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車三個痛點,誰能改善,便是贏家!

共享汽車三個痛點,誰能改善,便是贏家!

國內最早開始做“共享汽車”的是易到用車,那時候的易到用車和奇瑞還有博泰,三家聯合起來在2015年合資成立了“易奇泰行”,那時候可謂是夢想很美好,沒堅持到一年時間,2016年的時候就沒聲了基本上!但是即使是這個先吃螃蟹的“易奇泰行”倒下了,還是有人不斷進入,很多熱錢並沒有停下投資的腳步。

共享汽車三個痛點,誰能改善,便是贏家!

1、用戶體驗差

共享汽車三個痛點,誰能改善,便是贏家!

比如在重慶,盼達用車是本土車企力帆所投資的共享汽車項目,下面有力帆電動車和長安電動車車型,而價格力帆19元一小時,而長安則是25一小時,在價格上的差距,就體現在了車型的性能上面,說實話長安的車型的確比力帆的車型好開,而且續航能力也是長安的車型更加靠譜,不過體驗感真的很不好,有時候車裡很髒,有的時候明明停車場有好多車,卻一臺都不能用!

2、重資產,高投入

共享汽車三個痛點,誰能改善,便是贏家!

此外,重資產模式的共享汽車雖然拉高了行業門檻,同時也限制了盈利的門檻。這種行業,畢竟都是新能源汽車,所以雖然有政府補貼,但是現階段國家已經降低了對能源汽車的補貼,後期肯定會逐漸進入無補貼時代,所以這個還是比較大的負擔,對於租車單位來說,剛開始的投入巨大,一輛10萬元,1000輛車就是1億,實在是很大的負擔!

共享汽車三個痛點,誰能改善,便是贏家!

3、監管困難安全隱患難以規避

共享汽車三個痛點,誰能改善,便是贏家!

並且前不久某某大學生藉由同學的支付寶賬號,使用共享汽車發生撞人身亡的事故,再一次將共享汽車的監管,推上了風口浪尖,並且這個真是一大漏洞,而且車輛平時的剮蹭,誰來承擔,以及發生事故後的責任劃分,這個都需要相關的法律條文來規範,但很顯然,現在共享汽車這一塊出於模糊階段,還有違章的處理,是由企業承擔,還是消費者承擔,即使企業想盡辦法,讓使用者承擔,但是還是有一部分使用者拒不承擔,這些問題都是懸而未決!

總結:數據和市場前景仍在引誘著行業的創業者。未來10年,中國分時租賃汽車數量的年複合增長率將保持在45%左右,到2025年,中國分時汽車租賃數量將高達60萬輛。然而,在目前用戶體驗、重資產投入以及監管困難等三大死穴沒有解決的情況下,共享汽車能走多遠,仍然是個疑問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