隊、平遙家政等勞務品牌,實現貧困勞動力精準輸出,其中榆社“古陶”古建隊已申報省級勞務品牌。

擁有一技之長,讓求職者變成“香餑餑”。按照省政府、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全市人社部門將和衛計、財政等部門密切配合,壓茬推進,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對5.06萬名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和城鎮失業人員進行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並幫助其取得相應證書,以切實提高廣大勞動力的職業素質和就業能力,提高他們的收入水平。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全民技能培訓不僅實現了從“輸血式”扶貧到“造血式”扶貧的根本轉變,更讓一技傍身的貧困群眾堅定了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

建檔立卡 看病不愁

雨露潤心,貧困戶真情落淚。

政策的核心則是通過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補充醫療保險“三保險”報銷,對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個人繳費按城鄉居民繳費標準由財政資金給予全額救助;對省定24類重特大疾病晚期患者,給予一次性每人5000元的大病關懷救助,對有需求的持證貧困殘疾人免費適配輔助器具;對晉中區域內少數特貧戶進行特殊幫扶,重點救助無力負擔目錄內個人自付“136”封頂額和目錄外15%費用部分的特殊困難人群。

這一舉措基本確保全市農村19.5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住院總費用實際報銷比例達到90%以上,從而有效解決了農村貧困人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等問題,用實際行動迅速落實了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時就解決“支出型貧困”提出的具體要求,推動了貧困人口因病致貧問題的根本性解決。

醫療費用結算是醫療保障幫扶政策能否落地的重要一環,是政策執行中的“最後一公里”。為確保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實處,我市定點醫療機構為參保住院患者提供“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住院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只需支出個人部分費用就可出院,切實幫助貧困群眾以更加積極的心態和健康的體魄加快脫貧奔小康。

社保推進 托起幸福

讓生活在其中的人感到幸福,是一座城市的不懈追求,而社保一直是關係幸福指數的重要因素。如今,我市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已然形成。6月20日,在晉商公園湖水旁,年近七旬的市民王賢樹下納涼,身邊繁花似錦、柳枝輕搖,帶著湖水味道的風送來絲絲清涼。

“我的退休金連續漲了十幾年,現在生活越過越幸福。”王賢說,他剛退休時的退休工資只有1000多元,經過連續上調,現在已有近3000元,退休生活越過越好。按照國家和省的統一部署,從2018年1月1日起,我市為2017年底前已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並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提高基本養老金水平,總體調整水平為2017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5%左右;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由每人每月80元提高至85元,兩項政策惠及我市59.6萬人。

醫保跨省直接結算,方便快捷還不奔波。目前,我市作為參保地和就醫地,已基本實現參保人員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對此,受益人連先生直說好:“這真是一個惠民利民的好政策,過去,跨省住院要用醫保報銷,先要自己墊付全部醫療費用,隨後來回奔波進行報銷,老百姓負擔很重,苦不堪言。現在只出自費部分,出院直接報銷結算,免去了一系列繁雜程序,非常方便。”

此外,我市繼續階段性降低養老、失業保險繳費比例,即從2018年5月1日起至2019年4月30日,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由原來的20%降至19%;失業保險總費率由1.5%降至1%,其中單位部分由1%降至0.7%,個人部分由0.5%降至0.3%,惠及廣大參保單位和30多萬名參保職工。

同時,為進一步優化社保業務辦理流程,讓數據信息多跑路、服務對象少跑腿,我市逐步加強和完善“網上申報”工作,健全“互聯網+”公共服務體系,積極推進繳費憑據電子化工作。繼續加強社會保障卡的發行和應用工作,以推行城鄉居民就醫用卡為突破口,促進社保卡制發。截至4月底,全市社保卡累計髮卡265.8萬張。

社會保障是民生所依,關係著每個人、每個家庭的福祉。截至今年4月底,全市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保、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54.69萬人、54.83萬人、32.73萬人、39.59萬人。“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困有所助、失業有扶持、工傷有救濟、生育有補貼”的夢想照進現實,社會保障的陽光普照晉中大地,暖人心扉。

社會發展成果最終由人民群眾共享。不斷提升的社會保障,猶如夏日清涼,傳遞著市委、市政府的民生情懷,讓百姓切切實實感受到民生改善的幸福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