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豬掛在屋樑上30年,是當地人不可多得的美食,一般人根本吃不到


豬肉又名豚肉,是主要家畜之一、 豬肉是日常生活的主要副食品,具有補虛強身,滋陰潤燥、豐肌澤膚的作用。凡病後體弱、產後血虛、面黃贏瘦者,皆可用之作營養滋補之品。經過烹調加工後肉味特別鮮美。但是在一個地方有一種對豬肉的另類吃法,你絕對沒見過,我們一起來看看!

那就是臭豬肉,臭豬肉是四川雅江扎壩人的食物。用扎壩語準確翻譯應譯“陳豬肉”或“舊豬肉”。由於其惡味乍聞重於“臭豆腐”,濃於廣東的“酶香鹹魚”,所以稱“臭豬肉”。

很多人根本是吃不下去的,但扎壩人卻視之為上品,極其愛吃,並作為居家待客的最高珍品,家家戶戶都要熏製存放,且越存放得久越被視為珍貴。

因此,在扎壩地區,家中懸掛多少“臭豬肉 ”和懸掛的年限多少也自然成為當地衡量貧富的象徵。扎壩人多愛生吃,初嘗入口難適,多食後方覺滿口濃香,回味無窮。過去是為防備戰事而儲備食品,後來就逐漸成為當地的一種飲食習俗和主要食品了。

臭豬肉”的製作過程,豬喂肥後,用繩索套豬頸勒死,在其胸開一小口將豬心血脈弄斷,使肉中的血全部流回到內臟中,再把所有的內臟從小口中取出,並填上五穀縫合,後用灶灰和紅土塞住七竅,把氣打脹,埋在麥糠中10余天吸乾水氣,取出掛在灶上的房樑上自然煙薰即成。其懸掛年限一般可達10餘年,最長的達到30餘年。


食用時,隨用隨取,做法也很多,可生吃,可煮食,也可熬湯。扎壩人多愛生吃,初嘗入口難適,多食後方覺滿口濃香,回味無窮。

過去是為防備戰事而儲備食品,後來就逐漸成為當地的一種飲食習俗和主要食品了,一般用來招待貴客。在他們看來能吃上這種臭豬肉真的是非常的幸福與榮幸!

扎壩話是一種獨特的地方語言,其外來語較少。曾有不少語言學界的中外人士前來研究,並著書立說,但究其淵源,結論各有不同。考古學家們從扎壩土語最基本的詞彙和發音上研究,發現扎壩土語與西夏語十分相似,1882年,英國學者巴卡爾在《中國西部旅遊及考察》一書中提出了扎壩話屬西夏語系的假說。

吃“臭豬肉”。臭豬肉用扎壩語準確翻譯應譯為“陳豬肉”或“舊豬肉”,由於其味道怪異,人們習慣稱之為臭豬肉,這個扎壩人的又一奇特習俗。人們用臭豬肉來招待遠道而來的客人,表示對客人最大的熱情!你能吃下去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