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1983年的雲南石林


1983年的雲南石林:石林特指中國雲南石林,位於昆明石林彝族自治縣境內,距市區80公里。石林是2億多年前的海底石灰岩層,經地殼運動、海水和風雨浸蝕形成的自然奇觀。

1983年的雲南石林:距今約三億六千萬年前的古生代泥盆紀時期,石林一帶還是滇黔古海的一部分。大約二億八千萬年前的石炭紀,石林才開始形成。來,這裡的地殼不斷上升和長時間的積澱,才逐漸變滄海為陸地。海水退去後,又歷經了億萬年的烈日灼烤和雨水沖蝕、風化、地震,就留下了這一童話世界般的壯麗奇景。遠遠望去,那一支支、一座座、一叢叢巨大的灰黑色石峰石柱昂首蒼穹,直指青天,猶如一片莽莽蒼蒼的黑森林,故名石林。

1983年的雲南石林:主要包括大石林、乃古石林、大疊水瀑布、芝雲洞、奇風洞、長湖、月湖等七個景區。景區內石峰林立、萬峰迭嶂,千姿百態的石峰、石柱、石花、石坪、石流。 猶如一片莽壯黝黑的森林,被譽為“天下第一奇觀”。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1983年的雲南石林:石林屬亞熱帶低緯度高原山地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約16度,距省會昆明78公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是世界唯一位於亞熱帶高原地區的喀斯特地貌風景區,素有“天下第一奇觀”“石林博物館”的美譽,是首批中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國家地質公園、世界地質公園,與北京故宮、西安兵馬俑、桂林山水齊名,成為中國四大旅遊勝地之一。

1983年的雲南石林:全縣共有石林面積400平方公里,參差峰巒,千姿百態,巧奪天工,是一個以岩溶地貌為主體的,在國內外知名度較高的風景名勝區。

1983年的雲南石林:所謂岩溶地貌,也叫喀斯特地貌,是指地表可溶性岩石(主要是石灰岩)受水的溶解而發生溶蝕、沉澱、崩塌、陷落、堆積等現象,而形成各種特殊的地貌——石林、石峰、石芽、溶鬥、落水洞、地下河,以及奇異的龍潭,眾多的湖泊等,這些現象總稱喀斯特。

1983年的雲南石林:石林景區面積達1100平方公里,氣勢大度恢弘,保護區為350平方公里,山光水色應有盡有、各具特色。全區可分為八個旅遊片區:石林景區、黑松巖景區、芝雲洞、長湖、飛龍瀑景區、圭山國家森林公園、月湖、奇風洞。

1983年的雲南石林:石林的魅力不僅僅在自然景觀,還在於獨具特色的石林撒尼土著風情。在叢叢石峰和漫無邊際的紅土地上,石林擁有極其豐富寶貴的民族、歷史文化資源及人文的璀璨光芒。

1983年的雲南石林:石林撒尼人,是彝族的一個支系,以勤勞、勇敢、熱情著稱,兩千多年來,世代生活在這裡與石林共生共息,創造出以“阿詩瑪”為代表的彝族文化,內涵豐富、影響深遠。“阿詩瑪”不僅代表石林的形象,也代表了雲南省旅遊的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