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王坦克為什麼沒有取得像虎式坦克一樣的傲人成績?

up00zc

虎王坦克的設計思路本來就是一個錯誤,在戰爭後期德國前線部隊損耗極大的情況下,如何快速補充、快速生產的中輕型坦克才是德國最需要的,而虎式坦克和虎王坦克都過於最求先進,先進代表著複雜和維護困難,大量的虎王坦克被拋棄不是因為被擊毀,而是因為機械故障無法修理,如果說虎式坦克還算一款勉強算成功的坦克,戰績輝煌,那麼虎王坦克就完全是一款失敗品!

虎王被人稱道是他的先進性,確實是當時世界最先進的坦克,光重量就高達68噸,正面裝甲150mm厚的鋼裝甲,而且德國首次採用傾斜裝甲,菱形車體, 除了車體兩側下裝甲為垂直放置外, 其他部位的裝甲都帶一定傾角。還有就是虎王超強的火力, 雖然和虎式坦克裝備都是88毫米 強力反坦克炮,但虎王這款改進型反坦克炮威力大很多,蘇聯用德國遺棄的虎王坦克進行了試射,在300距離上能將另一輛虎王炮塔前後射穿,這樣的坦克炮威力對付那個年代的坦克絕對是過剩的,對付任何坦克都綽綽有餘!

如果說裝甲和火力上虎王的佔有絕對優勢,那麼其他方面呢?虎王坦克將當時一些成熟的和不成熟的技術一股腦的用上去,造成整個系統過於複雜,故障不斷,前線的坦克組員根本就駕馭不了,出現故障連最簡單的維修也不能自己完成,而且嚴重超重犧牲的不僅僅是機動性,超高的耗油量,超高的故障率,還有就是拖累了德軍最擅長的戰術體系,有些得不償失了!

由於虎王沉重的身軀,其動力系統因為後期資源嚴重不足,採用的與豹式一模一樣的動力裝置,這導致了虎王運行不得不全程超負荷運轉,因此故障頻繁,過重也使 得行走系統不堪重負, 懸掛折斷及履帶斷裂成了家常便飯,因此造成的結果是虎王大部分損耗不是在戰場上被擊毀,而是因為機械故障系統複雜前線維修不了,不得不被坦克組員拋棄!虎王糟糕的機動性也是大受影響,德國公佈的數據是越野20公里/小時,但是可能因為地形複雜,可能還因為其他原因,實際上的越野速度只有10~15公里/小時,美國人在與虎王交鋒中得出一條經驗,“當於虎王坦克遭遇時,不要試圖去擊毀他,而是在其周圍不斷的繞圈,不斷的機動,只要能堅持20分鐘不被擊中,那麼你就贏了!”虎王坦克不但速度慢,連炮塔轉速也一樣受到影響,而由於太過於複雜,故障太多,20分鐘高頻率運轉足夠拖住一輛虎王故障出現,而自廢武功了!

第二虎王第二大缺點就是太消耗資源,虎王在滿油的狀態下轉場只有120公里,在蘇聯T34可是將近500公里左右,一輛虎王喝的油夠2~3梁虎式坦克使用,夠差不多4~5輛四號坦克喝的油了!這樣的消耗有些得不償失! 還有虎王太過於複雜,生產的數量嚴重拖後腿,到二戰結束,虎王一共才生產了400多輛,而且由於資源不足,生產的虎王質量上也大打折扣!

第三虎王與德國閃電戰術不匹配,德國前期的閃電戰靠的就是坦克的分割穿插與包圍,而虎王絕對是個拖油瓶的存在,而且還是一個耗油瓶!虎式坦克最輝煌的戰績是 1944年6月17日 由 米歇爾·魏特曼 在法國小鎮波卡基村 創造的 單臺戰車 擊毀英軍27輛坦克及數十輛半履帶卡車還有數十門反坦克炮的記錄。 虎王最初出現也是在 蘇聯戰場,初戰失利,之後雖然虎王也取得不少的戰績, 但卻因為其超高故障率,被笑話恐怕遠遠超過了他的名氣。



狗刨電競

首先說明,虎式坦克只是名聲在外,真實的戰績並不驕人,虎王坦克的戰績更是屈指可數。具體看下圖數據:



並不是說這兩款坦克不厲害,相反,他們單挑非常兇猛,任何敢於挑戰的盟軍坦克都會被無情擊毀。可他們的數量實在太少,虎式坦克製造了1347輛,虎王只有區區492輛。與此同時,三號,四號以及豹式坦克總共生產了20000輛,連三突子都有9408輛。

不難看出虎式與虎王並非德軍坦克主力,大量戰績是由四號坦克們創造的。可以說二虎相當於一個公司裡的優秀員工,名聲響亮,素質極高,年終獎一大票,可是老闆沒法把公司全部員工都培養到他們這個水平。為啥?貴啊!

