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梅雨有一點“非典型”

又悶又熱的季節終於要來了。6月20日,市氣象臺宣佈:安慶已於6月19日入梅。今年我市梅雨與往年相比:入梅時間偏晚,梅雨期較常年偏短,梅雨期雨量較常年偏少。也就是說,安慶今年的梅雨有點不給力,但也不可放鬆警惕,因為仍有可能出現極端強降水事件。

今年入梅比往年偏晚3天

梅雨是長江中下游地區每年六、七月份經常出現的一段持續較長時間的陰沉多雨的天氣,由於這段時間正值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稱其為“梅雨”,此時段被稱作梅雨季。梅雨季節開始的一天稱為“入梅”,結束的一天稱為“出梅”。

今年入梅當日的天氣,大家都印象深刻吧?6月19日,也就是端午節後上班第一天,白天悶熱難耐,空氣中彷彿都能擠出水來,以為隨時會下雨,卻總能看到太陽從雲層中冒出頭來,雨水直到晚上七、八點鐘才落下來。到6月20日,全市有7個站降雨量超過50毫米,均在望江境內,最大望江合成圩92.3毫米,其它地區是中到大雨。

正是這場雨拉開了安慶梅雨季的序幕。市氣象臺根據梅雨監測業務規定,結合我市各監測站降水實況和未來天氣趨勢預測,初步判定我市已於6月19日入梅,較常年偏晚3天。

那麼,今年入梅為什麼會偏晚呢?其實不止是入梅晚,今年6月以來,我市一直晴多雨少,尤其是中旬以來,已連續9天沒有降水。市氣象臺的統計數據顯示,6月截止到19日,安慶站降水量僅47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六成。

什麼時候會出梅?

比起何時入梅,大家應該更關心什麼時候會出梅吧?吳臺長介紹,安慶通常是7月11日出梅,梅雨期25天,不過每年的梅雨期差異都很大。預計今年會在7月上旬後期出梅,較常年偏早;梅雨期較常年偏短。預計梅雨量200-350毫米,較常年(336毫米)偏少。

入梅後的天氣會怎樣呢?從目前的中長期預報來看,19~20日的雨下過之後,接下來近十天我市都沒有大範圍強降水的可能性,只在23~25日有中雨,25日以後副熱帶高壓可能會繼續發力,往西、往北挺近,控制我國東南部地區。到時候,冷暖空氣交匯產生的降雨會往北方移動。

如果真的這樣,今年的梅雨倒是很有“短梅”的特徵。“短梅”的表現就是,梅雨非常不明顯,像是來去匆匆的過客,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停留十來天以後,就急急忙忙地向北去了。而且這段時間裡雨量也不大,難得有一兩次大雨。比“短梅”更甚的還有“空梅”,比如2013年,我市一直沒有出現連續的陰雨天氣,壓根就沒有“入梅”。

市氣象臺提醒,儘管預測今年梅雨量較常年偏少,但仍有可能出現極端強降水事件。短時強降水極易誘發山洪、地質災害及城鄉局部短時內澇等次生災害,建議相關部門關注天氣變化並做好防範準備工作。梅雨期降水日數多,空氣溼度大,降水間歇期悶熱天氣出現概率增大,要做好防暑降溫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