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票市場中,如何建立正確的認知和心態

這一講的主要目的是告訴你,該怎麼看待股票投資這回事,幫你建立正確的投資心態

。因為在股市裡,很多時候,是心態直接決定了你的判斷和行動。

1、股票:長期收益風險比最高

在建立心態之前,我首先要幫你建立一個認知,那就是,股票是長期收益風險比最高的投資品種。

這個判斷是怎麼得出來的呢?要得到這樣一種認知其實不太容易。因為股票短期價格波動很大,它的收益率只有通過長期觀察,才能得出結論。

這要先跟你說說我自己的經歷。我在25歲的時候堅定地投入股市,因為我當時所受的教育,讓我看到了整個歐美市場百年的數據,所有的投資品種——股票、房地產、債券、銀行理財,其他的大宗商品、另類資產——當中,長期收益風險比最高的是股票。

而且,我看到,歐美髮達國家的養老金、企業的年金、大學的捐贈基金——在它們的投資當中,高風險的投資品種配置比重最高的都是股票。比如美國最大的加州公務員退休基金,管理著超過3000億美元資產,投資股票的比例超過一半。

發達國家很大一部分的公共資產都配置在股票上。你想想,這些公眾資產是要做長期保值增值的,它們都很大部分配置在了股票上,而且長期下來,也顯示這些資產來自股票的收益率是最高的。

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實投資股市就相當於在投資經濟,我們人類社會,尤其近一兩百年開始現代化之後,全世界的經濟每年都是在增長的。像早些年歐美髮達國家,或者我們中國近二三十年,經濟的發展速度是非常快的。投資股票其實就是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

大部分人一生只能從事一兩個行業,“花無百日紅”,可能前些年,煤炭行業、鋼鐵行業,一些傳統行業發展非常快,汽車行業發展非常快。這兩年可能互聯網行業、醫療行業發展非常快。但對每一個人來說,要去轉行是非常難的。

但是我們通過投資股票,能夠分享整個經濟的發展成果。整個經濟東方不亮西方亮,整體上人類的經濟水平不斷在往前走。股市短期內是會有波動,但是長期來說,股市一定是跟著整個經濟往上走。比如像我們中國,經濟在2008年也短暫的經歷過GDP增速跌破6%,但是從長期來看這個低谷很快就過去了。

所以說,如果你把股市作為一個長期投資的選擇,股市投資的風險其實近乎為零。股票投資跟高風險債券投資不一樣的地方就在:股票是你只要買入,第一時間就能意識到它的風險,因為它的價格第一時間就在波動。但是隨著你投資的時間越長,風險近乎於零,因為整體經濟在發展,股市最終是向上走的。

但是高風險的債券,比如國內現在比較方便就能買的P2P的理財產品,它是你買入後,第一時間就開始拿利息、第一時間就看到錢越來越多。但是隨著時間推移,風險日積月累可能會越來越大,但是你還看不到它的風險。如果運氣不好,你買的這個產品跑路了,本金都付不出了。

有一個說法叫,“你在意的是別人的利息,別人在意的是你的本金”,說的就是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的風險是看不到的。

初入股市的時候,我也跟絕大部分的人一樣,會經歷虧損,但是從虧損當中能夠總結經驗教訓、能夠爬起來,而且一旦把趨勢扭轉過來以後,之後賺的就全部都是利潤了。即便在2015年下半年的熊市的時候,利潤有所下降,但是經歷了這兩年,重新又創出新高了。

過去七年,我投資股票每年都穩定盈利,整體來看,過去七年我在股票上的收益超過了房價的漲幅。所以我相當於通過自己的實踐去驗證了書本上告訴我的:從長期來說,股票的投資收益風險比是最高的。

當然,我們中國老百姓買房子有一個額外的槓桿效應,如果你是第一套房,假設首付25%,相當於你可以放四倍的槓桿,尤其在房價單邊上漲的情況下,這樣的首付基本是沒有風險的。放完四倍槓桿之後,有可能你在房子當中賺到的錢就不是翻番、而是翻了幾倍。

股市不會允許放四倍槓桿,因為股市每天的波動非常大,放四倍槓桿就意味著如果下跌20%,你立刻就得清盤了。第一是監管上不允許,第二我也不建議你放太高的槓桿去冒險。

我相信從長遠來說,隨著未來我們國家在房市這一塊進一步的調控,股票即便跟房子相比,也是收益風險比比較高的品種。這個結論,發達國家過去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數據是可以支撐的。我們國家由於目前處於經濟發展比較特殊的時期,從短期內可能還看不到這一點。但是從長期來說,認同這種說法的人已經越來越多了,我們也可以拭目以待。

說完了股票是長期收益風險比最高的投資品種,我們接下來就要說,在這個認知下,你應該用什麼心態去投資股票了,比如你應該什麼時候入場,應該抱著怎樣的收益預期,應該花費多大的精力去參與。

2、越早入場越好

其實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一輩子可能會經歷十來次經濟週期。如果經歷了兩次、三次經濟週期之後,你才開始投資股市,你跟別人相比,不是說輸在起跑線上,而是別人已經跑到途中,你才剛剛校準座標,重新選擇起跑線。

