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标志性建筑-哈尔滨防洪纪念塔

冰城标志性建筑-哈尔滨防洪纪念塔

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坐落在风景如画的松花江南岸,哈尔滨市道里区江岸,中央大街终点广场。松花江水映衬着这座雄伟的防洪纪念塔,与美丽的太阳岛构成 了一道驰名于世的壮丽景观。

冰城标志性建筑-哈尔滨防洪纪念塔

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57年特大洪水"于1958年10月1日建成的。它由前苏联设计师巴吉斯·兹耶列夫和哈工大第二代建筑师李光耀共同设计,塔址由时任哈尔滨市市长吕其恩确定。

冰城标志性建筑-哈尔滨防洪纪念塔

纪念塔由立体塔身和附属的回廊组成 。塔高22.5米,塔基用块石砌成,意味着堤防牢固、坚不可摧 ,塔基前的喷泉,象证勇敢智慧的哈尔滨市人民,正把惊涛骇浪 的江水,驯服成细水长流,兴利除患,造福人民。

塔下阶表示海拔标高119.72米,标志1932年洪水淹没哈尔滨时的最高水位;上阶表示海拔标高120.30米,标志1957年全市人民战胜大洪水时的最高水位。

罗马式回廊高7米,谐调壮观,环立着20根圆柱,上端有环带连接,组成了长达35米的半圆回廊。

冰城标志性建筑-哈尔滨防洪纪念塔

塔的基座呈方形,上窄下宽,带有收分,由深绿色花岗碎石砌成,非常坚固耐久。基座上方采用了波浪式水泥杆,镶嵌着与真人大小一样的24位古铜色人物浮雕。塔高22.5米,塔身椭圆形,每周由20块反弧形凹槽的花岗岩组成。塔身的顶部雕塑着高为3.5米的工农兵知识分子的全身立像,也有俄罗斯人参加抗洪场面。

1997年11月11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问哈尔滨,当得知当时也有上万侨居哈尔滨的俄罗斯人参加了抗洪,特意前来参观了巍然屹立在松花江畔的哈尔滨军民防洪纪念塔,并深深地致了三鞠躬。

冰城标志性建筑-哈尔滨防洪纪念塔

防洪纪念塔碑文;

解放以前,哈尔滨屡次遭受洪水的危害,1932年洪水曾洗劫了大半个哈尔滨,城区街路成了行舟的水乡泽国,男女老幼四处逃命,数万人露宿街头,水患使广大劳动人民陷入了深重的灾难之中。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1956年和1957年,哈尔滨又连续遭受洪水的侵害,特别是1957年发生的特大洪水,最高水位达120.30米,比1953年的最高水位高出0.58米,超出市区地面4米左右,水势凶猛,风雨交加,大水持续月余,沿江堤坝险象环生。英勇的哈尔滨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顽强与洪水搏斗,终于战胜了百年未有的特大洪水。

为确保哈尔滨市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1957年11月,党和政府决定修筑市区永久性江堤。哈尔滨市人民,在天寒地冻、风雪交加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严冬,又发扬战胜洪水的光荣传统,任劳任怨,不计报酬,总出工2427万个,完成461万立方米土石工程,提前巧个月完成了原定两年完成的工程计划,筑起了坚固的百里长堤。百里长堤建成后,为纪念防洪斗争和筑堤的伟大胜利,表彰全市人民的丰功伟绩,修筑了这座“哈尔滨市人民防洪纪念塔”’。以志不忘。1958年10月。

交通信息

公交:乘坐公交2、103路至友谊路站下,乘坐101、126路至防洪纪念塔站下即可。

(照片拍摄2014年10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