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火的Smart Beta策略到底是個啥?

2017年以來,國內越來越多的資產管理公司開始重視併發行Smart Beta產品,一些此類產品推出後也受到投資者的青睞,規模持續穩健增長。那麼究竟什麼是Smart Beta?為什麼Smart Beta策略能持續創造超額收益?且聽老巴為各位看官一一分析道來。

最近很火的Smart Beta策略到底是個啥?

Smart Beta 融合了主、被動投資的優勢

現在頻頻在基金市場上被提及的Smart Beta(聰明貝塔),是指一種投資策略、投資方法,這種策略是在被動投資的基礎上,融合了一定的主動投資經驗而成。它通過改變指數的市值加權方式,通過基於規則或量化的方法,增加指數在某些特定風險因子上的暴露,以獲得相應的超額收益。

歸根結底,Smart Beta是指數型基金髮展的第三個階段,即將一些簡單有效的選股邏輯、投資理念嚴格應用於指數成份股而形成的基金產品,它的出現是金融市場不斷髮展、參與者投資理念不斷成熟的產物。

要收穫Smart Beta,目前全球市場上的相關基金產品主要通過以下這些方式來實現:

一是捕獲某種特定的風險因子,如增加指數在股息率因子、價值因子、成長因子、市值因子上的暴露度;

二是採用非市值加權方式,如等權配置、因子加權方式等;

三是增強策略的風險調整後收益。

21世紀以來,Smart Beta策略在全球發展迅速,根據Morningstar Direct、Morningstar Research的研究數據,截至2017年6月底,全球共有1320只Smart Beta ETPs(交易所交易產品,包括ETF、LOF等),總資產達7069億美元, 在數量方面,年增長率達到28.3%,資產規模上的最新年增長率則為18.3%。而在亞太地區,雖然Smart Beta ETPs的產品規模遠遜於主流的美國市場,但是年增長率卻達到了65%,這也說明了近年來Smart Beta產品在亞太市場的蓬勃發展態勢。

Smart Beta策略之所以能夠興起、壯大和發展,與海外市場作為顯著的有效市場是有密切聯繫的。一方面,因為市場有效,所以各方投資者收穫超額收益比較難,大量資產管理產品甚至都跑不贏指數,因此如果Smart Beta產品可以長期戰勝指數,這就是一個很好的資產配置選擇;另一方面,海外投資者對於指數化投資和量化投資的理念接納得也比較充分。

單因子策略與多因子策略

前面也提到了Smart Beta產品實現“聰明貝塔”的幾種方式,那麼相應地,Smart Beta產品也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是單一因子策略類,利用單一指標進行股票篩選,如價值、成長、動量、紅利等指標;

二是多因子策略類,即根據多個指標的綜合得分篩選股票;

三是權重優化類,如等權重指數、因子加權指數等。

大部分單因子策略與主流價值投資的思路高度契合,如紅利指數、價值指數、成長指數等,這類產品最大的優勢在於邏輯清晰,相關策略的投資理念很容易被理解,也方便投資者選擇適合自己的指數產品。不足之處在於,由於只選用一個因子篩選股票,其選股的不確定性更大,相對指數的超額收益的波動性也更大。

反過來,多因子策略的主要優勢就是通過不同風格因子共同打分來選出股票的組合,因此組合的穩定性相對會大很多。但是如果多因子策略過於複雜,則不易於編制指數產品,即使形成了指數產品,對於投資者來說理解的難度也大幅增加了。 

紅利策略的風生水起

在介紹Smart Beta策略時,我們也有必要來重點談一下紅利策略。截至目前為止,紅利策略是目前全球市場上Smart Beta ETPs使用得最多的策略,在美國、歐洲、加拿大及亞太四大地區,紅利型 Smart Beta ETP的管理規模在各主流Smart Beta ETP策略產品中均排在首位,資產管理規模則在這些區域全部ETPs中佔到接近或超過30%的比重;在澳大利亞,紅利策略ETPs管理資產佔比甚至超過了65%。舉例來看,(根據華泰證券的研究數據),在美國已產生了多個採用紅利策略編制的指數系列,如標普系列紅利指數、道瓊斯精選紅利指數、晨星股息率焦點指數、富時高股息率指數等。在美國的風格指數ETF 中,紅利ETF 數量佔比也達到30%左右,遠高於其他風格的ETF 數量。

最近很火的Smart Beta策略到底是個啥?

最近很火的Smart Beta策略到底是個啥?

紅利策略之所以在全球Smart Beta策略中佔到最重要的地位,紅利策略產品也成為最主流的Smart Beta產品,這與紅利策略的有效性、穩定性等有著密切關係。

華泰金工的研究指出,紅利因子選股策略在成熟市場已通過學術研究和投資實踐被證明是有效的,原因是紅利因子作為公司估值的重要指標,不僅反映了公司歷史的財務狀況,更是評判公司未來財務表現的重要參考;股息率紅利因子本質特點是選擇具有穩健盈利能力的大市值公司,這也契合了以銀行、保險公司等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的需求。

談及國內基金市場,近年來,隨著市場逐步成熟,按照業內人士的劃分,已相繼出現一、二、三代紅利ETP產品,一代產品主要是單市場紅利ETF,二代則是跨市場ETP,包括跨越滬深兩市的指數基金等,第三代紅利產品則是“跨市場+策略型”的ETPs,已湧現出Smart Beta產品,如華寶基金旗下的標普中國A股紅利機會指數基金(代碼501029,簡稱“紅利基金”),以及市面上一些低波動紅利指數基金等。 

投資的本質是堅持做正確的事

作為“聰明貝塔”指數基金,大部分Smart Beta策略長期來看都可以戰勝對應的指數。舉例而言,如果長期來看,一個股票指數可以獲得年化8%的收益,而Smart Beta策略每年可取得5%的超額收益,那麼10年以後,指數的回報大概是116%,而Smart Beta策略的投資回報會達到239%,兩者差了1倍之多。當然時間如果更長,兩者的差異會更加明顯。從海外市場的經驗來看,Smart Beta產品是一種非常好的長期配置工具,大部分Smart Beta策略長期來看都可以戰勝對應的指數,時間越長,其超額收益的表現會越突出,這正是此類產品的價值所在。

資本市場有較強的不確定性,我們無法保證今天買的股票明天一定會漲,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有效的策略終將獲得更好的收益。投資的本質是堅持做正確的事,做理性的決定,做時間的朋友,然後期待好的結果。 

長期以來,國內的投資者更喜歡去挖掘一些信息上的優勢,並相信這可以貢獻穩定的超額收益。理念上的差異使得指數化產品、Smart Beta類產品在國內得到認可的程度相對受限。但事實上,想要在信息上獲得長期的優勢其實是非常難的,這類投資模式即便能賺的多但虧起來也厲害,長期來看回報並沒有想象中穩定。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在監管層的積極引導和投資者結構變化的影響下,中國資本市場正變得越來越有效,投資者的投資理念也日趨成熟,投資目標逐漸從博取短期收益轉變為中長期資產配置。在這樣的趨勢下,Smart Beta產品在資產配置中扮演的角色將越來越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