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作為正史有哪些優缺點?

  • 點擊右上角【關注】微課知識共享頭條號,私信回覆“微課”
    ,贈送您國學課堂全網精品微課(定期更新)~

《晉書》作為正史有哪些優缺點?

《晉書》記載了從司馬懿開始到晉恭帝元熙二年(420年)為止,包括西晉和東晉的歷史,並用“載記”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國割據政權的興亡。共130卷,載記30卷,共132卷。後來敘例、目錄失傳,今存130卷。

《晉書》為唐代官修史書,編者共21人。其中監修三人:房玄齡、褚遂良、許敬宗;天文、律歷、五行等三志的作者為李淳風;擬訂修史體例為敬播;其他16人為令狐德棻、來濟、陸元仕、劉子翼、盧承基、李義府、薛元超、上官儀、崔行功、辛丘馭、劉胤之、楊仁卿、李延壽、張文恭、李安期和李懷儼。

《晉書》作為正史有哪些優缺點?

《晉書》記載完備,兼記兩晉歷史,而且對十六國史事有專門記述,與前代晉史相比,《晉書》的內容較為詳盡且廣博,紀傳中收錄的大量詔令、奏疏、書札及文章,雖冗長,但有多方面的史料價值。此外,《晉書》中的志,多從東漢、三國時期寫起,彌補了《後漢書》《三國志》的不足。《晉書》還有“載記”三十卷,記載了古代中國少數民族匈奴、鮮卑、羯、氐、羌建立的十六國政權。這是《晉書》在紀傳體史書體例上的一個創造。

但是《晉書》也存在諸多缺點,記述了大量神怪故事,連《搜神錄》《幽明錄》中一些荒誕之談也加以收錄。而且沒有充分利用當時的史料,又過於追求文辭的華麗,致使全書錯漏百出,錢大昕甚至批評《晉書》“涉筆便誤”。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