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蟬的最後結局竟然是被關羽殺掉了,關羽為什麼殺貂蟬?

《三國演義》裡白門樓之後,呂布死後,貂蟬的戲份就結束了,再也不提貂蟬了。

但文人們的好奇心卻沒有結束,在各種戲曲故事裡有許多腦補的結局。特別是關二爺曾經身在曹營,曹操對他各種糖衣炮彈拉攏,《三國演義》裡就說還送了美女十幾個,貂蟬自然也有可能成為其中之一。

特別是《華陽國志》裡面提到關二爺跟著曹操圍攻下邳的時候,屢次向曹操請示說呂布手下秦宜祿的妻子長得特漂亮,希望滅了呂布賜給我。一開始曹操答應了,但後來曹操自己先過了一下目,果然漂亮,於是就近水樓臺當仁不讓了。

貂蟬的最後結局竟然是被關羽殺掉了,關羽為什麼殺貂蟬?

這就給人更大的想象空間了,關二爺原來也好這一口,如果將貂蟬送到他面前,他會怎樣呢?

其實也不能怎樣?

從元到明、清就流傳許多這樣的戲,例如《關公月下斬貂蟬》、《關羽斬貂蟬》《桃園記·關斬貂蟬》,從題目看就簡單明瞭,關二爺殺了貂蟬。

關二爺為什麼殺貂蟬?

因為這時候關二爺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新神,一切都要為他偉光正的形象讓位,面對美女,不殺不足以彰顯其武聖人的威風,不殺不足以粉飾《華陽國志》那點醜聞。

總結各種故事,情節大同小異,都是曹操將貂蟬送給關二爺(也有的是說關二爺直接抓住了她),想要麻痺關二爺的英雄志,關二爺在一個月圓之夜將貂蟬叫過來(你就不能白天談嗎?),關二爺大義凜然問她你說天下誰是英雄啊?貂蟬就誇獎他們劉關張,關二爺就生氣了,罵她水性楊花,明明呂布是英雄你不誇他,卻來奉承我(這不抬槓嗎,你是人人敬仰的大神,不誇你誇誰呢),不守婦道,貂蟬哀求,關二爺才不管呢,舉刀殺了她。

貂蟬的最後結局竟然是被關羽殺掉了,關羽為什麼殺貂蟬?

《三國志玉璽傳》還有一段關二爺的心理描寫:“眼前貂蟬心不平,容顏貌美心靈慧,忘義無情非好人。相迷董卓恩辜負,貪戀溫侯誤事因。不記丈夫當世傑。又來奉承吾三人。留之我入迷魂陣,日後終須遺臭名。不如及早叫她死,免得他年作禍根。”唱得很明白,關二爺真正的原因是怕自己把持不住,重蹈呂布的覆轍,這也就算了,就在這個故事裡,貂蟬苦苦哀求讓自己去修行,關二爺竟然用了一計,說我要看書,你把燈剔亮點,可憐的貂蟬以為關二爺要紅袖添香夜讀書,結果她轉身之際,關二爺背後一刀——“眼中珠淚猶含滴,粉面油頭已落塵。”

故事裡說當時三軍將士聽了這事,無不“欣羨關公多美德,絕色佳人不動心。”竟然都為關羽拍手叫好,沒一個替貂蟬叫屈(其實這些都是猥瑣文人的意淫,自己一輩子窮酸,見不得美女,就恨不得有人出來殺光所有美女)。這事還被作為關二爺的一個英雄事蹟在別的戲裡也傳唱,例如《古城記》上就有唱道“俺弟兄方上虎牢關才把英顯,擒了呂布、斬了貂蟬,直殺得眾將銷魂、諸軍喪魄,一個個膽寒心戰顫。”合著殺了貂蟬跟擒了呂布一樣都是值得吹噓的事。

想想關二爺的武器叫青龍偃月刀,明月之下,青龍偃月一舉,寒光閃處,美人頭滾落,這也難怪青龍偃月刀叫冷豔鋸,的確夠冷血,也的確是斷豔之鋸。魯迅說中國的所謂英雄們從不缺乏屠戮婦嬰的偉績,關二爺這一刀可真是一筆最好的註腳。

貂蟬的最後結局竟然是被關羽殺掉了,關羽為什麼殺貂蟬?

