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平江南,一堂完美的軍事謀略課

公元621年九月,在平定王世充和竇建德之後,李淵將下一個目標瞄準了江南的蕭銑。由於秦王李世民連番惡戰,身心極度疲憊,這一仗,他派出了侄子李孝恭。

其實,李孝恭只是名義上的統帥,此戰真正的操盤手是李靖。李孝恭為荊湘道行軍總管,李靖則為代理行軍長史,帶領十二總管,自夔州出發,直撲江陵。

當時,峽江流域正在漲水,諸將建議等水落了再進兵,李靖道:“兵貴神速。我們的兵力剛剛集結,蕭銑還不知道,如果趁長江漲水,迅速抵達江陵城下,發起突然襲擊,必定能夠活捉蕭銑,不可錯過良機。”李孝恭同意了他的意見。

果不其然,當李孝恭的大軍抵達江陵城下時,蕭銑的主力部隊還在外地經營農業,留在江陵城內的只有數千兵力,倉促應戰,外城很快失守。

李靖平江南,一堂完美的軍事謀略課

無奈之下,蕭銑只得一面率領數千警衛部隊固守,一面緊急徵召在長江、五嶺以南屯田的軍隊勤王。

而在此時,李靖又做了一件很奇怪的事,他將俘獲的船艦全部扔到長江裡。諸將不解:“好不容易繳獲的戰利品,應該利用起來,怎麼能讓下游的敵軍繼續使用呢?”

李靖解釋道:“蕭銑的地盤,南到五嶺之外,東到洞庭湖。我們孤軍深入,如果久攻不下,敵人從四面八方趕來,我們就會腹背受敵,進退不得,即使留著這些船又有什麼用?現在放棄這些船,讓它們順長江而下,敵方援軍看到,必然以為江陵已經失守,就不敢輕易進軍,要前來偵查,就為我們贏得了十天半個月的時間,我軍取勝就有把握了。”

一切皆如李靖所料,當下遊的援軍看到長江上的空戰船,大多判斷江陵已經失守,一部分軍隊因此不敢前進,另一部分則乾脆選擇投降。

李靖平江南,一堂完美的軍事謀略課

蕭銑困守孤城,內外消息隔絕,焦急之下向中書侍郎岑文本詢問對策,岑文本勸他投降。蕭銑對群臣道:“上天不佑大梁,我們已經無法支撐。如果一定要等到力盡糧絕才投降,百姓必然受苦,何苦為了我一人而讓生靈塗炭呢?”隨即出城投降。

縱然蕭銑是個平庸無能之輩,縱然他犯下了很多低級錯誤,但在此時此刻,我們不得不對他的這個決定肅然起敬,為了百姓甘願放棄王業,這才是真正的王者。

於是,蕭銑成了李孝恭和李靖功勞簿上的又一個獻祭者,他帶著群臣穿著喪服來到李孝恭門前,說道:“該死的只有我蕭銑一人,百姓無罪,希望不要屠殺搶掠。”

李孝恭進入江陵城後,麾下將領按照老規矩,又想大肆搶掠一番,岑文本勸說李孝恭道:“江南百姓自隋末以來,飽受虐政殘害,加上群雄爭鬥,如今活下來的都是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他們苦苦盼望賢明的君主,蕭氏君臣、江南父老之所以歸順,也是以為從此可以過上天平日子。眼下,如果放縱軍隊搶掠,恐怕江陵以南的地區不再有歸化之心!”

李靖平江南,一堂完美的軍事謀略課

李孝恭認為岑文本說的很對,下令禁止搶掠。那些將領見不能搶老百姓,又建議道:“梁的將帥抵抗官軍戰死的,罪惡深重,請求籍沒他們的家產賞賜將士。”

李靖反駁道:“王者之師,應該以仁義為先聲。他們為自己的君主而戰,是忠臣,怎麼能和叛逆罪一樣籍沒家產呢?”

於是,江陵城中秩序井然,秋毫無犯。江南各州縣聽說後,紛紛望風而降。趕來勤王的十萬大軍見蕭銑已經投降,也放下了武器,江南就此平定。

從兵發夔州,到平定江南,前後只用了一個月。分析其原因,李靖的三個決策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這就是名將的價值,贏得行雲如水,堪稱是軍事教科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