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居然“翻臉不認人”,背後是誰在搞鬼,為何還不肯救市?

股市為什麼會大起大落?

機制不成熟:

中國股市已經成長28年,真正全民共贏年份區區只有三四年時間,而三四年賺錢效益兌現後沒有及時鎖住利潤,肯定加倍的吐出去,怎麼漲上去就怎麼跌回來,導致中國股市10年過去指數還倒跌沒了3000指數,這樣的市場股民沒有怨氣才怪,不罵都不正常

中國股市居然“翻臉不認人”,背後是誰在搞鬼,為何還不肯救市?

中國股市主要還是散戶市場,散戶為主體角色,但往往主體角色卻把主力機構當韭菜收割,而且是一批一批的收割,有時候就連都配合他們想要連根拔起(去散戶化);這樣散戶化怨氣更加濃,罵聲更加大,是不是可以理解呢?

有別於大家,我一聽到股市“牛”這個詞,不管什麼牛市、慢牛,我都心裡很不舒服。因為牛市並不意味著賺錢機會來臨,而意味著大規模的絞殺到來。越是牛市,普通散戶越是虧損慘重。反而熊市中,慢刀子割,還沒那麼慘。這裡不需要統計數據,不信大家可以問問身邊的朋友,套的慘的,賠大發的,基本都是在牛市。

中國股市居然“翻臉不認人”,背後是誰在搞鬼,為何還不肯救市?

原因很簡單,牛市就是現實版狼來的故事。牛市基本是上漲加回調再上漲。每次回調打一巴掌,再上漲給顆糖吃,久而久之,人們忘記風險。當“牛”猛然結束,該下刀時,普通散戶只會覺得它還只是一巴掌,後面還會有糖。

而這牛轉熊的變化,是普通玩家短時間內無法做出決斷的。最後大刀落下,之前糖全虧光,炒股變股東。

牛市更容易虧錢,本質還是財富分配速度大於熊市。股市上漲,尤其是牛來了,泡沫在加速放大。一開始新來者轉移後來者錢,俗稱抬轎子;到最後無人可接,大家一起拼手速。在這短短時間內,財富完成一輪大轉移。很不幸,普通人就是被轉移那個。


中國股市是一朵同中國足球齊名的奇葩

目前來看,中國股市正走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但過去的中國股市實在是太奇葩了。本文我先寫一寫奇葩的中國股市,下一篇文章我再寫寫走在正確道路上的中國股市。

奇葩一般的存在

過去中國股市之奇葩,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市盈率奇高無比,甚至出現了市盈率幾萬倍的股票,令人歎為觀止!股市完全不反應經濟運行情況,沒有”投資者”是想來投資的,幾乎所有人都是來投機的,但這兒是一個連賭場都不如的地方,賭場起碼還有基本的公平。在這裡企業上市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圈錢,高位套現割羊毛。在這兒妖股層出不窮,莊家操縱市場,黑幕屢見不鮮……中國股市的過去就是一部散戶的血淚史,其對散戶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

奇葩的根源是什麼?

談到過去的中國股市,真是讓人恨的心癢。在一個法制國家,居然允許這樣一個奇葩的市場合法存在,也是更令人費解不已。

那麼造成這種奇葩現象的根源究竟是什麼呢?我認為之前很多分析家都沒有說到點子上。其實根源很簡單,四個字,供求失衡。下面讓我們看下我這麼說的邏輯鏈條。

股票本質上也是一種商品,對於任何一種商品來講,如果交給市場化,那麼市場自然會決定它的價值,但中國證監會將供應卡的太死,人為的破壞了供求平衡,導致了這種奇葩市場的產生。試想一個菜市場,如果菜市場管委會對進入的菜的數量卡的過死,但是又有大量的人需要到這兒來買菜,那麼在這個市場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那肯定一顆白菜都能炒出黃金的價格。

中國股市就是這樣一個奇葩,打著保護投資者的旗幟,嚴格審核,造成在中國上市非常難,股市的新股上市非常少,然而全國的人都要到這兒來炒,那麼這個市場的亂象可想而知。下面我們就看看供不應求與各種亂象之間的深層聯繫。


中國股市為什麼漲不起來

十年來,我國經濟增長每年都保持在10%左右,但是中國股市卻是一路回到十年前,資本市場十年不漲的原因何在?11月16日,在第八屆中國證券市場年會上,中國證券界的眾多專業人士紛紛給中國的資本市場“把脈號診”。

中國股市居然“翻臉不認人”,背後是誰在搞鬼,為何還不肯救市?

