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微腐败”背后隐藏的“深意”

受国务院委托,审计署审计长胡泽君今天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作国务院2017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报告同时还通报了审计移送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情况。2017年,共发现并移送重大问题线索300多起,涉及公职人员500多人,造成损失浪费340多亿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6月21日)

“微腐败”又称小腐败。相对于“大腐败”而言,“微腐败”在腐败层次和程度上往往比较低,且腐败的量上往往远低于“大腐败”,但无论是“微腐败”还是“大腐败”,其本质都是公权力的滥用行为,是对公共利益的侵犯。笔者认为:反腐,读懂“微腐败”背后隐藏的“深意”很关键。

反腐败不是为了反腐而反腐,其终极目标是为了增进人民群众的福祉。既然反腐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就必须做到反腐败“全覆盖”“零容忍”。“老虎”要打,“苍蝇”更需要打,因围绕在群众身边的“苍蝇”数量多,危害党风政风更直接。

“微腐败”重心在于政治生态要重构。党中央持续“打虎拍苍”行动就在于重构政治生态:它警示所有党员干部,要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就需要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使领导干部受到警醒、警示、警戒,这样才能坚信念、正党风、顺民意,才能聚党心、得民心,才能让那些怀着“一般人不敢查我、不会查到我头上、我有靠山”等心理的人断绝腐败念头。

“微腐败”关键在于党内制度要完善。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做任何事情都得有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去约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能大大降低廉政风险,因此,反腐又不能仅仅局限于“打虎拍苍”,而应通过“打虎拍苍”改变现有的权力结构、利益格局和政治生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督促权利阳光行使,督促逐步构建“不愿腐”的思想境界。

“微腐败”核心在于民意期待要清楚。国家要发展、要强大,根基在于人民,关键也在于人民,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党的执政地位才得以巩固,群众才信任党、才愿意坚定不移跟党走。当官要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和“身系家国、尽忠有责”精神,时刻“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忧群众所有忧”,心系群众,一心为民,了解群众最担忧什么、最期待什么?最反感什么?读懂群众的民意期待,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民。(文/秋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