還是最開始的那張圖,虎王需要30萬美元,虎式便宜點也得12萬,而其他坦克只六萬不到就能搞定。


虎式坦克投入作戰的時候,德軍餘威尚存,雖然一路撤退,但偶爾還能打打對攻。各兵種配合體系化作戰,加之一千多輛的數量還算不錯。因此產生了一些戰績。到了虎王出現的時候,情況大大的不同了,德軍已經連像樣的抵抗都很困難,部隊處於凌亂狀態,加之片面追求火力和防禦,導致機動性和可靠性極差。同時數量又不足,因此戰績非常可憐。



很多軍迷在考慮問題的時候缺乏戰略眼光,單純去拿單個武器的性能數據去做比較,而忽略了為達到這些性能需要做出多少戰略上的犧牲,忽略了追求這些性能是否合理。

虎王就是這樣一款坦克,火力和防禦拔群,而機動性,可靠性一塌糊塗,生產難度巨大,是一款失敗的坦克。


武器裝備秀

這個問題挺好的,有一大批軍迷可能跟題主想的一樣,虎王應該是無敵的,有最強的矛,也有最強的盾。88毫米大炮無堅不摧,裝甲比虎還厚,還繼承了豹式的傾斜角度,幾乎是不可摧毀的。在二戰戰場應該是排名第一的重型坦克,別說T34或是M4打不穿,就算是IS-2斯大林出馬也不行,如果在戰場上1輛不單挑打贏100輛坦克,設計師或是裝甲兵應該拉去槍斃。

圖一:鎮樓圖不放虎王,放個打爆虎王的M8。很多軍迷可能不知道37炮有多小。

在展開回答之前,厲兵哥想講一個小段子,一輛虎王被一輛裝甲車打爆的真實案例,這個裝甲車裝的是37毫米小炮。稍微資深點的軍迷都應該知道,37毫米小炮有多弱。1944年12月18日,阿登戰役第二天,美軍第87騎偵營的一輛M8,神一般的操作繞到虎王后面,連打三炮,打虎王打爆。

舉這個例子,並不是說M8能完勝虎王,而是想指出,任何武器都有薄弱之處。尤其是虎王這種臨時趕工的產物,試驗性質非常重,根本算不上是一種多完美的武器。虎王雖然計劃研發的時間不算太晚,但是非常趕工,很多部件不是專門研發。坦克的三大件之一的發動機,直接拿黑豹的湊數。

圖二:很多軍迷可能以為虎王是從虎發展而來的,其實並不是,虎並不是虎王的親爹,兩者關係不大。從淵源上來講,虎王是大號的黑豹,黑豹至少得算是虎王的乾爹。
虎式坦克已經過重了,有50多噸,虎王這貨有70噸。如果坦克跟碉堡一樣,只講火力和裝甲,那麼虎王肯定是成功的,問題是坦克必須有機動性,虎王渣一樣的動力和傳動,讓虎王變成了個鐵烏龜。坦克並不是一次性用品,需要能在戰場上快速修復,最低也是戰損後能拖走。虎王投入戰鬥,已經是德國的逆風局。一旦戰損,這玩意是拖不動也修不好的,多數時候只能扔掉。

圖三:虎王確實贏得過一些出色的戰鬥,但是這麼複雜又無法量產的武器,只會被T34的大海淹死。

就501和503重坦克營的戰績來看,虎王這種試驗品的單車戰績還是相當牛的,單車也有過175+的擊毀數。就算換成其它任何重坦,這個戰績都是不丟人的。問題的關鍵在於單車的戰績不能改變整個戰場的逆風態勢。你一個打野再厲害,上中下三路都崩盤,你有什麼辦法。

虎王本身產量就很少,500輛左右,其中150輛還是1945年以後生產的,雖然從諾曼底戰役就開始投入作戰,但形成不了數量優勢,這麼稀少的數量對戰局是無足輕重的。作為一種不完美的試驗武器,虎王的單車作戰能力非常強大。作為戰爭手段,虎王是個悲劇,妄圖靠少量精銳武器決定戰局,是打不贏世界大戰的。


厲兵

1943年,虎式坦克還在所向披靡時,德國人就知道,這種坦克的優勢只能維持最多一年,所以很快就開始了虎式坦克後繼車型的研發工作。其產物就是Panzer VI(B)虎王坦克。這種坦克在火力,防護方面遠遠超過了虎式,但是在實際作戰中的表現卻遠不如虎式在1943年的表現。

這其中的原因是各方面都有關,戰略方面,這個時期德軍已經是很疲弱的,如果說虎式坦克服役的時期,其配屬的獨立重裝甲營還有四處救火狩獵的空間,那麼等虎式服役的時候,這些獨立重裝甲營已經是全部拿來進行高戰損率的區域防守作戰了。

當然德國工業受到沉重打擊,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虎王坦克的傳動系統是有些問題的,紅色的這根傳輸轉向速度的軸是整個系統的薄弱所在。因為尺寸所限,它不能做的跟動力軸一樣那麼粗。在車輛在鬆軟土地上或者泥濘土地上原地轉向時,其受力會急劇增加,很容易斷軸。儘管德軍禁止這種坦克在非鋪裝路面上原地轉向,但是虎王坦克的主驅動軸,轉向軸的斷裂還是經常發生。

傳動系統坑也就算了,虎王坦克的發動機用的還是虎式的邁巴赫HL230P45發動機。這款700馬力的汽油機用在黑豹上可以說是動力充沛,用在虎式上,也可以說夠用。但是用在70噸的虎王上?幾乎可以說是毫無機動能力了。

所以虎王坦克在實際的野戰環境下的使用中幾乎是沒有什麼機動能力的。更重要的是,虎王坦克70噸的自重嚴重限制了戰略機動能力。同樣裝上火車所需要的時間是虎式的兩倍以上。虎王也不是什麼力挽狂瀾的神車,它只是一個虎式的小小升級,順帶解決了一些小BUG,帶著亨舍爾和邁巴赫集團官僚主義的影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