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姓開國將領:張雲逸

張氏宗親會

張姓自古以武勇著稱,湧現出很多軍事統帥和名將,他們在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帥名錄》(以下簡稱《將帥錄》)收錄1955-1964年授予的1614位開國將帥,其中張姓將軍的總人數排名第一,為120人,其中大將1人,上將2人,中將14人,少將103人。本博將陸續推出“張姓開國將領”系列人物專題。

張姓開國將領:張雲逸

X

張雲逸大將

張雲逸(1892-1974)原名張運鎰,又名張勝之。海南省文昌市頭苑鎮上寮村人。 祖籍福建古田,南宋寧宗年間(1195-1224年)始祖張天宿任萬州司訓,遂定居海南。張天宿有三子,長子瑞全定居瓊山,次子瑞伶定居文昌北部,三子瑞尹定居頭苑鎮上寮村,張雲逸為瑞尹二十一世孫。

張雲逸1892年8月10日生於頭苑鎮上寮村。1908年入廣東黃埔陸軍小學堂。1909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11年4月在廣州參加黃花崗起義。同年10月辛亥革命中 ,又參加攻打兩廣總督府的戰鬥。1912年入廣東陸軍速成學校。1914年畢業後,被同盟會南方支部派入軍閥部隊,從事秘密反袁世凱鬥爭,歷任粵軍排長、連長、營長。1915年參加護國戰爭。1923年任廣東省揭陽縣縣長。1924年到粵軍許崇智部任旅長。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任國民革命軍第4軍25師參謀長,同年10月在武漢加入中國共產黨。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敗後,在廣州、香港做黨的秘密工作。一九二九年參與領導百色起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軍長,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參謀長兼作戰局局長,粵贛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紅軍總司令部作戰部部長,中央縱隊先遣隊司令員,中革軍委副參謀長。參加了長征。

張姓開國將領:張雲逸

抗日戰爭時期的新四軍副軍長張雲逸

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參謀長兼第三支隊司令員,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指揮,新四軍副軍長兼第二師師長。解放戰爭時期,任山東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華東軍區副司令員,華東軍政大學校長。

張姓開國將領:張雲逸

解放戰爭時期的張雲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廣西省委書記,廣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廣西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華南局第二書記,中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副書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七、八、九、十屆中央委員。1974年11月19日病逝於北京,享年82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