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孩子們健康成長 他們一直在行動——丹東市檢察機關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工作側記

做好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堅持少捕、慎訴,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保駕護航;集全社會之力,共同做好失足未成年人的挽救工作……多年來,丹東市檢察機關為做好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犯罪、挽救涉罪未成年人工作傾心竭力,取得了顯著效果。

數字說話

2014年以來,丹東市檢察機關共受理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188件341人,其中批准逮捕僅61人,採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非監禁措施280人,不起訴49人。去年以來,開展心理干預20人次,異地協作5人次,不捕、不訴觀護幫教7人次,追捕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犯罪嫌疑人2人,追訴3人。

榮譽室

2014年,丹東市人民檢察院未成年人刑事辦公室榮獲“全省優秀婦女兒童維權崗”和遼寧省“優秀青少年維權崗”稱號;丹東市振興區人民檢察院獲“全省優秀婦女兒童維權崗”稱號。2015年,在首屆全省未檢業務競賽活動中,東港市人民檢察院未檢工作負責人曲紅玲獲評“業務標兵”。2017年,丹東市人民檢察院未檢工作負責人李丹被丹東市婦聯評為丹東市巾幗建功標兵。

盡最大的努力,講好未成年人法治課

“跟著檢察官阿姨做動作,安全防範知識記心窩。受到侵犯勇敢面對,大喊不要靠近我……”六一前夕,丹東市人民檢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辦案組(簡稱未檢組)的檢察官們走進幼兒園,教孩子們學唱他們創作的《丹東未檢兒童自護歌》,在歡樂的氣氛中,增強了孩子們的防範意識。

未檢組負責人鄒慧姝介紹說,這是他們為孩子們準備的“兒童節法治大禮包”:寫一封公開信、上一堂法治課、開展一次關愛留守兒童活動、組織一次“檢察開放日”、集中開展一次未檢工作宣傳活動。

“大灰狼:咦?那個小姑娘,在這樣偏僻的地方獨自一個人玩耍,正好我沒吃飯,我得想辦法吃掉她!小朋友,你這是要到哪裡去呀?小紅帽:我要到我外婆家去給外婆送糕點!”(動作暫停)檢察官這時候說:“同學們,小紅帽做的對不對?”這是他們以“大灰狼與小紅帽”的故事與孩子們互動表演的情景劇《我的安全我做主 自我保護記心中》,告訴孩子們怎樣預防不法侵犯。

丹東檢察機關未檢部門關口前移、多措並舉,盡最大的努力做好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增強未成年人法律意識和自我防範意識,最大程度地預防未成年人犯罪,保護其合法權益。

“怎樣建立未成年人犯罪預防長效機制?”丹東檢察機關也一直在探索。去年,他們與教育局共同簽署“檢校共建”工作實施方案,由檢察機關提供法治課教案,以示範課的形式對學校負責德育或法治的老師進行培訓,做到檢校優勢互補。目前,未檢組確定了6個“共建示範校”,實現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中職專全覆蓋,還為每個示範校配備由未檢檢察官擔任的“法治副校長”,定期到示範校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

幾年來,丹東檢察機關吸引了一大批檢察干警投身未檢工作,得到學校、家長一致好評。

用最優的方式,辦好未成年人刑事案

“孩子若是被起訴,一輩子都有汙點。”幾年前,丹東發生一起未成年人聚眾鬥毆案件,有4名涉嫌犯罪的少女是在校學生,當時高考在即,一位家長眼含熱淚給檢察機關寫了一封信,希望可以從輕處理。信件輾轉落到當時負責未檢工作的蘇鳳琴手上,她反覆思考案子該怎樣辦,才能最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那時,“附條件不起訴”還沒有寫進《刑事訴訟法》。於是,蘇鳳琴建議在丹東檢察機關建立附條件不起訴制度。這一有利於挽救涉罪青少年的建議得到領導的認可,最後轉化為指導丹東地區司法實踐的“紅頭文件”,4名少女被附條件不起訴,2人如願考上理想大學,另外2人也如願走上工作崗位。

