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餘民眾共祭屈原!2018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隆重開幕

中國端午,詩意宜昌。

6月15日上午,由文化和旅遊部、湖北省政府共同主辦的2018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開幕式暨屈原故里端午祭在秭歸縣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的嘉賓、屈氏後裔和當地民眾一起,聚集長江之濱秭歸屈原祠廣場緬懷屈原。

萬餘民眾共祭屈原!2018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隆重開幕

開幕式現場。圖 楊舒然、雷勇 攝

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項兆倫,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當代著名詩人吉狄馬加,國臺辦交流局局長黃文濤,省委常委、宣傳部長王豔玲,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周霽,副省長陳安麗,省政協副主席楊玉華,宜昌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家勝等領導出席開幕式。

部分著名詩人及藝術家, 來自臺灣苗栗縣青工總會、竹南鎮農會和屏東縣恆春鎮鎮靈宮的嘉賓,外地來宜客商和湖北省部分市州客人,市領導宋文豹、劉學甫、王國斌、劉建新、程建宏、劉偉玲、黃惠寧,市政府秘書長蔣正雄等參加開幕式。

上午8時許,開幕式正式開始,陳安麗主持開幕式。

受湖北省委書記蔣超良、省長王曉東委託,周霽代表湖北省委省政府、宜昌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湖北和宜昌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文化繁榮的各級領導、社會各界人士、新聞界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他說,中華文化連綿不絕、生生不息,偉大愛國詩人屈原是中華文脈的重要源頭。

千百年來,屈原精神如同奔騰不息的長江,滋潤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浸潤了絢麗多姿的中國詩詞,哺育了英勇頑強、愛國奉獻的華夏兒女。長期以來,湖北、宜昌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充分挖掘歷史文化資源,積極推進文化繁榮興盛,努力實現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千年不斷的屈原故里端午盛會,已經成為我們增進文化認同、增強民族團結的精神紐帶,成為中華大地一道獨特的風景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化元素。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周霽指出,當前,全省上下正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大力弘揚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求索創新精神,奮力譜寫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王豔玲宣佈,2018年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開幕。

萬餘民眾共祭屈原!2018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隆重開幕

端午祭序曲樂舞《英魂流芳》。圖 楊舒然 攝

莊重、古樸的開場樂舞《英魂流芳》拉開了屈原故里端午祭的序幕。號角長鳴,鼓樂陣陣,在主祭官的引領下,兩岸屈氏後裔緩步來到屈原雕像前敬香跪拜、拋撒花瓣;詩人、學者進獻蘭草。

萬餘民眾共祭屈原!2018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隆重開幕

端午祭序曲樂舞《英魂流芳》。圖 楊舒然 攝

“屈氏靈均,脈承炎黃。降於秭歸,世系高陽。……追溯高節,愛國之光。魂兮歸來,伏維尚饗!”吉狄馬加激情誦讀《祭屈原文》。祭祀結束,禮成誥舞,《歲歲端陽》的歡歌響徹平湖

萬餘民眾共祭屈原!2018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隆重開幕

男子群舞《遙想“天問”》。圖 付蓓蓓 攝

萬餘民眾共祭屈原!2018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隆重開幕

丁建華和宋懷強朗誦《美哉·遠古的詩韻》。圖 付蓓蓓 攝

著名電影配音藝術家、朗誦家丁建華激情朗誦《美哉·遠古的詩韻》,表達對詩祖的崇敬與追思。隨後,項兆倫、吉狄馬加、黃文濤、王豔玲、周霽、陳安麗、楊玉華、張家勝等共為龍頭點睛,一時間歌飛龍舞,人歡鼓鳴,整個活動進入高潮。

萬餘民眾共祭屈原!2018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隆重開幕

2018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開幕式現場。圖 周星亮 攝

據瞭解,此次端午文化節以“中國端午、詩意宜昌”為主題,包括開幕式暨屈原故里端午祭、“中國端午看宜昌”非遺文化傳承活動、“詩意宜昌”系列文化活動、端午文化節旅遊營銷及經貿招商活動、“‘粽’情端午·傳承文化”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活動等五大精彩主題活動。

萬餘民眾共祭屈原!2018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隆重開幕

2018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開幕式現場。圖 付蓓蓓 攝

本次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是國家文化和旅遊部與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第五屆端午文化節。2014年8月,經國家清理和規範節慶活動領導小組批准,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作為國家保留的節慶活動項目,將在宜昌市長期舉辦,文化和旅遊部也將“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作為其主辦的唯一全國性端午文化活動。


續寫穿越千年的壯麗詩篇

三峽日報評論員

每當歲月的長河,流過粽香悠悠的五月,總有江濤雷鳴般的詩賦在我們耳畔響起:它是《離騷》中跨越古今的高聲吶喊,是《九歌》裡流淌千年的激越旋律,是《九章》中撼人心扉的喟嘆讚頌……就是在這詩意盎然的五月,由文化和旅遊部、省政府共同主辦的2018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在秭歸隆重開幕,我們在此相聚,再次接續千年的詩歌對話,感悟中國詩歌之城的獨特魅力。

回首兩千年前,生於宜昌、長於宜昌的屈原,用一卷《離騷》撞響了詩中國的黃鐘大呂,抒發了對祖國山河的無限眷念與熱愛。時光洗濯出的那些曾經沉睡在竹簡上的詩篇,早已邁著雄渾的步履,穿過浩瀚的歷史塵煙,一路走到了中華兒女的心中,為中國文脈輸入了強健的詩魂,為中國人格注入了愛國基因。在這樣的一個粽香濃濃、艾香悠悠的時節,身為峽江兒女,我們在詩祖故里,緬懷偉大愛國詩人屈原,激發出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續寫那穿越千年的壯麗詩篇。

續寫詩篇,是秀美雋永的山水畫,飽含著對千秋家國的深情眷念。萬里長江,如同一卷穿越時空的畫軸;美麗三峽,猶如大自然織就的山水彩帶,引得多少文人騷客繾綣流連,或潑墨寫意,或吟下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我們抒寫新時代的詩篇,就要帶著對子孫後代的歷史責任感,保護好這山這水這畫,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管住斧頭、守好山頭、護好源頭,在“四季挖窩、三季種樹”的不懈雕琢中,重塑那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

續寫詩篇,是砥礪前行的跨越史,蘊含著的對更高目標的上下求索。千百年來,屈原精神如同奔騰不息的長江,滋養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浸潤了絢麗多姿的中國詩歌,哺育了英勇頑強的華夏兒女。而當“路漫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歷史潮音與“牢記使命、不忘初心”的時代強音匯聚,這片厚重的土地上便印滿跨越前行的足跡。我們凝望著遠方,又注視著腳下,讓思想觀念馳騁千里、縱橫跨越,由此續寫的詩篇,就是新時代宜昌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續寫詩篇,是行廉志潔的奮鬥歌,隱含著對高尚人格的孜孜追求。當屈原在《楚辭·招魂》中寫下“朕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爾未沫。”從此,世界便有了“廉潔”一詞,它如同一曲經久不息的清風長歌,一直從遙遠的戰國時期延綿到眼前的現代社會,成為一種修身的價值取向。我們既被感召,也被激勵,唯有用不斷躬行大地的實踐把這曲長歌延續,用“嚴緊硬實”作風的全新註腳,用“護人不護短”的辨證堅持,在新時代的征程中,奏響更多可以被時間傳唱的樂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