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革命老区村纪行」周店村:菌菇产业跻身全国百强

周店村位于东昌府区闫寺街道,是鲁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诞生地,也是我市首批重点革命老区村之一。如今,这个1000多人的村庄以种植食用菌而闻名,成为“全国小蘑菇重点村”“全国食用菌百强村”,谱写了一曲红色历史和绿色产业的交响乐。

鲁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周店村是革命烈士聂子政的老家。聂子政,堂邑县周店村人,1904年12月19日生。1925年秋,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192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昌府区第一位中国共产党党员。毕业后,他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受中共中央军委派遣,以军事特派员身份回故乡开展革命工作。他深入学校、农村发展党员,为鲁西北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中共东昌地方史》记载,1927年10月,聂子政参与创建了鲁西第一个党的领导机关——中共东昌县委,任军事委员。随后,他在本村建了鲁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北周店支部,兼任支部书记。1928年1月,他领导指挥了阳谷坡里暴动,打响了齐鲁武装第一枪。暴动失败后,遭国民党部追捕,流亡他乡,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后来,他长期隐蔽在国民党高树勋部队中。

后人申请修缮烈士墓

闫寺街道周店村,就在聊城去临清的S258省道边,2017年12月,“重点革命老区村”石碑落成,矗立在村口,望着来往的行人和车辆。

周店村西头一片农田里,有一座长满荆棘的墓地,朝北的一座石碑上刻着“聂子政烈士之墓”七个字,由东昌府区人民政府1999年4月设立。聂子政的孙子聂月清说,爷爷墓地所在的农田位于邻村枣李村,西侧距离聊临路30米左右,东距聊临路收费处院墙仅1米左右。受周围环境所限,墓地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如今,随着S258省道的拆迁、整修及收费站的拆除,聂子政墓地的修缮也提上日程。

为保护好革命烈士之墓,向下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让老一辈革命精神代代传承,2018年1月,聂金铎向东昌府区民政部门提出修缮墓地的申请,打算征用一块0.6亩左右的墓地,整修土坟后安装护栏,种上花草树木,修条小路,以方便附近村民、在校学生等群体在清明节、抗战胜利纪念日等节日缅怀先烈、致敬历史。

闻名全国的蘑菇产业村

周店村党支部书记许万良说,村里有1066人,耕地1500多亩。从上世纪70年代末,村里开始探索食用菌种植。1978年,在聊城地区多种经营办公室组织下,村民吴太清、许万昌等人到上海、福建古田等地学习平菇种植技术。

许万良说,刚开始,村里只投放几百斤料,2008年前后,达到顶峰,投放1400万斤料,成为全国有名的蘑菇专业村。种植食用菌对村里的经济发展作用很大,40多年来,技术、市场等已经非常成熟,2009年至2011年是发展最好的阶段,获得“全国小蘑菇重点村”称号。

最近几年,在许万良等6个发起人的带领下,该村于2015年5月成立了合作社,吸引51户村民参与,还注册了“鑫洲店”商标。他们对部分土地进行了流转,将原有大棚全部改造成钢结构的自动化大棚,提高种植的规模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