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裡,哪一種是適合職場人的投資方式

上一講我們說了,怎樣去衡量一支股票的貴賤, 這一講我想來談談,適合職場人的投資方式是什麼。

1、選擇你的中長線投資領域

首先,我覺得投資是一個非常私人的事情,投資有好的方法,有不好的方法,但是沒有絕對正確的方法,也沒有絕對錯誤的方法。

很多種投資方式都有可能取得成功。上一講我介紹了投資四種不同階段的公司,投資這四種階段的公司當中,都有非常成功的投資人,也有投資不只一個階段的。專注的投資人有可能成功,博採眾長、包羅萬象的投資人也有可能成功。

而且,投資交易不僅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既然是一門藝術,跟每個人的個性是緊密結合的。不同的人性格不一樣,風險承受能力不一樣,有些人爆發力很強,有些人耐力很強。如果我們把自己性格上的優點變成我們做投資心態上的長處,做投資就會更成功。

你可能經常會聽到,誰誰是做短線的,誰誰是做中線的,或者誰又是捂長線的。通常意義上講,由於A股不能日內交易,如果買進一支股票,持股週期不超過一個禮拜就考慮賣掉,甚至今天買明天就賣,這一類的我們都歸為做短線。

對於做短線的人來說,最重要的參考就是5日均線這個指標。

初進股市的人,學會看股價、K線以後,就會聽說均線這個概念。均線其實就是前幾個交易日的平均價格,因為每天都可以算出前幾個交易的平均價格,這樣每天都有一個點,把這些點連起來,就是一個均線。均線反映的是近階段市場的趨勢。

對做短線的來說,他關注的一定是最近這段時間的市場趨勢,所以他看的是5日均線。對於做中線和長線的人來說,可能會關注30日均線、60日均線,甚至250日均線。這個當中沒有對錯,我個人可能會更偏重看60日均線,圍繞它制定一些交易紀律。但是同樣也有做短線或長線做的非常好的投資人。

概括說起來,短線交易更適合爆發力強、反應靈敏、思維敏捷的人。但是同時這樣的人又需要非常冷靜,在做短時間決策的時候、在壓力很大的情況下,能夠平靜和果斷。所以短線交易可能更適合年輕人。很少看到操盤手、交易員這個職業做到40歲的,甚至聽說有些人白天盯盤的時候需要喝紅牛來保持亢奮。

但是我在這堂課一開始就給你講過,對於投資股市來說,短線交易是一個零和博弈。因為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在短期內是不會有顯著性變化的。

對於白天工作繁忙,沒有時間盯盤的職場人來說,如果你要享受投資股票、選股樂趣,我建議你要去做中長線。因為如果你沒有機會盯盤的話,加入到短線的零和博弈的隊伍當中去,由於信息的滯後,可能稍縱即逝的機會出現了,但是你在開會,或者在出差的路上,來不及及時下單,這樣的話,你一定比不過那些成天坐在四個屏幕面前的交易員。

做中長線對速度的要求就沒有那麼高。我們經常發現,一個公司發佈了最新的業績,預示著基本面的拐點以後,它股價的調整不是一蹴而就的。

另一個例子,A股的京東方,在2016年液晶面板提價以後,它的業績就開始轉正,每個季度呈現出1000%以上的增幅,公司也開始大額地回購,這些信息在2016年的9、10月份就已經得到了充分的披露,包括它在綿陽投資一個OLED的工廠,向蘋果供貨,都是公開信息。但這些信息並沒有第一時間就被市場完全消化,它的股價從2塊多漲到6塊多,經歷了一年的時間。

所以,這樣一些由基本面業績驅動的投資機會,其實是非常適合平時工作比較繁忙,沒有時間去盯盤的職場人。對這些人來說,不需要同時盯住所有可能賺錢的機會,而是找到自己熟悉的領域、擅長的領域,挑選比較符合自己性格的公司。

比如有些人就喜歡成長股,喜歡青年階段的公司。有些人比較喜歡穩健收益型的,喜歡大品牌,比如招商銀行、茅臺,那就守著中壯年階段的公司,然後在這個領域裡面逐步去提升自己信息蒐集的能力,數據分析的能力。

