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清晰还没有辐射,为什么还不能取代CT?

磁共振成像清晰还没有辐射,为什么还不能取代CT?

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尽量避开复杂的成像原理,尽可能地简单来介绍。

CT是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就是将采集到的信息经过计算机计算重建的三维断层成像。

相对于我们的光学照相机和普通X光透射的照相只能获得二维图像,CT成像可以把一个西瓜切开看到各个切面的图像。

磁共振成像清晰还没有辐射,为什么还不能取代CT?

目前,临床常用的几种医学影像学检查都采用了Computed Tomography技术,比如CT(严格来说应该称为X射线透射计算机断层成像,X-CT),磁共振成像(MRI),ECT(发射式计算机断层成像),PET(正电子发射式计算机断层成像),和超声成像,都应该称为CT。

只不过,各种成像所采集的信息源不同,可以获得的人体生理或病理信息也就不同。

其中,X-CT采集的是穿透人体透射的X光线。我们知道,X射线是高能电离辐射,具有一定伤害性生物效应。目前,医学上指的CT指的就是X-CT,是因为X-CT最早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在诊断方面获得无与伦比的优势,因而捷足先登独霸了“CT”的名头。

同样的,ECT(开发实质上早于X-CT)和PET,采集的是被注射到人体的放射性核素发射的γ射线。我们知道,γ射线也是高能电离辐射,对人体同样具有潜在的伤害性生物效应。

而MRI采集的则是人体在高强度磁场下直指发生共振的信息,超声成像采集的是人工发射的超声波经人体反射的信息。这两种成像都没有电离辐射射线,被认为对人体是没有伤害性。

然而,既然MRI后来居上可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还没有辐射,为什么不能取代CT?

原因就在于,如上所述,各种成像所采集的信息源不同,可以获得的人体生理或病理信息也就不同。

就如同普通照相和在黑暗中的红外线成像之间的不同一样,采集信息不同,用途不同,自然不能相互替代,更谈不上取代。

磁共振成像清晰还没有辐射,为什么还不能取代C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