後來的人們也發現這樣寫不但彰顯自己的猥瑣,還顯得關二爺特別不堪,他們設法將關二爺殺貂蟬的故事合理化。

我小時候在一本《山西民間文學》上看過一個故事,說關二爺得了貂蟬,在明月之下越看越覺得美麗,怎麼辦呢?就閉上了眼睛,結果手中青龍偃月刀沒拿穩,掉在地上,落在貂蟬的影子上,關二爺這刀有斬影斷首的本領,於是貂蟬人頭落地。

雖然關二爺看美女提溜著一把刀有點不合理,但好在故事裡關二爺對美還有反應,殺人屬於誤殺,讀來還有一點人情味。

明朝有出雜劇叫《關公與貂蟬》直接讓貂蟬自殺,說貂蟬和關羽講述當年連環計誅殺董卓之事,然後自殺明志,表明自己的貞潔,這出戏裡關二爺成了一個聽眾,這樣一來,英雄沒了心理負擔,美女也得以全名,似乎兩全其美,但為什麼一個女英雄就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呢。

川劇《貂蟬之死》給出了一個頗為有趣的答案,說關二爺和貂蟬產生了愛情,兩人新婚之夜,劉備對關羽產生了懷疑,認為他被曹操收買了,桃園結義產生了裂痕,為了保全他們兄弟的大業,貂蟬慨然赴死。

還真是佩服作者的腦洞,看得我都想再設計一個故事了,話說關二爺身在曹營之際,曹操使出美人計,要貂蟬勾引關羽在漢之心,結果兩人擦出愛情的火化,這時候恰好傳來劉備的消息,關二爺有心投奔大哥,奈何曹操看管太嚴,沒有機會離去。於是心生一計,假意和貂蟬纏綿,似乎忘卻了桃園結義,曹操放心,關二爺乘機逃跑,貂蟬明知關二爺在利用自己,但被關二爺的遠大理想所感動,設法幫他,上演一出出盜令箭那樣的故事,臨別之際關二爺在馬上對貂蟬說:“七尺之軀,已許我大哥,再難許卿。”——若不是這個故事聽起來跟蔡鍔、小鳳仙的故事有點重合,我就寫出來了。

貂蟬的最後結局竟然是被關羽殺掉了,關羽為什麼殺貂蟬?

其實有些有見識的文人就很不忿這樣貂蟬必死的情節,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不採錄這個故事,顯然也是不相信,毛宗崗在他批註的《三國演義》就說,“最恨今人訛傳關公斬貂蟬之事 。 夫貂蟬無可斬之罪 、 而有可嘉之績。 ”

明朝有個叫諸葛君的,太反感這樣汙衊貂蟬的戲了,就專門為貂蟬做了一部戲叫《女豪傑》,把貂蟬的故事進行專門肯定,想必寫得蕩氣迴腸,可惜這個故事沒有流傳下來。清朝倒是有個說唱的本子《十問十答》,將得是貂蟬和關羽的一番問答,這故事裡貂蟬先是按照曹操要求勾引關二爺,關二爺要殺她,貂蟬就說出實情,她在曹操身邊就想借機刺殺他。關二爺說你說出來就不能回去了(你要不殺人家,人家能說出來嗎?),貂蟬就要出家,正在這個時候,西王母降臨,說貂蟬原本是她的侍女,現在該回去了——這大概是貂蟬最好的結局了。

貂蟬的最後結局竟然是被關羽殺掉了,關羽為什麼殺貂蟬?

當然也有更好的選擇,據說十年浩劫時期有人曾於成都北郊拾得一塊古碑。上面寫著:貂蟬,王允歌姬也,是因董卓猖獗,為國捐軀......隨炎帝入蜀,葬於華陽縣外北上澗橫村黃土坡......”這裡的炎帝顯然是關帝所誤,按這麼說,貂蟬是作為關二爺的家眷送到成都的,但是,關二爺在當時也就是個侯爵,怎麼敢稱關帝?他大哥昭烈帝怎麼能饒得了他?關二爺稱帝是在清朝的事了,顯然是好事之徒偽造的。

也有人抬槓說,你怎麼知道這裡的炎帝是關帝所誤,萬一是先帝所誤,這裡指的是劉備呢……這麼說來,這裡面的事太多了,原來是大哥掠人之美,這裡面信息量太大,我一時接受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