股神巴菲特10歲就開始炒股票。我們國家絕大部分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從小就被家長教育說要好好讀書,賺錢的事現在是不用考慮的。其實你去看投資做的好的人,或者是做生意做的好的人,像以色列人,他們很小就有家庭氛圍的耳濡目染:你要零花錢是吧?你自己想辦法做買賣,想辦法自己賺。他們的財商從小就開始培養了。

拿我跟巴菲特比,我22歲以後大學畢業,工作了三年以後有了一定的積蓄,25歲開始投資股市。而巴菲特10歲開始,到25歲已經過了14年,14年差不多是兩輪經濟週期。我到現在才經歷了兩輪經濟週期,剛剛達到巴菲特20多歲時的投資經驗。

你要知道,投資是一門越老越香的手藝。所以,我給你的第一點建議是,投資股票,越早入場越好。如果你總是猶猶豫豫,想著要等到下一個底部再入場,能不能等到先不說,你已經失去了最寶貴的時間。

3、管理收益預期

每個人周圍,都會有一些投股票虧損的,甚至你身邊可能還有炒股票傾家蕩產的。很多人就覺得股市是一個不好的東西,或者是一個賭博投機的場所。我認為之所以這樣,主要還是因為太多人,沒有一個正確的收益預期。

股市是大眾化的。目前中國所有的高風險的金融產品當中,只有股票市場面向所有老百姓,沒有資格准入。比如信託沒到一百萬是不能買的,期權沒有五十萬賬戶是不能開的,新三板不到五百萬是不能做的,它們比股票的風險更高,所以也設了一個准入門檻。

股市沒有準入門檻,這就使得認知水平參差不齊的人都看到股市的高收益,一窩蜂地衝進去了,尤其短期內嚐到了甜頭,可能還借錢買股票,覺得還有得賺。但一旦市場遭遇風吹草動,發現不對勁,自己的本金不僅賠完了,還把親戚朋友借來的錢賠完了。

這就是為什麼炒股之前一定要有一個正確的收益預期,哪怕像巴菲特,五十年的年化收益,到現在為止也不到25%,剛超過20%。你不能看這兩天漲得不錯,就想著今年明年要翻番,要想著加槓桿,到頭來反而加速自己的虧損。

有一個很簡單的算術:如果你虧損50%,你要賺回來的話,其實是要漲一倍、收益率達到100%。如果你的本金一旦遭受了永久性的虧損,也就是本金虧光了,這輩子就很難東山再起了。

可能年輕一點的、二十幾歲的初入職場的人,只是把幾個月的零花錢投入股市,到時候虧完了,算了,繼續老老實實的工作。但是對有一定積蓄的人來說,用不正確的方式投資股市,尤其覺得這當中有暴利的話,到時候反而損失慘重。

所以建立合理的預期,能夠幫助你避免很大的風險。

4、 堅持價值投資

再來說第三點,堅持價值投資,避免頻繁交易,不要成為“全職股民”

其實投資股市越是把時間精力花在看每時每刻價格的跳動上,越是有可能更多地去交易,越有可能虧損。

股市當中的交易成本儘管看起來很小,但是如果每天都在交易的話,一年積累下來交易成本會達到百分之十幾。我們剛才說了,股市從長期來看,巴菲特的收益率也就是百分之二十幾。如果你每年交易成本都有百分之十幾了,你賺錢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

通常來說風險越大的產品交易屬性越強。高風險的金融衍生產品,交易是很頻繁的。如果你不是專業人士,還要用頻繁交易的模式去投資股票的話,一般來說一年兩年下來都會虧損累累。

投資股票我們需要判斷的是:它的價值究竟在哪裡?根據目前的價格、公司目前的業績、發展的前景,它的性價比如何?判斷清楚了之後,你再決定買入。買入之後它的價格一定是每時每刻波動的,但是你並不需要時時去關注它。

就好比你決定買一套房子之前,你判斷它處於一個比較核心的地段,周圍的商圈發展比較成熟,未來幾年房子會增值。買完了之後,你並不會每天去房產中介那裡瞭解周邊每套房子具體的成交價。

當然,房子不像股票,有一個集中交易的場所、價格是公開透明的、查詢價格也非常方便,並且房子的交易成本比股票大很多。但是,正是因為股票這種很容易進行交易的特性,往往就讓人陷入頻繁交易的陷阱。如果你白天不斷看盤,頭腦一發熱,可能就會做一些衝動性的交易。日積月累下來反而虧損更多,不僅僅投資做不好,可能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主業也做不好。

劃重點

想要成為一個穩健的股市投資者,你需要的認知和心態上的準備:

1、股票是長期收益風險比最高的投資品種。

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主流資本主義國家的公共資產,都在股市中有很大比例的配置,包括我國的社保基金,也開始越來越多地配置在股市當中。這說明,長期來說股市絕對是值得投資的。

2、三個建議:儘早開始學習股票投資;建立正確的收益預期;堅持價值投資。

在股票市場中,如何建立正確的認知和心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