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可實現分身、傳送,千公里 量子糾纏實驗成功

未來可實現分身、傳送,千公里 量子糾纏實驗成功

我國成功發射首顆量子科學試驗衛星“墨子號”,這是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第一批科學試驗衛星之一。科學家使用“墨子號”量子科學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先成功完成了千公里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

什麼是量子糾纏??

兩個糾纏在一起的量子,相隔多遠都可

未來可實現分身、傳送,千公里 量子糾纏實驗成功

瞬間相互影響

量子是物理國際裡最小的、不行再切割的能量單位。量子糾纏是量子的兩個奇妙特性之一。“它是兩個(或多個)粒子共同組成的量子狀況,不論粒子之間相隔多遠,丈量其間一個粒子必然會影響其它粒子。兩個糾纏在一起的量子就好比是一對有心電感應的雙胞胎,不論兩人間隔多遠,千公里量級或許更遠,只需當其間一個人的狀況發作改變時,另一個人的狀況也會跟著發作相同的改變。”潘建偉說,“這種現象被稱為量子力學非定域性。量子糾纏所體現的非定域性是量子力學最奇特的現象之一。”

愛因斯坦稱量子糾纏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他以為這種效應的發生可能是由某種人們現在可能還暫時無法瞭解的所謂“隱變量”操作的。

未來可實現分身、傳送,千公里 量子糾纏實驗成功

1964年,物理學家約翰·貝爾提出了一個試驗方案,可以進行查驗。“這也就是量子糾纏分發試驗。讓一臺機器把製備好的一對對糾纏粒子(一般為光子)不斷分別向兩個方向發射,然後隨機沿著不同的視點,分別對糾纏光子的偏振方向進行測量。”中國科技大學研究員、量子科學試驗衛星科學應用體系總師兼衛星體系副總師彭承志說,“假如成果滿意貝爾不等式的話,闡明愛因斯坦是對的;不然,證明量子力學非定域性是實在存在的。”

驗證量子糾纏在更遠間隔是否存在,要到太空去試驗

就是使用衛星平臺。由於在太空中,衛星軌跡鄰近基本上是真空,大部分空氣都貼在地球表面。所以,從太空中向地上發射羈絆光子,遭到的干擾會比較小,損耗也小,結合衛星的中轉,有望在全球尺度上完成超遠間隔的量子糾纏分發,衛星過境時,在1200公里間完成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

我們獲得的試驗成果以4倍標準偏差違背了貝爾不等式,即在千公里的空間尺度上完成 嚴格符合了‘愛因斯坦定域性條件’的量子力學非定域性查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