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考遇冷”,期待政府做好“加減法”

近日,在安徽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報名中,有744個職位無人報名,1643個職位未達到開考比例,還有許多崗位因各種原因,達不到開考條件。(6月21日 中國網教育頻道)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遞人類文明,被稱之為人類靈魂工程師,從事著天底下最光輝職業;曾幾何時,當教師吃的是財政飯,端的是鐵飯碗,工作穩定,待遇不賴,能當上教師不說是“燒了高香”,至少會引來羨慕目光。

改革開放,促進社會快速發展,也給人們提供了更多選擇機會;“教師招考遇準冷”,與社會經濟發展也有著直接關係;更為重要的理,在市場經濟背景下,決定就業方向的因素,在於經濟收入與工作壓力及發展前景。

現實中,黨和政府雖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發展,也出臺了相應措施,來保障教師工資待遇與合法權益;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地方政府卻往往是“雷聲大、雨點小”,難以將黨和國家的政策落實到位,從面讓師者收入偏低狀況,日益突出。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衡量一個價值的往往是經濟收入;而目前大多教師月收入不過三千元左右,面對一路高歌的物價與悄然上漲物價,別說買房置業,就連維持一家老小正常生活,也囊中羞澀,捉襟見肘。

媒體裡,常有“教師體罰學生”、“有償補課”等新聞,無形中,降低著教師職業信譽;一些家長隨便找個理由,都能大鬧校園,橫衝直闖,其結果呢?有理無理,受傷的總是教師;加之,教師工作時間長、壓力大,發展空間受限等。

今日教師的處境,就是“報考教師者”的明天,面對當前教師的無奈處境,那些有意獻身教育的有志者,自然也就會“敬而遠之”,投身於其它行業之中,於是也就出現了“報考遇冷”的奇特現象。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事關國家民族的未能,教育興則國興;

而教師又是教育發展關鍵因素,是興教之源,立教之本,教育事業的持續發展,不僅需要後繼有人,而且更需要大批優秀分子投身其中,方能實現教育強國之夢。

“教師招考遇冷”,雖是局部問題,卻引發了誰來教書育人的大問題,向全社會敲響了警鐘;理當引起肩負基礎教育發展重任的地方政府高度關注,期盼地方政府切實擔責,卯足力氣,做好“加減法”,化解“教師招考遇冷”之時代難題。

首先,要切實做好“加法”。“教師招考遇冷”從表面看,是其職業缺乏吸引力,根源則在於教師“收入偏低”;因此,我們的地方政府,理應更新觀念,提高認識,對症下藥,將黨和國家相關政策,落實到位,拓展教師發展空間,切實提高教師收入,讓其勞有所得,滿懷愉悅為國育才。

其次,要加大立法進程,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依法整治“校鬧”,嚴厲打擊侵犯教師合法權益的行為,營造出良好的尊師重教社會氛圍;切實保障教師的“教育權”,讓教師不再“望生畏懼”,放心大膽管理學生;維護教育應有秩序。

最後,還需政府切實做好“減法”;地方教育主管部門,要深入實際,勇於改革創新,切實改變教育評價方式,積極消減教師“升學”等壓力;減少不必要“檢查評比”,或改變重資料傾向,讓基層學校將精力全用在教書育人上。

“教師招考遇冷”,並非小事,既影響孩子的前途與命運,更危及國家之未來;期待地方政府,真抓實幹,用心做好此“加減法”,讓教師招考不再遇冷。(尚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