投資是一門越老越香的手藝,它不像在職場上,可能隨著年齡的增長,你的經驗可能已經陳舊落伍了,投資你用的是所有過去積累的經驗。我們經常講老司機老司機,穿越過幾輪週期,你所有交過的學費都是你未來盈利的保障。

再拿巴菲特舉例,他的財富積累就是呈指數上升的,他在60歲以後賺到的錢是他一輩子賺的錢的90%以上。所以如果你是一個能夠沉得下心來的人,你用我在前面幾講裡面說的方法,就能夠不斷積累自己在這個領域的知識,不斷的提升自己信息蒐集的能力、分析判斷的能力,從長期來看你的收益會越來越穩健。

2、建立投資紀律

說完了找到自己的投資風格和領域,我再介紹一套適合平時工作繁忙的職場人的投資交易體系。你可能會問,我沒時間盯盤,到底什麼時候買?或者我買完股票之後,我白天也沒有時間看,我到底什麼時候賣?最怕的就是,有時間打開手機刷一下行情,一看漲了或者跌了,一衝動就把它買了,或把它賣了,回過頭髮現完全是衝動做出的決策。

這個時候你就需要一套投資交易紀律。

其實就算短線交易者,每時每刻盯著盤,也都是有非常嚴格的交易紀律的。你想一下他們一年要做幾百筆,甚至幾千筆交易,如果失去了交易紀律,任由自己的衝動去行事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對於非專業的、做中長線投資的職場人來說,仍然需要這樣一套紀律。比如一支股票明明原來可能賺25%、50%,甚至翻番,由於你缺乏交易紀律,衝動,賣早了,可能只賺了10%。

同樣的,如果你缺乏一套止損的機制,就不能及時把絕大部分的本金拿回來,把它投到其他更有可能盈利的機會上去。

在這裡我推薦一個辦法,不用每天都去看盤,只需要針對每天的收盤價格,去做出第二天早上買賣的決策。現在所有的股票都可以在收市期間去掛集合競價、去掛買單或者賣單。比如今天這支股票的收盤價達到了你預期的盈利位,或者是達到了你預期的止損位,那麼就在明天掛一個今天收盤價的賣單。

有些朋友會擔心,明天如果萬一低開,我賣不掉怎麼辦。事實上,如果你是一箇中長線的投資者,這樣的買賣單,你會掛幾十次,幾百次,甚至上千次。從長期來說,正負的交易成本是互相抵消的。

今天如果買不進,收盤了,你再做一次判斷,當前的價位雖然上漲了,是否仍然符合你的買入標準,如果仍然可以買,那麼晚上繼續掛今天收盤價的買入價格。

今天如果沒有賣掉,收盤了看一下,是不是跌了很多,如果跌的不多,只是一兩個點,那麼明天開盤就繼續掛一次。

一直執行這樣的交易紀律,你有時候會碰到想買的股票第二天低開,你反而用更少的錢買入;或者你想賣掉的股票,第二天高開,你反而多賣了錢,這樣的正負影響長期來看是相抵的。

職場人應該建立這樣的一個良好的心態:既然我白天忙,我就把我的決策都放在盤後做,我只根據收盤價做出買賣決策。並且在買入之前,制定一個交易紀律,比如我目標盈利位就是25%、30%。當它的基本面不發生重大變化的時候,不會急急忙忙賣出。

這樣一來,你的決策就變的簡單了。要記住:壞的投資就是每時每刻你都需要去做決策,如果每時每刻都在決策,這種決策的質量一定是比較低的,因為它是根據股價的變化、盤面的波動做出的,而不是根據價值作出的。

劃重點

給業餘時間有限的職場人的投資建議:

一、對絕大部分職場人來說,堅持中長線的價值投資是更可行的,你需要關注的是業績等基本面的信息的變化,而不是股價短時間裡的波動;

二、建立交易紀律,把投資決策簡單化。設定目標盈利位和止損位。盤後再做交易決策。

在股市裡,哪一種是適合職場人的投資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