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疆」38年痴情不改!精河縣有位傳統馬鞭製作“守藝人”

一把鋒利的英吉沙小刀,一個打磨金屬的鐵器,若干支穿鑿牛皮用的鐵椎,這些物件已經陪伴了木拉提汗·巴扎爾巴依38年了。

今年53歲的木拉提汗,是精河縣託託鎮古爾圖牧業村的哈薩克族牧民。38年來,他一直專注於製作馬鞭,從選料、加工、烘乾、編制、再到打釘,他都遵循著哈薩克族傳統工藝的製作流程和製法,因製作技藝超群而遠近聞名,很多人慕名而來。

「看新疆」38年痴情不改!精河县有位传统马鞭制作“守艺人”

木拉提汗教兒子製作馬鞭。

馬鞭曾是哈薩克族放牧人必備的工具,而如今,隨著放牧的交通工具從馬匹變成摩托,馬鞭也逐漸“銷聲匿跡”。木拉提汗更喜歡稱自己是“守藝人”,守住這門工藝的技法,更希望守住這份少數民族傳承千年的民族技藝。

「看新疆」38年痴情不改!精河县有位传统马鞭制作“守艺人”

木拉提汗在製作馬鞭。

「看新疆」38年痴情不改!精河县有位传统马鞭制作“守艺人”

木拉提汗製作的簡易木柄馬鞭。

從孩童時期,木拉提汗就跟隨父輩們跨上馬匹,揮舞著馬鞭,馳騁在草原。空閒時父親常常用牛皮做馬鞭,而好奇的木拉提汗經常依偎在父親身邊,認真地看父親製作馬鞭,在父親的感染下,木拉提汗對製作馬鞭產生了越來越濃厚的興趣。隨著一天天長大,他對馬鞭的熱愛也愈發強烈。15歲那年,木拉提汗按照父親傳授的方法親手做成了人生中第一根馬鞭,這讓他成就感十足。

從此,製作馬鞭就成了木拉提汗生活的一部分,只要一有時間他都會拿出牛皮“把玩”。從割牛皮、打眼到穿線,製作馬鞭的每個環節,木拉提汗都很認真,製作出的馬鞭材質有光澤、走線很工整,並且結實耐用,前來訂貨的牧民們對木拉提汗嫻熟的技藝讚歎不已。

「看新疆」38年痴情不改!精河县有位传统马鞭制作“守艺人”

木拉提汗的“寶貝”。

木拉提汗說,做馬鞭看起來很簡單,其實工序複雜。首先要在選皮上下足功夫,做馬鞭的皮最好選母牛皮,其中腹部和頸部的皮是首選,因為其皮薄且韌性好,做出的馬鞭既柔軟又結實。選好皮,就要對其進行加工處理。將玉米麵和發酵粉調成糊狀,均勻塗抹在牛皮上,每3天塗抹一次,並根據牛皮的厚薄程度選擇晾曬發酵時間,一般需要15天左右。這樣加工處理是為了使牛皮更加柔韌,方便後期編織。

「看新疆」38年痴情不改!精河县有位传统马鞭制作“守艺人”

馬鞭的裝飾物。

在編織鞭繩時,要將發酵好的牛皮用小刀裁切成一根根粗細均勻的長條,並把每條擰成細繩狀,然後用4條、6條、8條或12條繩進行編織。每根馬鞭所編的鞭穗花紋不一樣,結穗的方法也不盡相同。在編織好的鞭繩上再塗抹一層羊油,這樣製作出來的馬鞭更結實柔韌。

「看新疆」38年痴情不改!精河县有位传统马鞭制作“守艺人”

木拉提汗砸制鉚釘。

普通的馬鞭更趨於實用,因此不需要太多裝飾,只需將編織好的鞭繩打釘固定在紅柳木做的鞭柄上即可,而精美的馬鞭則要融金、銀、銅、皮、木等工藝為一體。在製作過程中,木拉提汗根據預定者的需要,選擇不同材質進行製作。通常要經過設計剪裁、打磨、雕刻、烤制等多種方法。經過30多年的經驗積累,木拉提汗能製作出30餘種形態各異、精美絕倫且富有哈薩克族民族特色的馬鞭。

「看新疆」38年痴情不改!精河县有位传统马鞭制作“守艺人”

製作中的馬鞭。

“做一條普通的馬鞭需要1天,而做好一條精美的馬鞭則需要3天時間。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把精美的馬鞭當作工藝品來收藏,所以,今後我要在設計和加工上更加投入,不斷開拓創新。”木拉提汗說。

「看新疆」38年痴情不改!精河县有位传统马鞭制作“守艺人”

木拉提汗打磨馬鞭的裝飾銅件。

木拉提汗每年能製作50餘條馬鞭,每條馬鞭根據質地和工藝的不同,售價在200元至500元不等。然而木拉提汗並不在意製作馬鞭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他最大的心願就是不讓這門手藝失傳。所以,他計劃將手藝傳給自己剛滿18歲的兒子特列克·木拉提汗。

「看新疆」38年痴情不改!精河县有位传统马鞭制作“守艺人”

木拉提汗和兒子挑選晾曬好的牛皮。

「看新疆」38年痴情不改!精河县有位传统马鞭制作“守艺人”

木拉提汗和兒子在切割牛皮。

木拉提汗說:“這些年來,我一直在堅持,想把這門手藝繼續傳承下去,讓更多人瞭解和喜愛這個具有哈薩克族特色的物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