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行唐故事」——麥收,隨風而去的童年

「行唐故事」——麥收,隨風而去的童年

「行唐故事」——麥收,隨風而去的童年

聽過李健的一首歌,名字叫《風吹麥浪》,歌唱得不錯,把風吹麥浪的景色唱得纏綿悱惻,只是冒出一句“我們曾在田野裡歌唱/在冬季盼望/卻沒等到陽光下/這秋天的景象”讓我有些發矇,麥收在秋天的大約是東北了。在我的故鄉,金色的麥浪在夏天,麥收也在夏天,在我的印象裡,麥收也沒有這樣的浪漫,那只是隨風而去的童年。

「行唐故事」——麦收,随风而去的童年

熱情似火又說變就變,絕對是夏天的招牌性格。火辣辣的大太陽,感覺伸出個煙鍋子就能被點得著。看那紋絲不動的樹葉,抽了筋一般垂著,家禽家畜蔫頭耷腦,想方設法尋找陰涼。雞奓著翅膀,狗吐著舌頭,平時就懶的豬,更是偎在豬圈的泥水裡喘粗氣。這樣的時候,麥子該割了。

「行唐故事」——麦收,随风而去的童年「行唐故事」——麦收,随风而去的童年
「行唐故事」——麦收,随风而去的童年

童年的麥收,沒有一體化的聯合收割機,都是人割、人裝、人脫粒、人揚場。小時候對什麼“龍口奪糧”啊,“三夏大忙季節”啊,還有“全力支援三夏”啊,隨口就來,但是對“三夏”的意思不甚了了。後來才知道所謂三夏,既可指孟夏、仲夏和季夏,現在也指夏收、夏種、夏管。

「行唐故事」——麦收,随风而去的童年

那時候,農村學校會放麥假,體現著對農業的尊重和對農家的體恤。走讀上學的孩子們可以有十天左右的時間不用上學,大人們不再為上學孩子的三頓飯操心。但凡體格好點的孩子,都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最不濟也可以做些送水送飯的事情。這樣的季節,大人們被緊張的麥收和鬧心的煩熱所糾纏,吃飯的心情都會受到影響。於是,家鄉的水飯成了麥收時節的當家飯。其實,水飯就是麥仁或者各種米熬飯,然後用涼水過了,吃起來清涼方便。又熱又累的人們,回家就能吃下,去飢解暑。

「行唐故事」——麦收,随风而去的童年

割麥是一個累人的活計。滾滾麥浪在這個時候不是景觀,而是工作量。面朝黃土背朝天,一顆汗珠子摔八瓣,大概在這個時候更具典型意義。杏熟一晌,麥熟一時,燎得著鬍子的太陽和夾著火炭的乾熱風,炙烤著田野裡的一切。眼見得剛剛還泛青的麥穗眨眼間就乾的要翹皮似的,鐮刀割在麥秸上,已經有了一種乾澀的聲響。

「行唐故事」——麦收,随风而去的童年

童年的麥收記憶,更多地在打麥場上。打麥場,往往是不分男女老幼的分工協作,搬運、拆捆、脫粒、裝袋,與率性的老天爺拼搶著時間。這裡幾百瓦的白熾燈徹夜亮著,脫粒機晝夜轟鳴,飛揚著的麥秸碎末和著瀰漫的粉塵,被雪亮耀眼的燈光暈染成一片灰白。孩子們會藉著燈光,做一些搬運的活計。如果有一些閒暇時間,家裡又有手巧的女孩兒,她們也會掐一些麥莛兒,也就是麥穗下面的那一截麥秸,用來編織草帽辮兒。女孩兒們掐麥莛兒,選擇的是那些光潔鮮亮而且比較長的麥莛兒,攢下許多,用水適當的潮一下,閒暇時聚在一起,纖手翻飛,編出長長的草帽辮兒,再做成草帽、笸籮等用具。手巧而勤勞的女孩子,還可以用這些換一些錢來貼補家用。

到了揚場時候,麥收的活兒相對輕鬆了許多。剛剛打下的麥粒,還有許多麥粒的外殼,我們叫它麥糠,需要把它去掉,只留下乾淨的麥粒。這時候,就需要晾曬和揚場了。揚場的木鍁很大,平板。揚場的漢子是莊稼活的好手,一鏟一揚,就是一道金色的長虹。我始終覺得,揚場的過程是夏天的一種儀式,那是人們向天地昭示勤勞和收穫的一份瀟灑,一份自豪。

如果認真地去回憶夏天的童年,麥收似乎是記憶中的一個重要的段落。天氣和搶收搶打的速度也決定著半年的光景。麥收趕上了陰雨的天氣,一會就有一場大雨,淋溼了麥子,泥濘了土地,時間一長,麥子就該壞了。成熟的麥子生了芽,收下來的麥子磨成面也不好吃,蒸出來的饅頭、烙出來的餅都是粘的,擀麵條更擀不成,實在是讓人很窩火的事情。所以,童年的麥收也不只是那種金色主旋律的場景,也有陰雨綿綿、心焦氣躁、撕扯不開的灰暗片斷,那種渴望天晴、詛咒陰雨的心情,長輩們眉頭緊蹙、長吁短嘆的表情也如刀刻斧鑿,於記憶中不可磨滅。

「行唐故事」——麦收,随风而去的童年

可能距離麥收繁重的勞動越來越遠,記憶中的麥收場景越來越濃縮。打麥場,已經成為童年夏季的典型記憶。金黃色的麥粒,金黃色的陽光,金黃色的汗滴,那一垛垛的金色麥秸,那一道道的金色長虹,那一張張與之輝映的笑臉,就是記憶中鮮活的童年。

打麥場上的活計結束,麥秸就要打垛,這時的麥秸已經在小麥脫粒時被打壓得比較柔軟,不再是當初生長時候的模樣。我們這裡叫“穰子”,用來燒火或者和泥。小麥脫粒以後留下的穰子垛,也會成為男孩子們打滾撒歡的歡樂場所。男孩子們最喜歡堆在房邊或者牆根的穰子垛,迷戀著爬牆上房、縱身躍下的刺激,樂此不疲。

「行唐故事」——麦收,随风而去的童年
「行唐故事」——麦收,随风而去的童年「行唐故事」——麦收,随风而去的童年

整個麥收的時段,對於農村的大人孩子更多地留下了勞累的記憶,說起麥收的勞累,經歷過的人們依然唏噓感嘆。如今機械的發展,簡化了麥收的過程,縮短了忙碌的時間,改變了麥收的感覺,甚至可以說,改變了幾代人的童年,因為麥收的簡化,麥假沒有了,麥場消失了、隨處可見的穰子垛也難得一見了,更不見那樹蔭下嘁嘁喳喳笑鬧著編草帽辮的姑娘媳婦們。

後人的童年記憶,麥收可能只是一個季節的符號,它就懶洋洋地趴在書本上,沒有地域,沒有色彩,沒有溫度,沒有聲音。或者,它只是與我的記憶不搭,是被另一場風帶走的童年。

我的麥收,隨風而去,卻刻錄著我的童年。

「行唐故事」——麦收,随风而去的童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