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之謂中國學研:囊括大典,網羅眾家;思想自由,兼容幷包!

此之謂中國學研:囊括大典,網羅眾家;思想自由,兼容幷包!

他是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

他革新北大

開“學術”與“自由”之風

他主張貫徹學術研究

他還倡議創建國立中央博物院

並親自兼任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

為打開開放的學術氛圍奠定了基礎

對後世教育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此之謂中國學研:囊括大典,網羅眾家;思想自由,兼容幷包!

蔡元培,字鶴卿

又字仲申、民友、孑民

乳名阿培,並曾化名蔡振、周子餘

漢族,浙江紹興人

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

民主進步人士,國民黨中央執委

國民政府委員兼監察院院長

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


囊括大典,網羅眾家

思想自由,兼容幷包。

——蔡元培


雖說教育也要緊跟時代的步伐

但歷史積澱中的中國文化的精髓

教育道路上不斷總結的經驗

依舊不能忘卻和丟棄

應該在原有基礎之上

結合時代特色,推陳出新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回顧

教育家蔡元培的教育歷程

汲取他成功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思想


教育獨立思想

“教育獨立”作為一種思潮,萌發於“五四”之前,發展興盛於20世紀20年代。由於軍閥混戰,經濟凋敝,北洋政府又不重視教育,國家預算中教育經費比例極低,如1920年前後國家預算中教育經費僅佔1.2%左右。僅此有限的預算內經費還常被侵佔挪用,也不能如數到位,導致教育經費奇絀,教育事業陷於難以為繼的程度。

蔡元培一貫視教育為救國的基本途徑,推崇思想、學術自由,加之身為北京大學校長,對政府官僚掣肘、摧殘教育有深切的感受,因此是教育獨立的積極倡導和支持者,並從理論上加以引導。1922年3月,他在《新教育》上發表了《教育獨立議》一文,闡明教育獨立的基本觀點和方法,成為教育獨立思潮中的重要篇章。


大學性質探討

蔡元培認為大學應當成為研究高深學問的學府,這是蔡元培辦學的指導思想,也是他大學教育思想的出發點。1917年1月9日,他在就任校長的演說中,明確的向學生說明:“諸君來此求學,必有一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與否,必先知大學之性質。今人肆業專門學校,學成任事,此固勢所必然。而在大學則不然,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

他還提出,大學不能只是從事教學,還必須開展科學研究。他要求大學教員不是灌輸固定知識,而是對學問有濃厚的研究興趣,並能引起學生的研究興趣;大學生也不是死記硬背教員的講義,而是在教員的指導下自動的研究學問。為了使大學能承擔起教學,科研雙重任務,他極力主張“凡大學必有各種科學的研究所”。他在《論大學應設各科研究所之理由》的文章,詳列了三點理由:

一是“大學無研究院,則教員易陷入抄發講義不求進步之陋習。”

二是設立研究所,為大學畢業生深造創造條件。

三是使大學高年級學生得以在導師指導下,有從事科學研究的機會。


五育並舉

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廢”的教育思想家,主張五育並舉,這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個顯著特點。 五育教育即: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的教育、美育教育。

教育改革措施

貫徹“思想自由

兼容幷包”的辦學原則

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溝通文理,廢科設系

改變“輕學而重術”的思想

此之謂中國學研:囊括大典,網羅眾家;思想自由,兼容幷包!

此之謂中國學研:囊括大典,網羅眾家;思想自由,兼容幷包!

人物成就

蔡元培對近代與現代中國教育、中國革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主要是:

一、自蔡元培始,中國才形成了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教育思想體系和教育制度。

二、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幷包”的主張,使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的發祥地,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生創造了條件。

三、為中華民族保護了一批思想先進、才華出眾的學者。

此之謂中國學研:囊括大典,網羅眾家;思想自由,兼容幷包!

他不僅為中國近現代資產階級大學教育理論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而且其中許多真知灼見,如重視大學開展科學研究工作,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幷包”,注重發展學生個性,主張“溝通文理”,以及“依靠既懂得教育,又有學問的專家實行民主治校”等等也對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