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狼、loser與校園霸凌

孤狼、loser與校園霸凌

文 / 楊靖

2006年我在給本科生講課時預測,未來十年極端的洩憤型犯罪將會愈來愈多,愈演愈烈!

2018年4.27陝西米脂案致使9人遇難,10人受傷,受害者全是學生,只因兇手趙某在米脂縣第三中學就讀時曾受到欺凌;

2009年6.5成都公交車縱火案致使74人受傷,27人遇難;兇殺者張雲良長期不務正業,有悲觀厭世之感,最終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2010年3.23福建南平特大凶殺案致使5人受傷,8人死亡,受害者全是小學生;起因是兇手鄭民生覺得在工作上受到侮辱,被人看不起,因此要報復社會;

2011年5.26江西撫州市檢察院、撫州市臨川區行政中心、臨川區行政中心東邊區藥監局旁邊的馬路先後發生三起爆炸。共造成4人死亡,9人受傷。作案人錢明奇當場被炸身亡。事件起因是當地修建高速公路需要徵地拆遷;

2013年6.7廈門公交車縱火案致使34人受傷,47人死亡,因兇手陳水總自感生活不如意,悲觀厭世,故而洩憤縱火;

2014年7.5杭州公交縱火案致使15人重傷,30多人受傷,只因兇手包來旭對社會不滿;

2014年7.15廣州市301路公交車運行途中被人在車廂內縱火,導致2人死亡,32人受傷。25歲的作案人歐長生交待,其因個人賭博輸錢、心生不忿於是報復社會。

孤狼、loser與校園霸凌

就連幸福感最強的北歐國家挪威都曾遭此橫禍。

2011年7月22日,挪威首都奧斯陸市中心遭炸彈襲擊,造成首相辦公室嚴重受損。32歲的挪威男子安德斯·佈雷維克偽裝成警察向奧斯陸一青年營地內開槍,造成至少87人死亡。

我的研究結論,孤狼即極端型反社會暴力犯罪案件的兇手,主要有以下特徵:

1、學歷不高,主要是初高中文化程度;

2、年齡一般處於25至50歲之間;

3、男性;

4、都曾經歷過長時間無法改變的挫敗感和被侮辱感;

5、都有心理問題,且多屬於偏執型人格,即記仇、報復心極強、認知模式扭曲;

6、均是社會分化當中的loser。

孤狼何時、何地會行動,我們往往無法精準預判,我們所能做的只是預防,盡力減少這類行為的發生。

預防洩憤型暴力犯罪事件時就不可避免地牽扯到學習能力與校園霸凌。

學習能力形成的基礎在家庭,分化是在學校,結局卻是在社會中。學習能力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日後的生活質量、人生境遇。當然,並不是說每個學習能力強的人一定會過上如願的生活,也不是說每個學習能力差的人一定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學習能力高概率地影響了就業與工作晉升,而後者會帶來或強或弱的被剝奪感與無能感。長期處於這種消極情緒中出現抑鬱、敵意等特徵並不是低概率事件。

孤狼、loser與校園霸凌

然而,對人的一生走向影響最大的可能是校園霸凌。

個人觀點:中國教育屆、官方普遍低估了校園霸凌的危害性與持久影響。絕大多數校園霸凌事件都被大事化小地僅僅通過批評教育就結束處理了,沒有法律責任,沒有損害賠償。

對比中外關於校園霸凌的判例你會發現,我們的相關法律規定與後續的判決是如此的軟弱無力,難以起到有效保護受害人的效果。既往的司法判決關於校園霸凌加害人的懲處案例極少,懲罰過於寬鬆。

法律的權威性在於執行!判例作為社會風氣的底線風向標使得更多的校園霸凌加害人難以樹立對法律的敬畏之心,相反卻認為可以在更大的限度內肆意妄為!

受害人在法律底線上難以感受到公平正義,在校園裡又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干預和保護,遭受心理創傷,甚至PTSD都是理所當然得了,這種創傷會降低其專注力、記憶力以及學習能力,甚至會對加害人與不當處理者怨恨終身。

我想強調的是校園霸凌現象是無法徹底杜絕的,但是極端校園霸凌事件和普遍化、持續化的校園霸凌現象是可以防範的,後者就是學校管理能力與教師教學能力差的突出表現。

米脂血案兇手趙澤偉生於1990年,初中畢業已有十幾年,仍對當年在米脂第三中學所受的霸凌恥辱念念不忘(作案前長期閉門不出不務正業幾乎切斷了與社會的聯繫,事實上已經是競爭分化的最慘的loser)最終導致慘劇的發生,對此,又有誰能說學校特別是教師能擺脫干係?

