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億元營收背後,微博商業化成長之路

北京時間2月13日晚間,微博發佈了2017年全年財報,營收77.13億元,同比增長76%,創上市以來最高增速,幾乎是2016年增速的2倍,與此同時,淨利潤也實現飛躍式增長。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微博2017年廣告營收近10億美元,幾乎與2016年新浪集團整體的營收持平。

77億元營收背後,微博商業化成長之路

熟悉微博的人應該還記得,在微博成立之初,甚至上市之時,商業化一直為外界所詬病,而上市後的短短几年間,微博不僅實現了扭虧為盈,擺脫了對阿里的經濟依賴,還打造出了一套屬於自己的商業生態。

從輸血到造血

2017年9月,新浪舉辦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內部活動,慶祝微博8週年生日。從2009年9月到2017年9月,微博走過了8個春秋,從一個內部創業項目成長為中概股市值排名第六的互聯網上市公司(算上港股的騰訊)。

在微博成立之初,這個主打社交與實時信息的互動型產品幾乎沒有任何商業模式,只是沿襲新浪門戶慣有的廣告模式,在幾個固定位置設有硬廣。

2013年,微博迎來了對其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一筆投資——阿里巴巴5.86億美元入股微博,成為第二大股東。雙方簽訂了為期3年的框架協議,阿里在一段時間內持續為微博供血,不僅幫助微博實現了扭虧為盈,還順利登上納斯達克。然而這樣的商業化方式依然存在詬病,“阿里買媒體”、“微博將成為導流平臺”等質疑聲不斷傳出。

一直到2015年底,三年的框架協議即將結束,而雙方沒有透露任何續簽的消息,市場傳言,阿里將會進一步收購微博股票實現全資收購或控股,但卻遭到雙方的否認。2016年2月,微博股價跌至谷底,最低僅每股8美元。然而就在大家絕望之時,觸底之後的反彈,再一次讓市場始料未及。

2016年第一季度財報,是微博“起死回生”的標誌,在沒有了阿里框架合作協議的基礎之上,微博依然實現了營收同比24%的增長,這讓市場第一次意識到這家公司其實早已有了自己的造血能力。

而這也讓市場和媒體意識到,原來這家“要死了”的公司,在上市之後一直保持著用戶和商業的持續增長,開始有大量媒體和業內人士討論微博的“重生”。陌陌CEO唐巖曾經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完全是一幫不懂的人在說人家(微博)起死回生。人家從來就沒有死過,一直都活得很好。完全是不懂得互聯網媒體的人在胡說八道。”

二次崛起與商業生態

時至今日,已經不再有人懷疑微博的二次崛起,2016年和2017年,微博先後從用戶規模是市值上超越了Twitter,成為首個超越美國同類公司的中國互聯網企業。

微博與阿里的關係已經鮮有人關注,微博CEO王高飛曾在自己的微博上提到,“A公司投資B公司:最差的情況是B公司收入一直依賴A(這叫套牢);好一些的,B公司收入逐步正軌,A獲得投資回報(這叫財務投資);最好的情況,就是B公司收入不依賴A,而且產生商業協同效應(一起賺錢),甚至戰略協同效應(一起開發新市場)——這叫戰略投資”。而微博與阿里的關係,正是實現了這種戰略協同效應。

此前,外界普遍認為微博將變成廣告平臺為阿里導流,而實際上,微博構建起了一套“電商生態”,最典型的就是這幾年大火的“網紅經濟”。網紅在淘寶上售賣商品變現,在微博上創作內容、維繫粉絲,並投放原生廣告。這樣的案例正在被複制到微博的55個垂直領域。

從大環境上來看,微博所處的移動互聯網市場正在急速發展,根據CNNIC發佈的最新報告,2017年中國網絡廣告市場規模為2957億元,同比增長28.8%,移動化、智能化均是發展方向。艾瑞數據則顯示,2017年中國網絡廣告市場規模達到3828.7億元,同比增速超過30%。隨著廣告主投放向移動化、社交化、視頻化方向傾斜,微博將成為主要受益者。

