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隨筆:麥收就是一場戰役

麥收記憶

清雅

散文隨筆:麥收就是一場戰役

走進六月,就走進了繁忙的麥收時節,記憶中,六月總與麥子收割相聯繫。記憶中的麥收又苦又累,從十四五歲開始我就跟著父母親一起下地幹活,每年一到收麥子時就把我當大人一樣使喚,他們割多少我就割多少,不管再苦再累也不敢說,因為說也沒用,媽媽腰不好,兩個妹妹還小沒人幹啊!兒時麥收季節就是累、髒、癢的代言,更是我的最怕。

離割麥的前幾天,父親就會叫上我一起去場院打場,父母親提前已經清理出來的一塊空地潑溼,然後我和父親便拉石磙子來回轉圈地碾壓,一起直碾壓到地面硬硬的,一眼看去就像鏡子似得那樣反光,這才算是一塊上好的麥場——收割回來的麥子就是晾曬在這樣的地方。每次我們將場院碾壓好,可第二天就會出現新的情況,一些小蟲子總是在夜晚將已經壓好的場院鑽出一個個的小洞或是爬成一道一道的小溝壑。於是我和父親只好又弓著身子再一圈又一圈地去碾壓。

二三十年前我們農村麥收時節全憑一把鐮刀,開鐮的前一天,父親會將鐮刀磨得溜光。第二天天剛泛白,父母親就會叫醒我,摸黑和他們一起去麥地。那時地多,都是人工割麥的,所以早上要早早起床,去地遲了天太熱,趁早上涼快多幹會。到了地裡我們三人一字排開,有手緊握住鐮刀,左手向外側一摟,鐮刀伸向高出地面二三指麥秸的根部,使勁一拉,刀光一閃,只聽“嚓”的一聲清脆的響,一抱麥子已整齊地躺在懷裡,再來這麼一下,就可足夠打成一捆了。從中抽一掐顏色尚綠的麥子,將麥頭對著打個結,然後將麥秸對著均勻分開,手中便是一條簡便的“繩子”;再將懷中的麥子一攬,麥秸底部朝同一個方向扭去,別進麥繩與麥子交接處——一個完整結實的麥秸捆出來了。也有條件好的家庭提前買來一些草繩,用水浸泡後一捆捆綁在腰上,這樣捆麥子可直接從腰上抽出來捆麥個,很放便也很快。割麥、捆麥時,麥芒會把小臂和腳脖扎出血道。

散文隨筆:麥收就是一場戰役

太陽的炙烤和地上熱氣的蒸騰使人汗流浹背,濡溼了頭髮和衣衫,也使那血道鹽醃似的疼痛。割完一天的麥子,走路的姿態都變了形,雪白的肌膚也被麥鏽染成了火頭魚似的色彩。休息一夜醒來,身體卻更加疲憊,全身的骨節又酸又痛,拳頭也攥不上了。拖著這樣的身體,仍要去割麥,而且還要連續割上八九天,才能把所有的麥子收割完畢。記得當時我割麥子很快,鄰居們都豎大拇指誇獎,20歲時認識了老公,麥收時節他到我家幫忙收割小麥,我減慢速度和他作伴一起用鐮刀割麥,他還是落在我身後,我嫌他幹活太慢,便不再理他,加足勁自己向前收割,一會就將他仍在了身後,那小子滿臉大汗,氣喘吁吁地追趕,母親擔心他難為情,便放慢速度等著他,事後我還被父母訓了一頓。

割麥到到十點時父母親會吩咐我歇會,這時我會就地躺在割好的麥子上,那舒服勁比躺在現在的席夢思床上還舒服。父親抽完一袋煙便開始吆喝我們將捆好的麥子裝到牛車上往家裡拉。我最怕裝車,因為麥車太高我上不去,也怕上去裝不好翻車,於是父親上車,我和母親就將一捆捆的麥子往車上扔,有時父親站在車上看不見前後,就問我們車裝得咋樣,是在中間嗎?有時裝好了,會一帆風順的拉回家沒事,有時路也不好,再加上其他原因走到半路翻車了,父親就生氣了大聲訓斥:讓你們在下邊看,看你們看的什麼呀。我和母親也不敢吭聲,匆忙再重新裝車。這樣折騰了一上午,又累又餓又乏天又熱,那種滋味簡直無法形容。

