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老漂族”:青春給子女 晚年給孫兒 孤單給自己

本該在故土安度晚年的老人們或為了與孩子團聚,或幫忙拉扯第三代,在頤養天年的時候漂泊異鄉,在這些被稱為“老漂族”的人群中,有一個特別的群體,他們不但離開老家,更離開了中國,“漂”到了異國他鄉,他們是“海外老漂族”。

隨著越來越多留學海外的中國年輕人在異國安家,暮年遷居海外的老人群體由此而生。和那些在中國國內從農村進到城市的父母們一樣,他們起早貪黑的照顧兒孫,按時按點地做好飯菜照顧家庭,一樣的忙忙碌碌,不一樣的是,在另一個國家,他們面臨著更大的壓力,內心的漂泊感和孤獨感也更強烈。

異國環境放大孤獨和鄉愁

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此前發佈的數據顯示,中國現有隨遷老人近1800萬,佔中國2.47億流動人口的7.2%,其中,專程照顧晚輩的比例高達43%。

儘管沒有統計數據顯示海外老漂族群體的數量,但隨著中國成為留學生輸出大國,不少留學生的父母也隨著子女在異國他鄉工作生活成為了“海外老漂族”,無論時間長短,他們數量的上升趨勢正愈加明顯。離開了生活幾十年的城市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度,語言、看病、氣候、飲食、購物、交通、就醫等諸多不適在他們的生活中如影隨形。

中國新聞網報道,隨著美國華裔人口的不斷增多,赴美“老漂族”的隊伍也在日趨壯大,他們最要面臨的就是孤獨和鄉愁。有赴美老人感慨,到了美國,有孩子陪伴,享受兒孫承歡膝下的天倫,但不可否認的是,美國的文化差異、語言不通、交流障礙,還有陌生的環境都讓他們難以適應。

不少海外“老漂族”們的生活單調且便:大多數時候,他們都需要女兒陪伴才能出遠門,平時只能帶孫輩在附近熟悉的地方轉一轉,難以融入周圍的社區……

不過,也有些海外老漂族們在海漂中找到平衡而頗享受目前的兩國生活。

嘉興《南湖晚報》報道,嘉興市的楊先斌和田麗老人目前獨自居住,他們的獨子一家定居在丹麥,兩年回一次中國。老兩口在中國國內把孫女帶到4歲後,孩子去了丹麥上幼兒園。老兩口身體都挺好,兩人業餘愛好也頗豐富,至今已經去過12次丹麥,每次一待就是3個月,其間只要兒子有假期,就會帶他們到德國、法國、英國、奧地利、捷克、匈牙利等國遊玩。

“我兒子心中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法在我們身邊盡孝。”眼前的兩國生活雖然沒什麼問題,但長久來看,楊先斌也有惆悵:“我們老了怎麼辦,這恐怕是最大的問題,也是最現實的問題。”

海外“老漂族”:青春給子女 晚年給孫兒 孤單給自己

為了孩子移民海外 卻依然不能團圓

新西蘭天維網報道,新西蘭海漂老人的隊伍越來越龐大,但老人們生活的狀態卻值得讓人深思。子女工作繁忙,這些老人人往往缺少陪伴,晚年生活變得極其孤單。

已經86歲高齡的潘老先生和他82歲的妻子莫奶奶是廣東佛山人,他們2007年前後移民到奧克蘭。老兩口共有三名子女,因此前二兒子和三女兒都定居奧克蘭,符合當時政策條件,兩位老人遂跟著子女定居至此。不過後來三女兒移居到澳洲,二兒子雖在奧克蘭居住,但因工作太忙,其實很少能去看望他們,兩位老人便只能獨自生活。

“大女兒今年都61歲了,她移民時還沒有退休,放不下國內的工作,而且年級這麼大又不會英語,所以就沒有跟我們一起過來。”莫奶奶說,“三女兒在澳洲,她那邊事情也很多,差不多兩年能回來一次。”

潘老先生說,樓裡雖然有幾戶中國人,但“斜對面那個是天津的,不怎麼愛說話,連名字都不告訴我們。他也是自己住,不過最近好像回去了天津。四樓還有一家,也有70多歲了,出門的時候會扶著一個推車。”

不缺錢,但缺陪伴。這一度被認為只有中國國內老人才會遇到的問題,如今在海外的華人移民群體當中也開始逐漸出現。新西蘭華人社區服務中心總經理Jenny王估算了一組數據:亞裔老人在新西蘭老年人口中的比例在4%左右,這其中粗略估計華裔佔到一半。因此計算到具體人數上,華裔老人大概有1.4萬人左右。

報道稱,10年內新移民的父母不少選擇與子女同住,這其中許多老人來到新西蘭也身負“歷史使命”:幫助子女照顧下一代。而另一部分老人則是通過各種不同途徑來到新西蘭,並定居15年以上的老移民群體。他們當中,大部分老年人依然受限於語言、文化等因素遊離於主流社會之外。子女們或奔忙於異國他鄉剛剛起步的事業與生活,或已經完全融入西方社會“小家庭”的生活方式,這導致“青春獻給子女,晚年獻給孫輩,孤單留給自己”正成為當下許多海漂老年人的生活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