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笨的努力,就是沒有效率的勤奮

很多學生都有過這樣的疑惑:“我每天不是上課就是自習室,為什麼考試成績還是沒有那個每天下課就去玩的室友好呢?”

很多辛勤的白領在年終總結時詫異:“我加班、出差,把週末都貢獻給公司,為什麼感覺自己一點也沒有進步?”
最笨的努力,就是沒有效率的勤奮

很多家庭主婦在一天結束後都會感慨:“明明一刻沒閒,怎麼一天下來屋子依舊這麼亂,賬單還是沒有整理?”

作者蒂姆·費瑞斯曾在他的書中指出了忙碌和效率的重要區別:那些整天忙忙碌碌的人,可能是以犧牲有效性為代價而維持忙碌狀態的。
最笨的努力,就是沒有效率的勤奮

我列出了當天自己的行為清單,發現如下幾個未曾察覺到的細節:我時常在缺乏計劃的無序狀態下開始新的一天;我習慣在工作前打開新聞瀏覽半個小時;我很容易因為收到郵件、短信而分心;當我思維卡殼的時候,我總是迅速起身去泡一杯咖啡而不是順著思路繼續找尋答案……

就是這些不易察覺的小習慣,制約著我所擁有的時間發揮出最大功效。
最笨的努力,就是沒有效率的勤奮

再去問問曾與我有同樣苦惱的學生、白領與主婦們,“自習室裡刷微博看朋友圈”“毫無計劃地加班”“看了幾集肥皂劇”,這些是大多數人“有付出沒收穫”的最主要原因。

最笨的努力,就是沒有效率的勤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