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高考成績公佈了後,家長該注意孩子的這幾種心理現象!

提醒|高考成績公佈了後,家長該注意孩子的這幾種心理現象!

1

因成績不理想而產生挫敗自閉心理

即便高考錄取比例節節攀升,即便高考早不再是唯一出路,每年高考後,仍會有不少學生因為成績不理想,被心理問題困擾。

有些考生看到自己的成績後,發現成績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於是產生自卑、自閉心理。這類學生的具體表現內心愧疚,覺得自己很沒用,甚至一無是處,一天到晚悶在家裡不願出門,不願意跟人多交流,情緒低落,食慾不振,睡眠不足。

有這類問題的學生是最多的,幾乎所有成績不太好的學生,都會有這些情緒反應,而大部分家長也對此不太重視,覺得過一段時間自己就好了。

專家指出,對於有些學生來說,確實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就能恢復正常。可若是碰到平常就比較內向的學生,如果放任不管,時間長了以後可能會做出過激的行為,到時後悔都來不及。

專家建議,考試發揮不理想的考生,加強自我調適、釋放情緒至關重要。家長需多與孩子交流,告訴孩子:父母之所以花費很大的心血,是因為你是我們的寶貝,不是因為要你必須有一個好成績。你已經努力了,這個父母都看到了。至於結果,會有很多影響因素,不必太自責,很多事情不是完全受我們自己控制的。

家長要鼓勵孩子把煩惱和痛苦說出來,不要埋怨,理性引導他們把注意力從高考上轉移過來,並對未來作出規劃選擇。

提醒|高考成績公佈了後,家長該注意孩子的這幾種心理現象!

2

成績比較好的容易產生放縱心理

考試發揮比較理想的考生,適當放鬆一下是應該的。家長應該引導孩子上網查找相關院校的錄取信息,並引導其自己選擇院校和專業,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高考後大家都渴望放鬆。因放鬆的方式不同,所產生的結果也不同。疏導式方式只為調節狀態,不會對畢業生造成太大影響。相反,發洩式的放鬆會產生各種嚴重的心理問題,比如焦急極端、酗酒多疑等。

父母應當多和孩子交流,鼓勵孩子運動、引導孩子交往,避免無事可做加劇這種虛無的情緒。此外,考生可以用這段時間來發掘自己的興趣愛好,以便為隨後到來的填報志願做好充分的準備,同時也為自己的未來規劃奠定基礎。當然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做一些平時想做卻沒有機會做的事情。

3

高考放榜後的迷茫心理

看到成績後,不管好壞都接受了這個結果,然後就開始無所事事。具體表現為:每天無精打采,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悶在家裡,不願意出門。

高考結束後,還不敢徹底放鬆,因為分數還沒出來。等到分數一出來,心裡頭的大石頭一落地,人立馬跟被抽空了一樣,變得無所適從。

對於部分考試結束後就感到喪失目標且深感迷茫的考生,專家認為,應迅速調整目標,對未來有一個新的規劃,避免因迷茫而產生心理困擾。家長要把規劃的主動權給考生。這樣他們在進入大學之後會有足夠的自我規劃的能力和自我管理的意識。

專家指出,考生可在家長的幫助下進行自我調適。值得注意的是,家長因此更要把心態放平和,在等待高考發榜期間,最好不要過多的提及高考的相關問題,選擇到近郊旅遊或找一些平時感興趣的事去做,釋放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