孤狼、loser與校園霸凌

為何我認為校園霸凌事件無法杜絕?理由如下:

1、人類進化使然。

從遠古時代起,面對競爭,合乎邏輯的策略似乎是將其競爭對手殺死。事實上,洛倫茨在《論進犯行為》一書中就強調性地指出,動物間的搏鬥具有剋制和紳士風度的性質。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也談到為什麼動物不利用每一個可能的機會竭盡全力將自己物種的競爭對手殺死呢?對這一問題的一般回答是,那種破釜沉舟的好鬥精神不但會帶來好處,也會造成損失,而且不僅僅是時間和精力方面的明顯損失。於人類而言,競爭同樣是無法避免的,但有區別地殺死競爭對手,至少在搏鬥時是明智的,緊接著,利用勝利來展示自身的強大,不僅可以吸引異性,還可以對其他的競爭對手起到征服、擊敗、警告和震懾的作用。由此也可得知,進化的驅動力是追求強大。這也恰好符合中國人的教育理念:出人頭地和光宗耀祖。

2、個體生理機能的發育。

校園霸凌事件常見於初中,學生體內的睪丸酮激素增加,整個人就會變得好動,暴躁,富有攻擊性。

3、與分化有關。

在社會舞臺上,不同的人演繹著各種各樣的角色,有的人演繹的角色得到了觀眾的肯定,而有的人輾轉各類角色都沒有獲得肯定,最終被迫退出舞臺。在校園霸凌事件中,男性的校園霸凌加害人的心理和赫西畫的少年犯罪原因鎖鏈吻合,首先是學習能力差,導致學習成績差,無法通過成績來獲取老師和同學的肯定,經歷屢戰屢敗,逐漸對學習失去興趣,變得不喜歡學校,由此產生對抗思維,採取各種抵制學校權威的行動,最終走上犯罪道路。這些學生失去或選擇放棄了文明的舞臺,轉而選擇原始方式來展現自己的強大。

對於他們來說,這原始方式就是校園霸凌;最開始,他們一般是通過精神恐嚇來驗證受害者的服從性;如果受害者不服從,加害人就會通過殘忍、變態和公開的暴力方式征服對方,順便藉此塑造殘忍的個人形象,營造恐懼感來征服潛在競爭對手。

孤狼、loser與校園霸凌

當然,受害者都是經過加害人精心挑選的。

那麼,受害者的特徵又是怎樣的?用四個字來概括:異於常人。如何異於常人?特徵如下:

①從生理機能看來,受害者要麼瘦小,要麼過於肥胖,要麼運動能力遠遜常人;

②從性格上來看,受害者一般存在明顯的人格缺陷,如沒有社交能力、沒有朋友、易得罪別人或者易挑釁別人等;

③學習成績差,由此沒有信心和能力去爭取老師的關注,實際上得到老師的關注也很少,這也就表明其受到外界的干預與保護力量少;

④從家庭背景來看,受害者一般家庭背景比較差。這或許是中國的特色,誠如我們似乎就沒有聽過高官的小孩被霸凌;且家庭背景不好,受害者很容易產生自卑感,以此導致上文說到的性格缺陷,由此則更易受到欺負;

⑤受害者如果是轉學生,與陌生的環境格格不入,也易受到霸凌。

這些受害人因此學業成績和競爭力進一步下降,從而增大的競爭分化失敗的概率,怨恨與日俱增!倘若教師處置不當甚至明顯處理不公,更會激發受害人的憤恨!而現代心理學的研究結論是,當受害人通過暴力反抗獲得好處時,他們更有可能愛上暴力成為後來的霸凌者!

孤狼、loser與校園霸凌

校園霸凌並不是只出現在男生中,女生有時也是校園霸凌的主謀。如果說男性校園霸凌主要以暴力手段為主,那麼女性校園霸凌則是以關係攻擊,即言語攻擊為手段,表現為對受害者造謠中傷和挑撥離間。

女性校園霸凌的加害人和受害者往往存在競爭關係,加害人大多由於嫉妒心作祟欺負受害者,其動機主要是:①降低受害者的自尊水平和競爭力;②讓受害者受到排斥,進而離開該群體。

校園霸凌是無法全部杜絕,但是可預防的。成績出類拔萃受到老師的重視、身體素質好運動能力強都能有效的降低被霸凌的風險。而我認為預防校園霸凌最好的手段是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擁有正常的社交能力本身也是心理健康的表現。如果老師能夠做到公平公正一視同仁,儘量溫暖關愛每個學生,也能極大的降低學生的對抗性思維,增強其對規則的服從性。

孤狼、loser與校園霸凌

結語:

校園霸凌的男性加害人和受害人大多是學習能力差、社交能力差的學生。女性則不一定。但無論男女,受害人的學習和社交能力以及心理健康都會嚴重受損,進而對未來的競爭產生消極影響,更容易成為分化中的loser,也更容易缺乏對社會的認同,產生社會不公感和憤恨、敵意!

孤狼、loser與校園霸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