散文隨筆:麥收就是一場戰役

割完了麥子,接下來還要脫粒。脫粒需要人手多,於是便好幾家湊在一起,麥收任務緊迫,輪到了誰家要脫粒是不管白天與黑夜的,要一直幹。也就是大人說的“歇人不歇馬”,機器是不能閒著的,要讓它不停地脫粒。當脫粒到我家的時,機器一開始運轉,爸爸一個人負責往機器裡放麥子,鄰居幫忙負責運麥子;媽媽在下面負責接麥粒,從十多歲開始起每次脫粒我就負責在脫粒機最髒的麥稈出口處挑麥杆,有時累極了,眼皮也打仗,我都是儘量睜開眼,因為稍一眯眼就會攢下很多挑不走的麥杆堵住機器,我知道自己責任的重大,毫不敢懈怠。累我還不怕,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太髒了,我的鼻腔,眼睛、耳朵、口腔、身上全身黑色的粉末,不管我包裝得多麼嚴實,這些髒的粉末還是會迫不及待的到處鑽,不用化妝就是非洲黑人!吐一口痰就是純黑色。

不要以為脫完粒麥收就結束了,等所有麥子都進了場,身心雖然可以放鬆一些了,但還有一個環節——揚場:揚場是個技術活,會揚一條線,不會揚一大片,出手就會分出高低來。沒經驗的人,把握不好,用力大了,把麥子甩到了上風頭,麥糠卻落到了麥堆上。用力小了,麥粒隨風落到了麥糠裡。木鍁甩得太直了,麥子、麥糠落到了對面揚場人的頭上。木鍁收得太急了,又落到了自己的頭上,鑽到衣領裡,麥芒扎得生疼。掃場也有講究,需要斜翹著掃帚,逆著風向,輕輕地掠幾下,就把那些雜質彈到了上風頭,留下來的,是漸漸增高的像瓜子形狀的麥堆。掃帚過後,麥堆乾乾淨淨的不留一點雜質。披著晚霞,揚完場,母親和我便將麥糠推到場邊,麥粒堆成圓錐形,怕淋雨,還要用塑料膜蓋住。如果次日是晴天,就開始曬麥子了,日復一日地循環。曬麥子最怕的是陰雨天,麥子曬在那裡,要時常看著天,一旦來了疾風驟雨,不論是白天黑夜,全家人都傾巢出動,將攤開的麥子收成堆,用雨布或大塑料布蓋起來,那緊張的場面如赴戰場,如臨大敵,每個人潛在的能量都會在搶場時被激發出來。有時把麥子收好蓋好了,人卻淋成了落湯雞,有時雷聲響過,落下幾個雨點,卻又瞬間轉晴,搶場的緊張心情還沒有鬆弛下來,又要重新將麥子攤開晾曬。

散文隨筆:麥收就是一場戰役

每次打完麥子,還要剁麥垛,以備以後燒火做飯用。麥垛分為方垛和園垛兩種。垛垛時,要打好基礎,我最喜歡的是垛草垛,父親在下面往垛上揚麥秸,我便在麥秸垛上跳躍將麥秸踩硬,那感覺就像現在的孩子在淘氣堡上跳躍,垛好後,上面撒上麥糠,糊上泥巴,以防透水。一個個麥秸垛挺立在麥場,像極了倒扣著的金色大鍋。現在,人們對麥垛好像不太講究,已經很難找到像樣的麥秸垛了。

從收麥到結束需要半個多月的時間,也是我的黑色半月!現在想起都感覺無法忍受,那時身體上到處是細小的麥芒,刺的人癢痛難忍,我皮膚不好,每每我都要撓出許多多的大禮“包”。

現在的麥收時節,鐮刀和脫粒機早已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一臺臺先進的聯合收割機,縮短了麥收時間,簡化了麥收程序,將人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我們農村人收割麥子再也不用那麼辛苦和勞累了,鐮刀、打麥場、碾軲轆等也已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舊時收割麥子的那些場景,人們揮動鐮刀躬身割麥、打場曬糧的情景,時常浮現在腦海裡。白居易那首:“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的景象已逐漸遠離,但每當我憶兒時麥收時節忙碌景象,總覺得那樣的年代,那樣的時節,給我的那份鍛鍊與磨礪,讓我的人生收穫了許多。

散文隨筆:麥收就是一場戰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