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白《清平调》三首,趣说诗仙预言唐明皇与杨贵妃结局之准。

读李白《清平调》三首,趣说诗仙预言唐明皇与杨贵妃结局之准。

清平调。大唐教坊曲名,后被用作为词牌,与清平乐词牌名有所不同。

诗仙李白的这三首《清平调》词,属于七言乐府诗。

汉承袭于秦制,大体相同。秦朝时设有乐府,为九卿中少府所辖属官。汉初时,设有乐府令,掌管宗庙祭祀之礼乐。汉武帝时新立乐府,专职于制作雅乐,采集天下民歌。这些,为乐府的基本由来。

李白的《清平调》三首,创作于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左右。春日,唐玄宗与杨贵妃于宫中沉香亭观赏牡丹花,宫中伶人欲弹曲表演歌舞助兴。唐玄宗觉着“观赏名花,还是同美人杨贵妃一起欣赏,不应该用以往的旧曲旧词来扫雅兴。”于是,便命人急宣召时任翰林供奉的李白进宫,于当场作写了这三首七言乐府诗。

读李白《清平调》三首,趣说诗仙预言唐明皇与杨贵妃结局之准。

​①《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唐玄宗命李白作诗填曲,李白自是不敢违背的。当时的李白是心怀能够得唐玄宗赏识,而后能于朝中施展心中抱负的。而杨贵妃当时虽还未加封贵妃,明眼人都知道唐玄宗对她的宠爱加封是早晚的事。于是,这三首《清平调》也被人诟病为李白拍未来贵妃马屁,讨唐玄宗欢心的作品。

李白于诗中,将杨贵妃的衣裳化作了真正的羽衣霓裳般,映衬着她那略显丰满的玉容。

见云的灿烂而想到其羽衣霓裳的华美艳丽,见花的艳丽盛开而想到其人的绝美容颜。参差交错,如同百花锦簇着这花中贵妃。牡丹在露水中显得更加的美艳动人,暗喻贵妃承君王恩泽,花容娇美。

这如此之美的人,应是凡俗世间没有的。这应该是来自昆仑仙山西王母的群玉山中、瑶池月台下凡而来的九天仙子。凡间哪有这么美的人嘛。

李白如此的夸赞杨贵妃,自然会赢得唐玄宗的开心,这可是他的女人啊,哪个男人不喜欢带着一个属于他的漂亮女人在人前炫耀。而女人又有谁不喜欢别人如此夸赞她的美丽呢?自然的,杨贵妃也十分高兴。

只是,李白当时应该是忘了西王母是会发怒的。做为昆仑仙山之主,掌管着长生不死药与天庭众女仙,哪能让座下仙女私下凡间呢?

嫦娥偷食灵药而永远困居月宫,董永与七仙女于七夕才能在鹊桥短暂相会。杨玉环不是嫦娥,更不是王母之女小七,最终殒命马嵬坡下,不能回归仙山,更不可能与唐玄宗九天再相会。上穷碧落下黄泉,死生茫茫两不见。

读李白《清平调》三首,趣说诗仙预言唐明皇与杨贵妃结局之准。

②《清平调》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好嘛。接下来李白更夸张的赞美杨贵妃。像一枝沾衣欲湿的牡丹,雨露中散发阵阵芳香的娇艳牡丹。这眼前的绝世佳人,就连楚襄王梦里的巫山神女都不能与之比拟,若是楚襄王见过眼前的佳人,恐怕就不会再思慕他日日思念的巫山神女了。

世人皆言汉宫佳丽何其之多之美,汉成帝的女人赵飞燕算是名传千古的美人了吧。可赵飞燕再美也得依靠妆容来显现她的美,而眼前的杨贵妃呢?天然浑脱,丽质天成。

李白的这更上一层楼的夸赞自然是引得唐玄宗喜笑颜开,杨贵妃掩面莞尔。心说,这李白真真会说话,好感倍增,常常吟诵这三首诗。

只是,李白当时应该是忘了。巫山神女,襄王一梦。

而巫山云雨,只是由神女幻化而成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根据中国原始宗教而形成的对于大自然及鬼神的一种崇拜。是战国宋玉《高唐赋》里的一种政治期望,期望神女与楚王天仙与地人的交合,降甘露于民,使谷物丰收,国家盛而强。

而赵飞燕,更是被世人称之为淫惑汉成帝,致使汉成帝累死于荒淫。

结果,唐玄宗果真因美色荒于朝政。安史之乱,渔阳风涌而来的一把大火,把大唐给烧了个四野荒山,残破凋零。

读李白《清平调》三首,趣说诗仙预言唐明皇与杨贵妃结局之准。

​​​​③《清平调》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末尾,李白委婉的表示他是多么的羡慕唐玄宗与杨贵妃这种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生活。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好嘛。这不够,于是就用汉武帝时期李延年的《佳人歌》里的倾城倾国之意,委婉的表示:贵妃如此倾城佳人,这世间当是已绝无仅有了。

倾国倾城的杨贵妃,牡丹花伴着倾国佳人。而牡丹失色,贵妃最美。唐玄宗痴迷的笑着,良辰美景,倾城贵妃,人生生活无限好,于是烦恼都随风飘走了。慵懒的倚靠在栏杆上,美如画。

只是,李白当时应该是忘记了。倾国倾城,最初的本源是指因女色亡国。

可能,李白、唐玄宗、杨贵妃都忘了关于倾国倾城的古老故事。《诗经》里的“哲夫成城,哲妇倾城。”“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忘了周幽王因宠幸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褒姒,荒废朝政。更为了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最后导致王死而美人无踪,西周灭亡。

李白自己也没想到,他无心的三首《清平调》,里面的故事成了大唐衰落灭亡的翻版。无心的预言,结局之精准。一语成谶。

以上为趣说,莫太在意。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红颜祸水,太多的只是强加的罪责。

读李白《清平调》三首,趣说诗仙预言唐明皇与杨贵妃结局之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