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對數學理解能力差,不開竅怎麼辦?

教育地圖北京

各科的學習都是一樣的,理解是有基礎的,那便是大量的接觸,積累大量的背景知識,然後思考它們之間的聯繫。


孩子早期最強的能力,是模仿。你能夠讓孩子模仿,自己動手完成練習,那麼也就成功了一半。可是由於我們教育方式的制約,滿堂灌的課堂模式,導致很多孩子沒有能夠形成正確的模仿。


這個時候,可能很多家長會覺得,這是不是老師的能力問題?

有一部分,但大部分還是我們的課堂決定的。

首先是人太多了,一個班級50人,甚至有80人的。紀律問題就是很頭疼的一件事,再加上各個孩子的吸收能力不一樣,老師沒法等到每個同學都學會了再進行下一個問題。


有研究者提出,那是不是可以差異化教學呢?這個方法,需要人數少,而且需要學生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在西方國家,很多都是這樣的差異化教學。但是他們一個班就是十幾個人,同時他們的學習真是非常的慢。要是來參加我們的考試,那基本上是凶多吉少。


回到正題,既然學校很難保證每個同學都有好的數學能力,那麼我們家庭裡面應該如何做,才能讓孩子開竅呢?

讓手段豐富化,不要只是枯燥的單一的教科書

我們生活中太多的教學機會和教育材料,只是你不知道,或者是嫌麻煩罷了。

除了上面說的讓孩子多動手之外,我們還可以給孩子在生活中利用數學,比如哪天家裡來客人了,家裡面的人數的變化,就可以做加減法。

也可以讓數學遊戲化,比如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學人民幣特別難,其實就是沒有利用好遊戲化和實物化這兩招。如果你能夠用真的錢和孩子玩上幾次兌換或者是購物遊戲,孩子是很快可以掌握的。關於這一點,我的育兒群中有很多家長都有體會。

比如硬幣(現在已經沒有了,或者說很難找到了,因為要考,所以還是得練習一下),有一分,兩分,五分,怎麼樣用這三種硬幣湊成一毛錢,這裡面有很多樣選擇在裡面。有的思維比較強的孩子,會用一個什麼樣的方法,他是會選出大的面值錢,兩個五,擺出來。從湊錢來講怎麼簡便怎麼來,從兩個五分錢開始湊起。邏輯推理能力比較強的孩子就有一個概念在裡面,五分可以由兩個兩分和一個一分組成,接下去第二種方法,第一個五分不變,把第二個五分,分成兩個兩分一個一分。接下去用這樣的思維推理第三種方法,第一個五分不變,第二個兩分變成兩個一分,然後以此類推,有自己邏輯思維能力在裡面,這樣的孩子體現出很強邏輯推理能力。有的孩子在操作的時候,就會從一分開始,十個一分,然後沒有思緒在裡面,沒有邏輯性在裡面,擺完十個一分,可能擺六個一分,兩個兩分,這兩種孩子其實從通過這種操作實際上是能夠看到他的思維的水平,他的邏輯的發展水平和推理的能力水平差異性。

以上說的其實都是一些具體的操作方法和步驟,我們都知道,武功分為外功和內功。如果上面的招數算是外功的話,那麼,我們下面要談的就是孩子的內功。

如果你希望孩子以後能夠征服數學這門課,那麼,在家庭裡,最重要的著力點是:讓孩子愛上數學!

如果有一個孩子,兩眼炯炯有神,但是算數有點慢,需要動手才能弄清楚;
而另外一個孩子,眼神裡透露出厭倦,儘管他算數飛快,可以口算如飛。
對於這兩個孩子未來的學習數學的體驗,我們可以說,前者的潛力會更大!

我們要達到讓孩子愛上數學的目標,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得讓孩子多動手:“玩數學”。

孩子對於數的理解要通過不斷的操作,不斷的體驗才能夠了解。背絕對不是一個方法,如果你是背了,可能就會回到上面說的讓孩子覺得數學是枯燥的,沒有意思的。

因為缺少了孩子思維的很重要的方式,需要去操作,去探索,去玩,去跟材料做朋友,在動手的過程當中動腦,然後發展他的數學一種感知,包括您剛才說到數感,包括思維一種發展,必須要去做,光是停留在口頭上會數某一個數,這些都不是代表他真的數學就是好,或者具備數學的思維了,絕對不能劃等號的。

還有不少家長認為數學就是數,會背加法表了就是數學好,其實不然。數學是很豐富的邏輯思維訓練體操,包括分析、包括推理,包括圖形有空間感,或者包括顏色,包括順序,有前後,有時間感等等。其實這些都是數學內容的一部分,可能一個家長容易犯的誤區,尤其是學前這個把它純粹具體到數,數當然是抽象符號,包括加法也是抽象符號,可能簡單到這種程度,所以也是跟數學本身理解有誤區。

