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棉匠在机械化里“弹”出新手艺

时候你是不是经常跟着父母去做衣服,也曾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摇的老式爆米花机?现如今,时间流逝,小时候的点点滴滴都成了不变的记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经很少有人再去量体裁衣,很少有人去修钢笔修鞋子,也很难再听到手工爆米花的那一声“砰”的响……机械化高速发展的时代里,老手艺将何去何从?幸运的是,我们在南京城内寻找到了一些做了大半辈子的手艺人,带您一起去感受南京城内仍在发展的那一份老旧手艺中碰撞出的新火花。

弹棉匠在机械化里“弹”出新手艺

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过去弹棉花老行当的场景

  随着一声声弦响、一片片花飞,最后把一堆棉花压成一条整整齐齐的被褥,仿佛就是一种魔术,弹棉花的场景曾让孩子们惊讶不已……如今的城市里,弹棉花已经不多见了,但是在南湖路胡师傅的棉花加工门面房内,他正通过机器发展将传统弹棉花生意变革出新火花。

1.结合传统手艺变成新活儿

4月9日,在南湖路附近一间简单的门面房内,胡师傅正在为顾客捆绑新翻好的被子,而在店面的门口处,待处理的旧棉被已被堆积得高高的。据胡师傅介绍,“现在条件好了,很多人都是买被子,但是不管条件再怎么好,这种手工加机械化做出来的被子还是很受中老年人欢迎的”。

弹棉匠在机械化里“弹”出新手艺

忙碌中的胡师傅夫妇

  胡师傅是2005年从江西老家来南京做棉被加工生意的,此前夫妻两人一直跟着家里的亲戚做弹棉花和棉被加工的活儿,因此也积累了一些弹棉花的知识,后来由于亲戚退休不做,他们便带着手艺来到南京。做了近10年的小型规模加工,由于翻新的棉花会招灰尘,顾客反映会起球,因此,那个时候生意还算一般。此后,他们根据市场行情和流行趋势,从2013年引进先进的设备,并且根据市面上流行的家纺元素,给顾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2.建议不要在太阳底下暴晒

  机器加工出来的棉花胎也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从机器加工出来到铺板、拉纱网到磨被子,再到缝纫机锁边,棉花要一层一层均匀地铺到棉花套上,夫妻两人配合默契,30分钟,一张崭新轻巧的被子就“出炉”了。“铺棉花,就是个技术活,如果铺得厚薄不一样,盖起来会很不舒服。铺完棉花后外面还需要罩上一层网罩,这样加工出来的棉花胎不会招灰尘,也能定型。”怎么来判断棉花被的优劣呢?胡师傅说,这主要看棉花胎成分的含纤量高低和弹好的棉花被的松软度。对于棉花被的保养,他建议不要在太阳底下暴晒。一床薄的被子要2-3斤,重的则要6-7斤,尽量不要弹纯棉花,要加入弹力棉,这样可以防止板结。

3.机械化时代“弹”出需求量

  胡师傅说,传统弹棉花手艺一天也只能做出几床来,现在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机器加工很高效,翻新出一床被仅要30分钟,而且能够达到顾客满意的效果,这也是需求量越来越大的原因之一。比如,冬天是弹棉花的旺季,生意最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接单500左右,少的时候也有200多单。“尤其是去年冬天下了两场雪,气温很低,来翻新被的人有很多,最忙的时候连饭都吃不上,晚上我跟妻子还得加班。”

  现如今,胡师傅尽量适应新形势,压线还可以做出自己喜欢的形状,“比如年轻人喜欢爱心形状,我们就想办法满足他们的需求”。采访中,路过的一位阿姨走进门来询问了翻新被子的价格,她说,“刚好路过这里被吸引过来了,夏天到了,一直要想翻新被,却找不到地方”。

弹棉匠在机械化里“弹”出新手艺

在忙碌中的胡师傅

  除此之外,针对市面上比较流行的蚕丝被,胡师傅还学习了很多关于蚕丝的知识。自己进蚕丝回来,根据顾客需要现场拉蚕丝。

  走访

  家纺市场下年轻人选择多样化

  现如今,在翻新被的低价吸引下,也有一部分年轻人受父母的影响,接受了这一传统的翻新制作方式。跟传统老手艺吸引中老年人相比,不少年轻人也习惯盖棉被,市场上很多“花哨”的被子,他们觉得,如果要做到完全确保质量,那么价格上可能不太能接受,而购买太便宜的家纺店产品,还不如来老店弹棉花货真价实。

  “弹棉花啊弹棉花,半斤棉弹成八两八哟;旧棉花弹成了新棉花哟,弹好了棉被,那个姑娘要出嫁……”这首流传已久的民谣,随着“嘣嘣”的弹棉花声,渐行渐远。现如今,很多老手艺已经走进了历史,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但是,机械化带给我们的高效生活里也掺着手艺人的良苦用心。“以前叫弹棉花,现在都用机器了,叫轧棉花。”胡师傅说,“虽然很多棉花加工店主要用机器轧棉花,然而来翻新和做新棉被的市民却越来越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