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資管清理成效初現 違規機構大量退出市場

業內人士表示,未來一段時間,儘快推動互聯網金融行業備案仍是監管重中之重,業務規模將繼續受到嚴格管控。對於機構來說,驗收合格的將繼續發展,驗收不合格的可以選擇清存後退出、業務轉移至持牌機構、出售債權或資產。

部分平臺已清零存量業務

違規機構大量退出市場

北京市整治辦近日發佈通知稱,轄區各網貸機構不得增長業務規模、不得新增不合規業務、存量違規業務必須壓降、資金端門店必須逐步關停、資產端門店數量應予以控制。對於不整改或不按規定進行整改的網貸機構,將視情節採取列入擬處罰名單、負面清單,甚至予以取締等措施。

“P2P行業處於集中整改期,屬於一種非常態經營階段,控制業務規模也是一種臨時性手段,意在控制違規業務增長,推動行業整改的順利推進。”薛洪言表示,從實際運行情況來看,整改難度超預期。

在冉晉看來,監管部門未來會進一步完善行業監管政策,

統一全國監管標準;加強國家、地方監管部門之間的互動和信息互通。此外,地方金融辦會通過網格式排查、風險預警系統等監管手段控制轄區內互金企業潛在風險。

“未來一段時間,儘快推動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備案仍是監管的重中之重。備案之後,行業有望進入常態發展階段。後續可以通過發展監管科技、開展沙盒監管實驗等,處理好創新與合規之間的平衡關係。”薛洪言表示。

備案或出現延期

通知指出,驗收完畢後,對於已補齊資管業務牌照的機構,由各省整治辦出具驗收合格意見。對於未持有相關業務牌照,但存量已壓縮至零的機構,機構實控人須出具不再從事互聯網資管業務的承諾書,並限期辦理工商及ICP備案變更等。

力帆善融稱,公司已於2018年5月10日全部結清平臺存量業務,目前正在積極按照監管要求全力準備相關整改備案工作。

冉晉透露,最近北京和上海相繼出臺通知,要求對通過手機回租違規放貸、強行搭售會員服務和商品、變相抬高利率、惡意致借款人逾期、虛假購物再轉賣放貸等手段逃避監管、變相開展“現金貸”業務的網貸平臺進行清理整頓。

“從最新政策安排看,P2P備案截止時點已經延期,由於沒有明確發文,具體延期時間不定,市場普遍說法是18個月。”薛洪言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