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含義與各地風情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後因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習俗主要有:吃粽子於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賽龍舟等等。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於形狀有稜角、內裹粘米而得名,後者顧名思義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佩香囊帶五彩繩的習俗! 端午節人們佩香囊和戴五彩繩,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端午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是中華文化優秀傳統的重要載體,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結晶,凝聚著華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託,傳承著中國人的社會倫理觀念。我們要尊重和發展傳統節日民俗文化,再度讓它發揚光大,讓它不斷的傳承下去,不要忘記我們的根

話說今年的端午節和父親節,撞在一起了

雙節合併,端午充滿了愛意

端午節的含義與各地風情

但是,很多人都覺得,端午除了吃了粽子

賽龍舟也沒啥好玩的了

那是你因為不夠了解端午,端午好玩的不止這些!

而且,少數民族過端午節和漢族端午節

習俗有很大的不同

我們去一個擁有千年歷史文化的

輝煌彝族部落——羅婺部居住地

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縣

看看,他們過端午有什麼不同!

端午節的含義與各地風情

端,古意意為開始

端午,寓意進入仲夏,一年最炎熱的時候

端午節的含義與各地風情

漢族版端午節

大家都知道端午是為了紀念紀念屈原而設立,但是這個千年的古老習俗傳承到今天,在大多數人心中,端午節只剩下吃粽子,賽龍舟了。但是,端午習俗可不止這些,喝雄黃酒、燻艾、掛菖蒲、系五彩繩都是端午節的標配。

喝雄黃酒依然和屈原相關,傳說汨羅江中有蛟龍,屈原投江之後,為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屍體,一位老中醫把雄黃酒倒入江中,可以藥暈蛟龍。

端午節的含義與各地風情

把酒倒入江中不一會,江中浮起一條蛟龍,於是,人們把這一條蛟龍打撈上岸,抽筋剝皮,把龍筋纏繞在孩子的手腕和脖子上,在用雄黃酒抹七竅,這樣孩子就可以免受蛇蟲的傷害。

掛菖蒲和插艾葉都是為了驅邪避禍,祈求來年平安康健。菖蒲葉片呈劍形,插在門口可辟邪,所以被稱作防疫驅邪的靈草。

端午節的含義與各地風情

這是漢族流傳了千年的端午習俗,而彝族的端午節習俗和漢族的很相似,但是略有不同。

彝族版端午節

在彝族聚居的地方,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彝語“端”的發音為“都”,所以也稱為“都陽節”,是彝族民間傳統節日。關於端午節,在彝族人聚居的地區還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

端午節的含義與各地風情

相傳在古時候有一年天氣特別炎熱,彝族寨子裡面疫病嚴重,人人自危,這時候來了一群漢族兄弟送來端午節採的菖蒲、艾葉和雄黃,原來是因為居住在金沙江邊的漢族兄弟聽說了彝族寨子有疫病,所以才送來祛除疫病的良藥,用這些藥給老人洗瘡,用雄黃酒擦身體,過了今天,彝族寨子裡面人的疫病全部好了。

端午節的含義與各地風情

後來,彝族人抬著謝禮下山感謝漢族兄弟,漢族人告訴彝族人,端午節的草藥能治百病,能避邪,所以,從那之後,端午節習俗也在彝族寨子流傳開來,他們也過上了端午節。

每年到了節日這一天,彝族寨子裡每家每戶都會掛上菖蒲和艾葉,孩子們則用雄黃酒擦臉,青年男女則帶上包好的粽子、酒和培培肉,到山間開闊,風景獨特的草坪上進行摔跤、跑馬、鬥牛、鬥羊、跳舞等活動,以此來慶祝端午節。

端午節的含義與各地風情

祖國山河幅員遼闊 各地風土人氣各異 五十六個民族兄弟姐妹同胞用不同的方式過端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