這件事最根本的問題在哪?最根本的問題在於數學學習的方式和語文是很不一樣的,學語言和學數學很不一樣,比如拿記憶力來說,在學語言需要有記憶力,需要背,需要複述,這是需要的,重複,語言才能夠獲得。但是記憶從簡單的重複記憶,在學習數學中間是沒有什麼太大意義,數學不是靠記憶,不是靠簡單的重複,不是靠背,絕對不是這樣的。如果是這樣的話,越學越死,反而越學越枯燥了,數學真正意義在於解決問題的能力,我說的不是什麼高深的,生活各種各樣問題他能解決,這個孩子數學很好。能夠解決生活中面臨的數學問題,這就是數學好。這樣來發展的話,數學就會越走越寬。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不清楚題主孩子是幾年級,開竅實質是綜合思維階段的跳躍。是靜靜地等著花自開?我是王老師,致力於小學數學的精品問答!個人認為對數學知識以及概念的理解,方法必須科學適合孩子成長階段,就拿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來講。本身孩子處於形象思維階段,你用抽象的方法教那肯定不科學。每個孩子不同,但請相信我,孩子理解沒問題,是我們沒找對幫助孩子理解的方法。

數學動起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手工課孩子都喜歡,有多少家長和孩子一起做數學的手工製作呢?

做個數字遊戲盤,或者剪各種形狀等。

教孩子思考模式

相對於背公式,記口訣,我覺得教會孩子解決問題的一種思路模式更重要。小學階段很多題型是研究數和量,通過一些形象的建模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孩子對數量關係的理解。比如新加坡數學,建模能力是從基礎數學概念開始就導入了。

就拿和倍問題來講,有用方程輔導的,有記公式的。我覺得即使孩子理解了公式,也只能做掌握了一種題型,稍一變化就懵了。有個模型便於觀察數量關係,啟迪引導孩子思路勝於方法。如果還有困難,擺些實物小棒什麼的。



一學堂王老師

低年級的語文特別重要,對邏輯思維的形成極其重要

在教育教學中,經常會遇到學生理解力差的情況,家長和老師們都很難找到根本原因是什麼,無論怎麼教,怎麼補習都無濟於事,我覺得根本原因還得從低年級時的語文說起.我們知道,數學題目都是建立在語言的基礎之上的,如果最基礎的語言沒有學好,數學想學好根本不可能.

有家長又會說了,我家孩子語文不差啊,每次考試都挺好,數學差,其實也不難解釋,與數學有關的語句孩子在低年級的時候並沒有理解到位,例如:A比B多多少?少多少?A是B的多少倍,A與B的和,差、商、積是多少?.....等等,這些語句構成了低年級數學的基礎,如果沒有理解透,可能在小學考試分數上難以體現出來或者在高年級體現出來.邏輯思維的形成是建立在語言的基礎之上的,語文沒有學好,數學想學好可想而知有多難;家長們教起來就特別困難了,補習也是一樣的.

怎麼辦才好?

從小學學好語文,重視語文,從理解最簡單的語句開始,無論是數學基本概念還是與數學有關的語句,需要家長和補習老師耐心的引導;同時掌握所學數學知識,掌握一些基礎題型,堅持一段時間,就沒有很大問題.


學霸數學

孩子的數學理解能力差,要慢慢的去矯正。

1:孩子每天做作業要陪同,要是自己沒時間陪同,也可以等完成了,你然後檢查。

2:孩子做錯的數學要訂正,做錯了題,問?為什麼這個問題是這樣做,可以解釋一下。他不懂,自己要去解釋給(她,他)聽。

3:要(他她)自己多念題目。

我小孩以前也是數學很差,粗心大意。不會做的亂做,每次我查看她作業,我都會很無語,後來我這幾年的陪同慢慢的數學能力就上來了,自己一定要有耐心,不過我的耐心也是陪小孩磨練出來的!


緣知空813

數學學習是邏輯思維能力養成的過程。孩子剛開始學習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牽涉到理解的內容很少,為什麼,因為孩子太小,不知道理解是什麼意思,所以小學數學最開始是反覆的背誦和做題,就算是每天我們認為簡單的數學運算,孩子都要算很多,這是為了加強他們的記憶。

所以在思維能力養成的過程中,記憶是必備的步驟,只有自己先記住了,然後再根據題目的練習,從簡單到複雜,一步一步的才能理解這個知識點是什麼意思,運用到那些應用中。

個人覺得孩子理解能力差,看他是屬於哪種,如果說不知道知識點是什麼,那麼很明顯,前期的準備他都不具備,所以一定要加強公式定理,簡單題目的背誦,如果孩子定理什麼的都會,可就是不會用,那是題目做的太少了,所以要針對不同的情況做好不同的訓練指導。

人們常覺得數學就是理解會做題就好了,不需要背誦,其實這是在向小孩子傳達一種錯誤的信號,他們就覺得數學不需要記憶和背誦,久而久之知識點都不知道是什麼了,所以個人建議一定要多記多背,才能慢慢的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