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交易到底該“寧可做錯也不錯過” 還是“寧可錯過也不做錯”

無論做期貨還是炒股,還是其他什麼的投資交易,都要面臨一個誰也逃不掉的問題:抉擇。怎樣抉擇,是每一個交易者的都必須進行深思熟慮的事情。

最近偶見有人爭執,爭執的焦點是在做期貨交易時應該是“寧可做錯也不錯過”,還是“寧可錯過也不做錯”。

其實,在我看來兩者也許在某個時點上是對立的兩面,但如果從長期看可以組成交易哲學的一個整體。這就好比硬幣的兩面,既是對立的兩面,也是整體的兩部分。就這兩種交易思維的產生背景、行為表現和優缺點,以及對交易行為的啟發,談談自己的看法。

1

“寧可做錯也不錯過”

這種程序化交易思維的產生一般出現在程序化交易者對市場預測行為的漠視之上,他們認為市場是隨機的。這時交易者一般把自己看作是大市場中的“小我”。這一程序化交易思維也可以視作是程序化交易行為的具體體現。

“寧可做錯也不錯過”,這一交易思維的堅持者認為市場是不確定的,如果人為主觀去假設市場是否具備可操作性,由於人的侷限性問題,最終就有可能錯失大的機會。

交易者不知道行情未來將走向何方,也不知道行情將演化為多大級別的行情。就如滬銅在3月份的行情,宏觀經濟依然低迷不振,但價格卻在不斷地盤升。因此只有抱著“寧可做錯也不錯過”的交易思維,才能賺得行情。

交易者只知道目前的突破,就是一個機會。但能漲多高他不知道,所以突破信號就是行動命令。至於操作後,市場如何變化則是另一回事。結局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壞的。發生虧損是不可避免的,人犯錯也是不可避免的。

這種交易思維的另一種表現是對於未來或全局深信不已,但對於目前或局部卻把握不大。擔心由於自己的不作為,會錯失機會。

不過,這種思維的好處是不容易錯過大的行情機會。而對於交易可能出現的計劃虧損都是可以容忍的。實際交易中,優秀的操作業績下往往都有許許多多筆的交易虧損記錄。

這些交易雖然虧損,但所起的作用卻不可忽視。這種思維面臨的問題是執行力的問題。由於看不懂的行情也要跟上,所以交易策略顯得至關重要。

2

“寧可錯過也不做錯”

這種交易思維的表現有兩種:

第一種是不成熟的交易思維。

表面上看是過於追求完美交易的表現,實則是失敗者的表現之一。這類交易者認為市場是可以被超越的。

交易者擔心做錯,過度的表現就是畏首畏尾的,一會擔心被市場忽悠而過早入市,一會又擔心接到最後一棒。事實上交易世界沒有永遠的完美。試圖逃避錯誤,也將失去機會。

第二種是成熟的程序化交易思維。

它表現為條件式交易。強調交易者的主觀能動性。也就是說在經過分析後,只有市場信號與自己分析結果相一致時才去執行操作。

這類交易者認為在大多數的時間裡,市場並不具備理想的交易機會。因此,對於一些不具入市意義的機會應採取“寧可錯過也不做錯”策略。通俗說,就是看不懂的行情不做。

這類程序化交易者認為,交易做錯的次數多了,必然影響到交易者的判斷,並可能錯過更大的行情機會。就如豆油在6000至6500間波動達數月,基本面也處於多空交織中,大多數機會都不具備平均盈虧比條件。

如果沒有堅持“寧可錯過也不做錯”的交易思維,則交易者可能在真正突破來臨前早已被不規則的波動折騰得失去信心或失去再戰的力量。把握到市場的每一次機會是不現實的,交易者應該操作的是自己力所能及並覺得有操作價值的交易。

這種思維的好處是避免頻繁交易,減少交易成本。交易缺點是可能會錯失一部分機會。另外,缺乏耐心往往成為問題。

3

辯證看待兩種交易思維

在瞭解完“寧可錯過也不做錯”和“寧可做錯也不錯過”兩種交易思維後,我們可以發現兩種交易思維都有其支持者,兩種思維都可以達到成功的彼岸。甚至在一個交易者的交易經歷中都可能出現過,也都可能為整體交易績效做出貢獻。

在我眼中,不適合自己的交易哲學的機會都應採取“寧可錯過也不做錯”原則。而只要經過科學的分析決策程序並制定合理操作計劃的機會就可以“寧可做錯也不錯過”。看得懂的行情就做,看不懂的行情就讓它錯過。我們應該把它們作為整體的兩部分來思考。不應以別人的支持或反對,來衡量兩者的熟重熟輕。

兩種思維都能成功,唯有頻繁搖擺者失敗。因此,面對交易思維的擇取在保持自身適用性的基礎上要注重穩定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