股市太多不合理

“中國股市為什麼漲不起來?目前最關鍵的問題是股市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發生尖銳矛盾。供給層面,大盤股比比皆是,然而,股市的需求結構完全不同,主要是散戶為主。這和大盤股需求資金相比,差距懸殊。賀強認為,解決這個問題,要積極促使大型機構投資者不斷入市。

資本市場的政策設計出了一些問題,上市公司的數量是影響市場的重要因素,如果沒有與此相匹配的資金供給,是看不到太多增長跡象的。筆者認為, 在吸引長期資金入市方面,存在悖論。一方面,稱養老金資產貶值,需要積極尋找保值增值途徑;另一方面,養老金只有少量進入市場。這是個悖論。 養老金是資本市場的重要力量,要改革現行的養老金包括地方社保基金的管理辦法,朝著市場化、專業化方向發展,提高資產化配置,打造供求關係動態平衡的資本 市場政策。

“資本市場存在的問題是結構不合理。”我國債券市場發展不夠,從銀行融資較多,靠債券融資較少,融資結 構有問題。曹鳳岐認為,除了債券市場,還要發展基金市場,包括公募基金和私募股權基金。資本市場比較完善後,可以發展衍生品市場,包括股指期貨和國債期 貨,以後期權市場也會完善。

“市場持續低迷,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領導機構和主管部門對資本市場的重視程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這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直接融資比例太低,主要是銀行貸款;二是宏觀調控政策主要針對貨幣市場,對資本市場和保險市場重視不 夠;三是股市持續低迷和經濟形勢相比,屬於非理性增長,經濟增長保持8%左右,股市卻是十年不動。

有關人員建議,金融、保險和資本三個市場聯繫起來,圍繞“三個有利於”方針去衡量和互換資本市場的改革,提高直接融資比例,形成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還要研究建立資本市場發展穩定基金,對股票市場適度調控。

資本市場怎麼發展

“今年以來,我們一直把發展機構投資者放在更加突出和緊迫的位置。比如支持長期資金入市,實現投資運營和保值增值;推動基金、證券、期貨等公司創新產品和業務,為銀行、保險、信託等專業機構 參與資本市場創造條件;積極引導境外長期資金;引導股權基金投資發展等。

“目前我們已經徵得有關部門的同意,股票紅利實現差別化政策。 ”為了推動投資者長期持有股票,除了優化市場退出環境,推動所得稅政策,還要進一步發展市場的深度和廣度,穩步推進新股發行、退市、分紅等改 革措施,健全交易體制,健全場外市場,積極引導區域性股權市場規範發展和融資融券業務平穩發展。

筆者認為,下一步資本市場發展和完善的重點,一是完善制度安排,支持符合條件的科技類、文化類、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等類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發 展壯大;二是推進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建設,規範發展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支持和引導櫃檯市場發展;三是引導私募陽光化、規範化;四是積極推進證券公司創 新發展,積極促進長期資金入市;五是支持科技類企業依託資本市場發展壯大,明確科技入股及股權確立政策,推進金融和科技的融合。


股市,一直在大浪淘沙的過程,很多散戶,經過幾年時間,就會被淘汰出股市。雖然這是很殘酷的結果,但卻是事實。

牛市和熊市的輪迴。

我從1999年完整經歷三個牛市和熊市的週期,對大浪淘沙的股市,有著非常深刻的親身經歷,看過無數的成功和失敗案例。

每一輪牛市都會吸引很多人,進入股市,成為股民;但是,每一輪熊市,又會淘汰很多股民,或者,股民因為股票深套和大幅虧損,被迫離開股市。

中國股市居然“翻臉不認人”,背後是誰在搞鬼,為何還不肯救市?