“我們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檢察工作始終以‘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為原則,貫徹輕緩刑事政策。”分管此項工作的丹東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範亞敏介紹,這些年,丹東地區實行捕、訴、監、防一體化工作模式,堅持少捕、慎訴,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辦案必須以‘有利於未成年人訴訟權益最大化’‘有利於案件高效規範辦理’為原則。”範亞敏說。他們與當地公安、法院聯合會籤《關於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推動公安機關、法院成立“少年警隊”“少年法庭”,與未檢部門做好對接。同時,將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辦理的法規制度核心內容進行提煉、歸納,針對收案、特殊檢察制度、訊問和詢問、審查逮捕、審查起訴等主要工作,制定有關規定,督促未檢辦案人員規範未檢司法行為,盡最大可能地辦好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

他們綜合考量丹東市區3個基層院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數量、人員配置、特殊檢察制度落實、犯罪預防等相關工作量,實行未檢案件集中管轄,市轄振興區、元寶區、振安區、合作區內的未檢案件統一由元寶區人民檢察院受理,實現了未檢工作的專人化、專門化。2017年,全地區兩級院上下一體,落實特殊檢察制度,聯合開展心理干預14人次,異地協作3人次,不捕、不訴觀護幫教5人次。

集最多的力量,救助未成年失足者

“我一定如實供述罪行,接受處罰,以後決不做違法犯罪的事情……”今年3月,在丹東市看守所,一起結夥搶劫案件中的3名涉罪未成年人見到了他們思念的家人。真誠的交談,親情的感化,讓3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一度泣不成聲。3名犯罪嫌疑人的家長也表示,一定配合檢察機關教育挽救孩子,讓他們迷途知返,迴歸社會。

未檢組檢察官單曉康介紹,這是檢察機關與看守所為他們精心安排的親情會見。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來說,家人的溫情往往能起到更好的教育作用,在辦案中對涉罪未成年人適時組織親情會見,通過家庭教育提高涉罪未成年人改造效果,有利於失足未成年人重新迴歸社會。

“親情會見只是挽救涉罪未成年人的具體舉措之一。”曾多年負責未檢工作的檢察官李丹(現已負責公益訴訟工作)介紹說。多年來,丹東市檢察機關秉持“教育、感化、挽救”的工作方針,常年奔走於辦公室、看守所、法院、司法局、共青團、婦聯、關工委、學校、心理諮詢機構等地,搞社會調查、組織親情會見、進行法律援助、協調心理疏導和心理矯治、跟蹤幫教,集全社會之力,共同做好失足未成年人的挽救工作。

“未成年人犯罪,心理不健康因素佔有較大比重。”李丹說,他們在辦案中充分運用心理干預手段,找準心理癥結,促使未成年人改變錯誤認知,修正性格缺陷,避免再犯風險。為此,他們與共青團丹東市委共同會簽了《關於在涉罪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工作中加強協作的意見》,發揮共青團組織心理輔導團隊、青少年事務社工等專業力量在未成年人刑事檢察工作中的作用。

“浪子回頭金不換!強化觀護幫教,矯正未成年人不良習慣,促使他們順利迴歸社會,避免重蹈覆轍,我們花了不少心血。”未檢組檢察官崔柳介紹,2017年未檢組與共青團丹東市委簽署關於建立未成年人觀護幫教基地的合作協議,丹東市檢察機關觀護基地在團市委課外活動中心正式掛牌,為符合幫教條件的涉罪未成年人進行職業技能培訓、發佈就業信息等,給予觀察教育和關心愛護,大大提高了挽救失足青少年的工作成效。

去年,丹東市檢察院未檢組與元寶區檢察院、寬甸滿族自治縣人民檢察院成立聯合考察組,對3名作出不批准逮捕、相對不起訴、附條件不起訴決定的未成年人開展幫教工作,制定幫教方案,與學校、未成年人家長簽訂幫教協議,共同對未成年人進行幫教並跟蹤落實。目前,3人已經開始實習、參加工作,家長、學校均反映孩子轉變很大,逐漸改變了不良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