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舍得这壶,也不会到今天这个地步!”

乞丐和紫砂壶

“我要舍得这壶,也不会到今天这个地步!”

从前,有一个大财主特别喜欢喝茶,凡是到他家喝茶的人,无论贫富,只要来,他就好生招待。

一天,来了一个乞丐,不言讨饭,只说来讨茶喝。下人见此,连忙让他进屋,给他倒一杯茶。 乞丐看了一下,说:“茶不行啊。”下人见他懂,连忙换好茶来。

他闻了闻,说:“茶好,但水不行,需得某地的泉水方好。”下人知他有些来意,忙取了早有储备的泉水,再泡茶来。 乞丐尝了一口,说:“水是好水,柴不行,柴需用某山阴面之柴,阳面之柴质松,需阴面质紧坚硬的柴方好。”下人连忙取好柴再烹,并请出老爷。

茶重新上来后,老爷与乞丐各饮一杯。乞丐说:“嗯,这回茶、水、柴、火都好了,只是壶不行。”老爷说:“这已是我最好的壶了。”

乞丐从怀里掏出一把壶,让下人重新泡一壶茶来,味道果然不凡。老爷起身作揖道:“我愿买你这壶,要多少钱都可。”乞丐连忙倒掉茶,收起壶就走。老爷赶忙拦住,说“我愿出一半家产要你这壶”。乞丐不言,只是要走。老爷急了,说“我愿出全部家产买你这壶”。乞丐听了,就笑起来。说道:“我要是舍得这壶,也不会落今天这种地步。

“可清心也”

“我要舍得这壶,也不会到今天这个地步!”

很久以前,在扬州府,有一个年迈的师爷退休了,许多人都想谋取这个岗位,吃这一份俸禄。于是递条子的,走后门的,托关系的,把知府大人搞得心烦意乱。知府大人决定,搞一次公开招聘,谁有才谁吃这一份傣禄。招聘考试那一天,来了一大帮饱学之士,一个个都是满腹经纶。知府大人亲自出题,亲自监考。

他出了一道什么考题呢?考试那天,他带了一把紫砂壶,把壶往讲桌上一放,他说:一把茶壶,一首好诗,壶随诗贵,诗依壶传。今天,谁能依据这把壶,吟出一首好诗,择优录取,谁就是今天的胜者。大家开始研究这把壶,这是一把什么壶呢?一把光货,除了盖子上有可清心也四个字,没有其它装饰。即便如此,饱学之士们,还是创作出一首又一首堆满华丽辞藻的诗篇,知府大人看后,都不满意。所有的人都交卷了,只有一个小伙子,还坐在那儿。他一个字也没写,知府大人过去问他:小伙子,你在干嘛呢?我来应试的。那你的大作呢?我的诗已经刻在那壶盖上了,逗得众人哄堂大笑。

那壶盖上只有四个字,怎么也凑不成一首诗。只有一个人没有笑,就是知府大人。既然如此,你就给大家念念你的大作。小伙子从容地走到那把壶旁边,一边旋转那壶盖,一边就朗诵他的大作:可清心也,清心也可,心也可清,也可清心。

四句话,一首诗。知府大人大叫一声:妙!当场宣布,小伙子获胜。这个时候,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壶盖上的四个字,是一首回文诗。把这样的回文诗,刻到可以旋转的壶盖上,确实体现了紫砂壶特有的一种雅趣。

茶壶与尿

“我要舍得这壶,也不会到今天这个地步!”

在一个古玩市场上,有一个摆地摊的人,忽然觉得内急。想走吧、可是摊子无人看守。急中生智就抄起一把紫砂壶,转身靠着墙,冲着壶解了延眉之困

一番酣畅之后,转身放下壶之际。刚好有个客人走到摊前对他说:“老板,把你手上拿的茶壶给我看看。”摊主一征。只好说:“噢,里面泡着茶呢,不太方便。!”客人不高兴地说;“看看也无所谓吧。”摊主只好把壶递了给他。客人拿起来一看说:“茶还是热的呢,老板泡的是什么茶啊?摊主一楞,就顺口说:“龙井。”客人掀开盖闻了闻:“味道不对吧。”

摊主说:“噢,里面加了点鱼腥草。”客人就尝了一口、然后细细得品味了一下,对着哭笑不得的摊主说:“是有点腥。”然后又摇了摇头说:“壶不行,一看就是民国的,价值不高。不过茶倒是好茶,茶味不错。”然后放下壶就走了。

“我要舍得这壶,也不会到今天这个地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