殘酷的兩輪熊市

1, 2007年開始的熊市。

2007年10月,股市見到這一輪牛市的最高點,就是6124點,也是目前股市的歷史最高點。隨後,開始一輪慘烈的熊市,一直持續7年的時間,2014年才結束熊市,最低下跌到1664點。

這一輪熊市的殘酷,可以分享幾句話,讓大家感謝一下。如果6124點,你衝入股市,你沒有離開股市,那麼將是下面的結果:

姚明進來,潘長江出去;開著奔馳進來,變成奇瑞QQ。

2, 2015年6月開始的熊市。

2015年6月,股市又進入熊市,從5100點左右開始下跌,最低下跌到2638點。目前本輪熊市還在繼續,已經下跌3年的時間。

這一輪熊市的殘酷,比上一輪更加嚴厲,因為很多股民通過融資借錢做股票,結果爆倉了,所有本金都消失了,一夜回到解放前。


中國股市的兩大軟肋

A股市場投資難、監管難,根本原因只有兩個:一是上市公司質量;二是投資者質量。

從表面上看,所謂短牛、快牛、瘋牛,慢熊、長熊、死熊;炒小、炒新、炒差,新股不敗;炒殼、賭殼、借殼、買殼、垃圾股死不退市;短線暴炒、快進快出、高頻率換手、十炒九虧;信息造假、市場操縱、內幕交易等屢打不絕;因為上市難,所以退市更難;“散戶市”與“政策市”的惡性循環,相互綁架監管層,共同阻擾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改革進程等。

這一切亂象的背後,根源只有兩個:一是缺乏保質足量的上市資源;二是缺乏足夠強大的機構投資者群體。

我國A股上市資源單一而短缺

上市公司的質與量,是一國股市的基石與生命線。

目前,我國A股市場IPO審核仍執行傳統“工業版標準”,它僅適應大型成熟企業上市需要,而無法滿足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經濟企業上市的需要,這將無法適應新時代、新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

此外,我國企業創新動力不足,創新類上市資源短缺,而且我國A股市場暫時尚不肯接納境外優秀企業來華上市,因此,A股上市資源無法保質足量。

A股投資者結構“散戶化”

目前,我國A股市場散戶交易額佔比接近90%,這是一個典型的“散戶市”。

“散戶市”的主要特點是短炒、短線投機,他們更偏好於追漲殺跌、追逐短線收益率,散戶沒有價值投資理念,也沒有長線投資習慣,他們總是頻繁換手,不斷買進賣出,這會導致反向操作、出錯概率大增,這也是大多數散戶“炒股”虧損的主要原因。

相反,機構市在機構之間展開博弈,機構具有資金優勢、專家優勢、信息優勢,機構具有較強的估值定價話語權,而且它們大多崇尚價值投資和長線投資,因此,強大的機構投資者群體是市場運行的穩定器或壓艙石。

“散戶市”必然導致“政策市”,而散戶市與政策市的“惡循環”,極大地阻止了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改革進程,也讓A股市場亂象叢生,似乎永遠無法成熟長大。

這個世界充滿了謊言和欺騙,真理應該只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大多數人窮其一生可能也不知道世界究竟是怎麼的。很多關於股票的書籍、文章和各種信息中,一樣充滿了虛假的欺騙信息,形形色色的人依靠著欺騙和被欺騙來形成一個食物鏈。當然,確實有一些品德高尚的人,無私地將自己的經驗告訴了眾人,但是我們會很悲哀地發現,如果我們沒到一定的層次,這些真正有用的經驗,我們雖然也許看見過了許多遍,但每一次我們都會像扔垃圾一樣地把它扔到一邊,等有一天通過不斷的努力和挫折後,我們才發現自己走了一條曲折的路。是的,我們走了好久,結果才發現回到了起點。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應該是人生遊戲中設計好的規則,股市和人生一樣,一直在不斷地轉圈,從起點回到起點,生生不息。

股市,以及類似的遊戲,是一個很好的鍛鍊人的地方。在這裡,你可以看到自己的真實映像,它就是一面鏡子,可以照出你自己,它會讓你的人生更加成熟。如果你對股市有了瞭解後,你在生活中遇到問題後,可以用股市來對應這些問題,你會發現原理居然是一樣的,其實所有的事物都一樣的,無論怎麼變化,它們是同一個規則。

