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備案期限一延再延 備案或不設期限?牌照制將替代備案制?

網貸備案期限一延再延 備案或不設期限?牌照制將替代備案制?

六月已經過去一半,距離監管層此前公佈的網貸備案大限時間越來越近,而至今尚未有一家網貸平臺完成備案,備案再度延期的趨勢似乎已定。

網貸備案或將不再設期限

從“2017年8月”到“2017年底”再到“2018年6月底”,網貸備案期限一延再延。

有專業人士表示,“隨著互聯網金融整治的深入,未來不排除備案工作仍將延期的可能性。備案延期,也是繼續深化市場出清、洗牌的過程。”

談及備案延期的原因,專業人士指出,“一是備案細則給出的操作時間太短、操作難度較大。二是銀行存管白名單、互聯網資管政策新發,市場存量難以消化。三是仍存在大量的大平臺,違規業務多,短時間清理較為困難。四是網貸機構是全國開展業務,但是備案是各地備案,存在不公平情形。五是備案截止後續退出、清退政策不明朗,擔心引發市場恐慌助長風險。”

法大大電子合同認為,合規整改兩年來,監管政策、市場走向及平臺的業務發展事實表明,網貸行業合規整改情況複雜,全國範圍內整改標準不同、進度不一是延期的主要原因。

至於備案到底延期到什麼時候,有人揣測可能沒有日期。自2016年《暫行辦法》發佈兩年來,並沒有一家平臺完成備案工作,網貸備案工作已經事實上再度延期。銀保監機構及人事調整後,相關部門還未明確驗收工作細則,或將出現不設期限的局面。

並且,如果設置備案期限,沒有合格的網貸平臺到時間就要強行關閉,因為涉及眾多投資人的錢財,所以帶來風險較大;而不設置期限,則會助長個別企業的僥倖心理,可能出現口頭上整改但並沒有實際行動的現象,就會使得整治遙遙無期。

不過,總的來說,法大大電子合同認為網貸備案不設期限是利大於弊,體現了網貸行業的監管常態化。備案不是終點,應當是平臺合法合規經營的新起點。

牌照制會替代備案制?

在P2P合規靜候期,市場上“未來可能啟動牌照制”、“可能會對註冊資本提出要求”等聲音不時傳出,而P2P是互聯網金融的一種模式,互聯網金融的本質仍是金融,因此在備案延期加之監管環境的變化,市場冒出了“牌照制”會不會取代“備案制”的猜想。

針對這一說法,有人認為:針對監管層多次提及“做金融需要有牌照”,因此,網貸行業未來可能會打破備案制邏輯,走上牌照制管理,而牌照制管理就不存在時間週期的問題,因而網貸備案延期將不會再設期限。

而另一部分人則表示:牌照制比備案制的門檻相對要高,前者主要適用於從事信用中介業務的金融機構,而按照監管的定位,網貸平臺是信息中介,平臺並不對借款人本身的信用風險提供擔保,持牌經營是大金融行業的監管趨勢,而網貸行業更適合備案制。並且,在正式文件中,並未出現牌照制的說法。

小板凳有話說

然而,不管是備案不設期限還是牌照制,隨著監管持續深入,網貸行業粗放發展已經成為過去,合規和良性發展是未來的必然趨勢。對於網貸平臺而言,擁抱監管、積極合規才是當下第一要務。

板凳理財擁抱監管,堅持走合規化路線,致力於為投資者提供一個便捷的網貸借貸信息中介平臺,讓投資者財富穩健增長。

板凳理財,100元起投,約定年化借款利率高至17%,鎖定期靈活,投資者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由配置。

網貸備案期限一延再延 備案或不設期限?牌照制將替代備案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