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習俗,寧波人端午很講究,老底子習俗你知道多少?

端午習俗,寧波人端午很講究,老底子習俗你知道多少?

端午習俗,寧波人端午很講究,老底子習俗你知道多少?

諺語說道:“五月端午晴,爛草刮地塍。五月端午落,燥谷燥草好進屋”;“端午有雨是豐年,芒種聞雷亦美然”;“若要芋艿大,端午要削過”。

端午習俗,寧波人端午很講究,老底子習俗你知道多少?

端午習俗,寧波人端午很講究,老底子習俗你知道多少?

插艾草掛菖蒲

端午習俗,寧波人端午很講究,老底子習俗你知道多少?

端午習俗,寧波人端午很講究,老底子習俗你知道多少?

老寧波過端午,有粽子、香袋、雄黃酒的濃濃香味,也有菖蒲、艾草帶來的田野清香,還有佩香袋、系長壽繩、畫額、掛鐘馗像、龍舟競渡等辟邪納福、攘毒防疫的忙碌。

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習俗早已淡化,有些習俗則綿延至今。

據傳寧波人端午插艾葉掛菖蒲跟唐代明州刺史黃晟有關。在1100多年前的一個端午節,黃晟持劍大戰蟄伏於明州三江交匯處的蛟龍,為民除害。蛟龍死了,黃晟也死在江中。百姓為了紀念他,每到端午,就以菖蒲做劍,將菖蒲根雕成黃晟模樣,掛在門前,祈求庇護。

寧波三江口“江廈街”的地名,就是源於宋太祖封黃晟的諡號“江廈侯”,甬城百姓為紀念建造明州羅城的刺史黃晟,將甬城最繁華的街道命名為“江廈街

”。

白糖搵粽子

端午習俗,寧波人端午很講究,老底子習俗你知道多少?

端午習俗,寧波人端午很講究,老底子習俗你知道多少?

平日早餐店、便利店都有粽子的身影,它似乎已經不再是端午節的專利了。但是,裹粽子、吃粽子、互贈粽子一直是寧波最有代表性的端午習俗。

寧波民謠《十二月節氣歌》中有“五月白糖搵粽子,六月橋頭搖扇子”,還有“酒入雄黃粽子香,要嘗味道到端陽”的說法。

寧波人包的粽子與別處不同,寧波箬殼粽用的是老黃箬殼(毛竹殼)或用青竹殼,包紮成稜角分明的四角枕頭形。自帶豹紋的鹼水粽是一眾五花八門的粽子口味中最受寧波人喜愛的。清清的竹葉香混合淡淡的糯米香,蘸上少許白糖,吃起來又糯又稠。

端午習俗,寧波人端午很講究,老底子習俗你知道多少?

過去寧波有關端午吃粽子的“繞口令”是這樣唱的:

“一隻粽子四隻角,解縛(音“婆”)脫殼,抲筷割角,白糖一沰(音“篤”),直噠咽落;兩隻粽子八隻角,解縛脫殼,抲筷割角,白糖一沰,直噠咽落;三隻粽子十二隻角……”

雖說是計數的童謠,卻道出了寧波粽子滑溜爽口的特點。

食五黃六白

端午習俗,寧波人端午很講究,老底子習俗你知道多少?

寧波老話“忙做忙,勿要忘記五月黃”,以前端午,寧波人作興吃 “五黃六白”。如今在寧海、餘姚及寧波市區,不少家庭仍保留著吃“五黃六白”的食俗。

五黃”指黃瓜、黃魚、黃鱔、黃蛤、黃梅。各地稍異,水鄉吃黃鱔,海濱吃黃蛤,山區吃黃梅,有的用黃泥蛋(鹹鴨蛋)、黃豆瓣、枇杷(皮黃色)等替代,因地制宜,反正是五樣“黃”字頭食物即可。“六白”指豆腐、茭白、小白菜、白條魚、白斬雞、白切肉(或白酒、白蒜頭等),民間認為,吃“五黃六白”能辟邪解毒。

寧波民諺有“五月五,買條黃魚過端午”之說,在寧波人的心目中,千魚萬魚的滋味都比不上金燦燦的黃魚。端午的黃魚個頭肥大,不論清燉、紅燒、油拖、做羹,味道都鮮美無比。鹹齏大湯黃魚、苔菜拖黃魚、糖醋黃魚,都是寧波人的家常菜。

端午習俗,寧波人端午很講究,老底子習俗你知道多少?

龍舟競渡

端午習俗,寧波人端午很講究,老底子習俗你知道多少?

作為龍舟競渡發祥地之一,賽龍舟的習俗一直風行。《鄞縣通志·文獻志》中記載了舊時鄞西集士港賽龍舟時萬人空巷,觀者如堵的盛況。

端午習俗,寧波人端午很講究,老底子習俗你知道多少?

只是如今過去那種“鼓吹通宵鬧畫船”的盛況已難以尋覓了。

端午習俗,寧波人端午很講究,老底子習俗你知道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