我不清楚其他人怎麼看中國的股市,我個人看來,中國股市的遊戲規則,說起來是照顧普通投資者,實際上是照顧大主力,也就是將社會閒散資金重新收集回來的工具,所以大部分普通投資者還是隻當作來這裡玩玩,不要太當真的好,尤其是把身家都投入進去的,那是比較麻煩的事情。

當然,有一種人即使不把身家投入到股市上,有其他機會,他也會投入到另外一個地方,這和人有關,只是股市給了個機會而已。要想在中國股市獲得成功,需要投入很多的努力進去,如果指望隨隨便便就從股市取點錢,實際上是懶惰的一種表現。如果將這個精力投入到另外一個行業,也許會做到行業的頂端,但不排除有人喜歡股市這種單打獨鬥的方式,不喜歡與人交往的生活,那把精力投入股市也沒問題,股市畢竟也是一種行業。

我進入股市的目的與很多人不一樣,雖然賺錢也是我的一個目的,但我更想知道的是股市運行的基本規則,就如同計算機是通過0和1兩個邏輯概念組合而來,我想知道股市是否由類似的0和1組合而來。你要是問我現在是否知道了,那我只能說,即使是現在,我也不完全知道股市到底是啥樣子。我只是人類遊戲中的一個角色而已,在遊戲中的角色怎麼能夠知道設計遊戲的造物主是如何考慮這些遊戲規則的。


量能異常變化的看盤實戰

1、量能放大突破前期高點

量能放大是進一步突破的關鍵。在創新高突破前期高點後,不要急於買進,創新高的當天高開低走,就要徹底打消原來買進的想法。如果不是高開低走,也要觀察創新高後幾個交易日的走勢,如果股價沒有向下移動,還是向上攀升,可擇機買進;如果後幾日股價向下跌,就不要再碰它了,手中有這類股的也要選擇拋出或減磅操作。

中國股市居然“翻臉不認人”,背後是誰在搞鬼,為何還不肯救市?

圖1-11 量能放大突破前期高點

主力在低位建倉後,會將股價拉昇到一定高度,藉此進行打壓。對於突破前期高點後,主力打壓時怎麼操作呢?主力在某個區域設下一個圈套,引誘散戶投資者做空,最後讓做空的投資者休想在更低的價位把籌碼補回來。所以此時要識破主力的計謀,捂住自己的股票,也可增加倉位坐上主力的轎子。

2、量能放大的長陽、長陰線

(1)巨量長陽線。主力突擊建倉手法最明顯的便是低開巨量長陽線,這種形態的特徵是:股價莫名其妙大幅跳空低開,隨後便慢慢爬升,成交同時放出近期天量,當天收一長陽線。

此種形態具有以下走勢特點表現為:

①股價大幅跳空低開,至少低開2%,形態上呈穿底而出的不良形態,不明真相的投資者紛紛棄股而逃。

②成交放出巨量,一邊是蜂擁而出的拋盤,一邊卻如飢餓的老虎在大口大口鯨吞籌碼。

③當天收一長陽線,有時甚至是光頭光腳的長陽線。

④出現的位置較低,且前期往往已調整了一段時間。

低開長陽出現的位置越低、陽線的實體越長、成交量越大越好,若在該股的高價圈出現,則有可能存在陷阱。而低位出現的巨大的成交量、長長的陽線,往往數天之內籌碼便換手完畢,絕對是有雄厚實力的主力所為。這說明後市上升空間相對廣闊,主力急於進場,其戰略意圖在於追求速戰速決,建倉完畢有可能立刻進入拉昇期。

中國股市居然“翻臉不認人”,背後是誰在搞鬼,為何還不肯救市?

圖1-12 巨量長陽線

(2)巨量長陰線。如果高位巨量長陰線就應該考慮賣出了。K線高位放巨量收長陰,通常是莊家出貨信號。當股價已有了較長時間和較大幅度的上漲後,買方力量已經顯示不足,此時忽然放巨量,而當日K線為長陰線,通常表示莊家已完成拉高出貨。此時如不能及時清倉出局,必被高位套牢。

中國股市居然“翻臉不認人”,背後是誰在搞鬼,為何還不肯救市?

