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叫錯名字的食物|食物正名記01

二十萬吃貨的精神故鄉

那些被叫错名字的食物|食物正名记01

你所知曉的世界,是這個世界的真實模樣麼?我時常在想這個問題。

當我們發佈日料的時候,就有人會在留言里民族主義高漲,當我們聊到西安的胡辣湯時,就有人怒吼胡辣湯是河南的……世界是個無數面體,你所見的,常常也意味著可能是偏見。

為此韓磊發起了一個有趣的欄目——食物正名記。想來說說,那些平常常見的食物誤區。今天,從被叫錯名字的食物開始吧。

——深夜君

- 正文 -

雲南人把油甘果(餘甘果)叫做橄欖。洗淨晾乾,用鹽水泡起來。嗓子不舒服,含一顆,慢慢嚼。初時只有鹹、澀味道,吸一口空氣,漸漸從舌側到喉嚨都甜起來。

那些被叫错名字的食物|食物正名记01

(餘甘果)

餘甘果呈圓形,小時候看電視裡面播美式橄欖球比賽,總也不明白為什麼球員們爭相搶奪的那個梭子狀球體,被叫做橄欖球。後來見到青欖,聽說也叫橄欖,大吃一驚。查證之下,原來橄欖才是真名。不過“橄欖球”這個中文詞,完全是中譯者望形生義,造出來的。這種運動,英國人叫rugby,美國人和加拿大人叫football,因為球場劃了一道道標示線,像是烤盤,所以又叫gridiron football(烤盤足球)。

那些被叫错名字的食物|食物正名记01

橄欖是無患子目橄欖科橄欖屬植物,原產地是中國南部地區。潮州人用來與螺同燉,有清肺利咽的效果。青欖切段,與醃熟的芥菜用素油熬煮,做成橄欖菜,最宜下粥。潮汕人對食物的講究冠絕中國,簡單一晚白粥,能有一百多道小菜來配。早先偶爾會去廣州一家專做燕鮑翅的餐廳,每位點一道燕窩、鮑魚或魚翅做主菜,白粥任食。看到滿當當一桌子配粥小菜,燕鮑翅頓時變做配角。下飯的話,橄欖菜、肉末、豆角丁同炒,也是妙物。

中國橄欖一般不用來榨油。西菜烹飪中常用的橄欖油,是唇形目木犀科木犀欖屬植物油橄欖榨出來的。油橄欖英文名olive,源於希臘語elaia。英文oil(油),詞源就是油橄欖。橄欖枝象徵和平,大約是因為這種植物富油,伸出橄欖枝意味著分享食物,釋出足夠善意吧(大誤,笑)。

把餘甘果叫橄欖,固然有點可笑,北方一些不產柿子的地方,將西紅柿叫做柿子,也是好玩的事情。去北京傳統菜館,見到“牛肉燉柿子“,不要驚訝,那就是西紅柿燉牛腩。資訊發達、大眾受教育程度提升的今天,就算你從小認為那種紅彤彤圓妥妥、主要用來炒雞蛋或者加白糖涼拌的果實就叫柿子,也一定知道它的學名是番茄。為什麼學名不應該是西紅柿?因為番茄是茄科植物,並非柿樹科植物。至於日式酒吧提供的下酒果物“柿種”,與柿子或番茄毫無關係,純粹是米制品。與花生米同上,叫做“柿ピ-”,“ピ-”是peanut(花生)的假名寫法。2017年,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將柿種列為太空食品,大概是下酒小食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譽了。

那些被叫错名字的食物|食物正名记01

番茄是南北皆有的食材,就算各地叫法不一,也很容易達成共識。換成其他一些特產,就很難說了。比如貽貝,西餐廳叫青口,海鮮市場有時叫海虹,煮熟晾乾後叫淡菜。吾鄉遠離海洋,以前交通不發達的時代,對海味幾乎全無認識。我們所說的“淡菜”,是白水煮蔬菜瓜果。四季豆、小南瓜、大白菜都可以這麼做。幹辣椒燒糊,雜以昭通醬、白糖和蔥花,原湯澆一勺,蘸煮好的蔬果吃,最是解膩。來廣東讀書,聽說“淡菜”是一種基本食材,大為讚賞。誰知真正吃到,原來是貝類,鄉愁氾濫,悲從中來。

那些被叫错名字的食物|食物正名记01

泰國也生產青口。曾與師友去海邊的沙沒沙空府,到相熟的漁民朋友家吃飯。在養殖場邊搭起長桌,拿一個大編織袋裝了活青口過來,現煮,就著威士忌加蘇打吃(泰國人喝威士忌喜歡加大量蘇打和冰),鮮美得無暇看天上的滿月。一開始搶著吃,酒足飯飽,還有一大堆在碟裡,只好划拳,輸者吃一隻青口。暴食傷身,次日起連拉三天稀,連泰國最好吃的佛統府炸青蛙也變得沒有吸引力,從此對青口敬而遠之。

給作者個讚賞吧

那些被叫错名字的食物|食物正名记01

文 / 韓磊

BGM / 三線の花 - Begin

那些被叫错名字的食物|食物正名记01那些被叫错名字的食物|食物正名记01
那些被叫错名字的食物|食物正名记01

深夜談吃

你與吃的故事,講給世界聽

長按掃碼關注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深夜談吃是覆蓋千萬受眾的WeMedia自媒體聯盟成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