隨著老用戶的迴歸和新用戶的激增,以及內容、商業化工具的不斷完善,微博已經成為廣告主的“必買”平臺,對於品牌廣告主來說,微博是增加品牌曝光、實現內容傳播的絕佳平臺,一套基於微博廣告玩法的“微博營銷教程”正在各個企業之間流傳。品牌廣告主通過微博廣告位購買曝光、通過與KOL的合作實現口碑和企業營銷、通過粉絲通等商業工具實現企業粉絲的維護和企業的對外發聲。

近幾年,微博的廣告主規模和質量不斷提升,包括蘋果、福特、日產、雅詩蘭黛等國際一線品牌不斷加入微博的廣告主陣營。尤其是手機廠商,三星、蘋果等國際品牌,以及OPPO、小米、華為等國內一線品牌均將微博視為主要宣傳陣地。以小米為例,隨著微博的二次崛起,小米也迎來了第二高潮,雷軍等主要管理層以及各產品線官微都成為微博“網紅”。

未來前景與增長點

2017年,微博的利潤率為35%,進一步穩固平臺型企業定位和特徵。與此同時,微博大力發展借鑑自YouTube的MCN合作模式,這將在未來推動微博的商業生態不斷前進,成為最主要的增長點。

2017年V影響力峰會上,微博宣佈全年自媒體通過微博賦能而獲得的收入超過 207 億元,較前一年增長77%。而與MCN的合作也成為這場大會的重中之重。

微博副總裁曹增輝表示,2018 年,微博將進一步鞏固 MCN 生態,幫助 MCN 機構在內容垂直化、IP 社交影響力,商業化等方面做出努力,促進 MCN 機構與微博共同成長。

2018 年微博將開放超過 250 萬的廣告客戶資源,與 MCN 合作機構進行聯合商業開發。視頻貼片、翻版廣告、視頻角標等視頻廣告將陸續上線,微博還計劃推出 V 代言,賦能大 V 釋放粉絲能量,深化品牌影響力圈層。同時,微任務也將持續升級,通過大數據讓 MCN 機構的優質內容與廣告主的需求更好的匹配。

未來,微博自媒體廣告體系能與信息流廣告體系形成良好的補充及融合,客戶廣告實現用戶覆蓋的同時,也能實現內容的廣泛傳播,提升用戶體驗,進一步完善自媒體生態。

與此同時,微博開始反思商業化過程中面臨的問題以及用戶的反饋。2017年,微博上線了新的廣告算法,加入“負反饋”機制,用戶可以對廣告進行反饋,以推動微博選擇廣告內容以及向廣告主進行反饋,一方面提升廣告內容對用戶的體驗,另一方面提升廣告主的營銷效率。

另外,微博已經在短視頻市場站穩腳跟,據財報透露,2017年,視頻服務覆蓋的用戶規模、視頻發佈量和播放量均保持了快速成長。12月視頻日均發佈量和播放量較去年同期均有翻倍的增長,來自頭部用戶的短視頻日均發佈規模同比增長超過了50%。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來看,微博都已經成為短視頻領域的頭部玩家。

伴隨而來的是,微博的視頻廣告也從2017年開始起步,此前微博曾公佈,視頻廣告份額約佔到總廣告的20%左右,微博還開啟了微博故事廣告以及電商類視頻廣告的測試。與傳統廣告相比,視頻類廣告擁有更好的傳播性和閱讀性,無論對於廣告主還是用戶而言,都會得到更好的效果與體驗。

儘管前程似錦,但微博的未來也比不會一帆風順,正如這8年走過的坎坷,微博所處的市場環境總是充滿競爭,而微博能否一如既往守住自身優勢,築造更高的行業壁壘,建立更完整的商業生態,將是這家公司未來最大的挑戰與看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