圖1-13 巨量長陰線

應用高位巨量長陰線賣出時要注意:

①必須是在上升行情持續較長時間,股價距行情啟動點的漲幅在30%以上,該信號才為有效。

②要注意兩種行情的高位概念:其一,上攻行情的高位是從本輪行情的啟動點計算;其二,反彈行情的高位從反彈點計算,其前期高點附近往往是反彈行情的高位。

③高位成交量巨大時的K線形態:其一,K線長陰股價大跌,表明莊家出貨意願堅決;其二,K線大陰大陽相吞,是較強烈的頂部信號。

3、量能放大股價滯漲

放量滯漲指股價上漲幅度與成交量放大的幅度不匹配。股價上漲幅度不大,成交量卻呈巨量。這種情況一般是由於主力出貨造成的。莊家無心做多,股價上漲幅度不大,成交量卻呈巨量,是出貨的表現。當然也有另一種情況,即當股價突破重要壓力位時也會放出巨量,這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高位放量滯漲就是股價經過長期炒作後已經處於一定的高度(或許已經翻了幾倍),然後在一段較短時期內出現成交量不斷放大而價格卻停滯不前的情況(當然也可能創出了歷史新高,但總之漲幅較小),此時莊家出貨概率較大,大家應當重視。

其中“小陽放量滯漲”的個股連續放量上攻時,只收出連續的十字小陽線,這是多頭強烈上攻受阻的表現。在縮量蓄勢後,還會有一波繼續上攻創新高的機會。放量後縮量回調時,是短線絕佳進倉點。

中國股市居然“翻臉不認人”,背後是誰在搞鬼,為何還不肯救市?

圖1-14 弱勢低位放量陷阱

弱勢中的低位放量很可能是個陷阱,放量後跳水的可能性很大,多為誘多行情,很短暫,風險也很大。低位放量上漲是主力資金出逃還是建倉,主要有以下幾點區別:

①成交量在短期內急速放大,日換手保持在5%以上,在相對高位會至10%以上,在明顯的低位,放如此巨量,充分說明有資金在通過對敲出逃。

②低位緩慢上漲放出巨量,漲幅不大,但成交卻創出新高,應謹慎。

③股價反覆震盪,暴露出主力清倉的意圖。

④不會突破阻力位,說明主力不願上攻,出貨意願明顯。


在股市被套是經常發生的事情,所以解套技巧一定要掌握好。那麼,被套之後有什麼比較好的解套技巧呢?

解套技巧

1、換股解套

在一部分股民成功逃頂後,餘下的股民受到股災的波及,都承受了比較大的損失。未逃頂的股民又形成了兩個區別明顯的陣營:一部分股民消極等待,祈望股市能發生行情大逆轉;另外一部分股民則開始積極尋找能夠使自己的損失減小,甚至是能讓自己反敗為勝的股票,也就是採用換股的方式來為自己解套。

實盤精析:

中國股市居然“翻臉不認人”,背後是誰在搞鬼,為何還不肯救市?

經過牛市不斷的發展,2015年4月28日中國石油的股價上漲至15.26元,隨後受整體投資環境的影響,股價一路下跌,截至6月29日,其股價已經下跌至9.71元,期間跌幅達36.37%。

雖然中國石油並沒有在整體環境向壞的時候逆勢而動,但是在不斷下跌的過程中,依舊能夠形成兩次較有力度的反彈行情。隨後在股災發生的時候,中國石油一雪前恥、逆市上漲,成為股市中的一顆耀眼明星。很多受到股災傷害的股民在發現中國石油的潛力時,積極將手中的持股換為了中國石油。通過這次風險教育,股民應該建立起自己的投資系統,不要因為盲目貪婪而喪失理性,要科學分配資產、合理安排投資、學會防套與解套,這樣才能降低投資風險,提高股市收益。

2、技術支撐位止損解套

股價下穿有真假突破之分,這就代表著投資者有50%的概率輸掉當前的籌碼。所以在出現如中線操作,股價跌破10日均線時,也就是止損位設定的位置,快速拋出;出現跌破多重頂、頭肩頂頸線等止損設定位置時最好及時賣出;等等。因此,當出現股票走勢跌破技術支撐位時,投資者需要做的就是拋出籌碼,預防後期更大的風險形成,避開後期有可能形成的不可承受之損失。

實盤精析:

中國股市居然“翻臉不認人”,背後是誰在搞鬼,為何還不肯救市?

德威新材在經歷了一段上漲行情後,頂部形成“頭肩頂”形態,這時需要投資者將止損位設定在頸線同一位置,並注意股價變動。2015年6月3日股票最高價為26.16元,該股走勢跌破頸線即跌破止損位,截至6月30日該股最低價為14.34元,期間下跌達到45.18%。如投資者在股價下穿頸線時止損,便能有效減少損失,保住本金。


尋找最好的護城河

我們看重護城河是為了能在漫漫歲月與紛繁變化中尋得一個不變的堅實基礎。護城河是企業基業長青的基礎之一。但沒有什麼東西是永恆的。即使在我們短暫的投資生涯中也是如此。無論多麼牢靠的護城河都可能慢慢變淺或者慢慢乾涸,甚至很快。因為現在世界的變化越來越快了。企業和人是一樣的,很多時候無法預判未來的變化,連應對有時候也不容易。所以,我一直很希望能找到那種能最大限度地應對變化的護城河。它可以不太需要人們一直去挖深或者加寬,在歲月與時代變遷中有自己的一套。我認為它比較接近我心目中的最好的護城河。

那麼,所以什麼才是最好的護城河?這一直是我思考的問題之一。

中國股市居然“翻臉不認人”,背後是誰在搞鬼,為何還不肯救市?

物質條件

具體的、物質的東西只是門檻,不太算護城河,或者只是極淺的護城河。例如龐大的資金,只要利益足夠,資金不是問題。規模或者渠道其實都是如此。渠道對應的是巴菲特說的網絡經濟,這方面我們身邊都有足夠的例子。互聯網的興起重塑了渠道,有多少在傳統渠道獲得優勢的企業一下子遭遇到了巨大的危機,甚至一蹶不振。那麼技術呢?技術在某些行業算,但依然不是太好的護城河,因為科技變遷的速度在加快。甚至在很多行業,即使掌握更先進的技術也一再失敗的案例時有發生。例如之前文章談過的上世紀90年代的硬盤行業。

無形資產

無形的一些東西,例如品牌、轉換成本、自然稟賦呢?這些相對物質條件是不錯的護城河。但依然不夠好,建立一個良好的品牌的成本在降低。信息的極大豐富和渠道的多樣化,導致人群關注點碎片化,同時多樣化細分的需求也使得更針對性的品牌建設成為可能。因此,近年來很多品牌的影響力在降低。特別是二線品牌。

轉換成本也是一樣,信息爆炸的時代,關注度自然會發散。轉換成本也可能會下降。例如家電品牌,以前可能會直接看牌子買。現在搞不好會上網查查參數對比之後在幾個牌子間選擇。如果從佔領心智的角度看也是如此,佔領心智的時間可能沒以前那麼長了。

自然稟賦可能是不錯的護城河。例如茅臺,涪陵榨菜,自然稟賦很難發生改變。能釀茅臺酒的地方只有茅臺鎮。能生產合適的大頭菜的地方也不多。但後者更危險一些,技術的變化可能使得自然稟賦護城河變淺。至於茅臺,情況肯定更加複雜,他的護城河並不僅僅是自然稟賦。但依然存在著一種可能——有一天人們的偏好發生了比較根本的改變。這種概率雖然可能很小,但並不是沒有。對自然稟賦挑戰最大的還是科技的進步。所以,它依舊不是最好的護城河。

背後的東西

單一的物質基礎或者無形資產比較難構成穩固的護城河,自然稟賦除外。但結合條件看則有所不同。例如低成本不是太好的護城河,但低成本+穩定盈利+極大的規模,可能就是不錯的護城河。這個具體例子代表的企業就是申洲國際。在紡織行業樹立了自己牢固的護城河。

單一的技術也不一定是好的護城河,但技術實力+迭代速度+強大渠道銷售可能就是不錯的護城河。代表企業例如華為。還有很多例子,不一一列舉。為什麼這些企業能做到結合?

我覺得很大的原因要歸功於一個良好的管理能力,而良好的管理能力背後更本質的是企業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