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雙清別墅 見證不尋常的歷史

山林朝市兩茫然,紅葉黃花自一川”,香山賞紅葉早已成為北京人的一種習慣。其實香山不僅擁有五彩斑斕的紅葉盛景,更擁有歷史悠久的古蹟。眾多古蹟之中,尤為著名的就是位於香山公園南麓半山腰的香山雙清別墅,這裡環境清幽,舉目望去,四周佈滿蒼翠的竹林、遮天蔽日的銀杏、挺拔的松柏、古樸的建築,無一不吸引著人們前往探訪。

香山雙清別墅 見證不尋常的歷史

除風光秀美之外,香山雙清別墅的人文底蘊深厚。早在金代它就是皇家園林的一部分,清朝時乾隆皇帝賜名“雙清”,中華民國時期又成為教育家熊希齡的家。然而令其真正舉世聞名的則是因為這裡曾是毛澤東居住過的地方,是毛澤東指揮渡江戰役、籌建中華人民共和國、寫下著名詩篇《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的地方。

因夢而生賜“雙清”

香山雙清別墅建在清代皇家園林香山靜宜園“松塢雲莊”的遺址上,而其前身最早可追溯到金代。早在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這裡就是皇家園林了。元代時,據說忽必烈曾在此小憩,覺中有夢,依夢中提示,就地挖掘,竟然掘出兩股清澈的泉水,於是賜名為“夢感泉”。清朝時,乾隆皇帝於乾隆十年(1745年)在香山園林大興土木,修建建亭、臺、樓、閣、齋、軒、榭、舫、堂、館、廊、坊等各類建築,逐步形成名揚京城內外的二十八景,並賜名為“靜宜園”。當年忽必烈掘出兩泉的寶地,同樣受到乾隆的青睞,在此修建了松塢雲莊、棲雲樓,並將“夢感泉”改名為“雙清”,如今在泉邊的石崖上還可看到“雙清”的字樣。

香山慈善永留芳

中華民國初,昔日的皇家園林日漸荒蕪,在曾任中華民國國務總理的熊希齡的提議下,當時的大總統徐世昌親自與清皇室商量,將其永久借用,在此修建了香山慈幼院。1920年10月3日,香山慈幼院舉行了開院儀式,首期招收700名孤貧兒童。同年,熊希齡在松塢雲莊舊址上建起了私人別墅,即雙清別墅。此後,51歲的熊希齡便將自己的後半生奉獻給了慈善教育事業,雙清別墅也成為了這一時期的重要見證者。

熊希齡在此居住時,曾有“雙清小八景”之說,如放生池,夢感亭,古經幢,石屏,遼王墳,蟾蜍峰,雙清泉等。如今,步入帶有強烈的中華民國建築風格的雙清別墅,仍能看到東邊院門門楣上由熊希齡親筆題寫的“雙清別墅”四個陽刻的楷書,清秀的字跡正是其一生追求光明與進步的真實寫照。

為了爭取來自社會各界的捐款,熊希齡分別從佛教、基督教、儒教的教義裡尋找依據。他還到處上書,稱“兒童教育能普及者,其國必強”,希望引起政府重視。雖奔走疾呼,籌款還是日漸艱難。僅靠籌款無法滿足維持慈幼院的需要。1932年,熊希齡捐出所有家產以解燃眉之急。1937年12月25日,熊希齡赴香港為抗戰募捐,因突發腦溢血溘然長逝。蔡元培當時也在香港,他親筆為熊希齡書寫墓碑:“宦海倦遊,還山小試慈幼院;鞠躬盡瘁,救世惜無老子軍。”毛澤東在入住熊希齡故居雙清別墅時也提到:“一個人為人民做好事,人民是不會忘記他的。熊希齡做過許多好事。”1992年5月17日,熊希齡骨灰歸葬於香山墓園。

見證革命偉大轉折

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從西柏坡遷至北平,暫住在香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住在與雙清別墅比鄰的來青軒內。雙清別墅以新的身份再次登上中國歷史舞臺。

如今雙清別墅有兩個展廳,一個是毛澤東在雙清別墅工作生活的場景復原陳列室。在這裡,參觀者可以一睹毛澤東當年工作和生活的真實場景。

雙清別墅這排坐北朝南的屋子就是當時毛澤東住的地方。中間是一間明亮寬敞的堂屋,地面是紅漆木地板的,東面的牆角放著一張辦公桌,四周靠牆放著木製的圈椅,這是毛澤東辦公的地方,也兼做會議室和客廳。會客廳的牆上還掛著巨幅《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形勢圖》,圖上至今還保留著解放戰爭時期敵我雙方軍事力量的部署以及中共中央指揮作戰的方略。

會客廳的西側是毛澤東的臥室,一張寬大的木板床佔據了多半間屋子。床邊的衣架上,掛著打著補丁的中山裝和襯褲,磨出洞的皮拖鞋放在床下。這裡的格局與西柏坡很像,只是面積稍大一些。雙清別墅有鄉村的氣息,離城裡又不遠,選擇在這裡居住,正好契合了中國共產黨工作中心從農村轉移到城市這一歷史進程。

從陣列室出來,向西拾級而上,就來到位於半山腰的一排平房。這裡原是毛澤東的家屬生活的地方,現被闢為陳列室,作為毛澤東在雙清活動陳列展覽,展出了有關毛澤東和其他中央領導在雙清別墅期間的照片和文稿等。在陳列室展廳裡,有一張《北平解放報》的報紙影印件,雖然年代久遠,但報紙上的字跡還清晰可見。這是《北平解放報》1949年3月25日發行的號外,題目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及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已於三月二十五日遷至北平》。

1949年4月8日,毛澤東和周恩來在雙清別墅會見了國民黨和談代表團團長張治中。由於國民黨政府拒絕簽署國共雙方代表團達成的《國內和平協定》,國共和談破裂,毛澤東和朱德在雙清別墅簽發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發起了渡江戰役。解放軍一舉渡過長江,佔領了國民黨政府的“首都”南京。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的消息傳來,毛澤東異常興奮,詩興大發,寫下了著名的《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其實毛澤東在香山雙清別墅居住期間,也曾多次進城,出席會議,參加活動,不過工作結束之後,還是要返回香山雙清別墅住宿。6月15日,新政協籌備會召開,毛澤東下山赴會,並發表講話,他的辦公地點改為香山和中南海兩地。直到政治協商會議即將在中南海召開之前,毛澤東才於1949年8月23日,告別了香山,定居在中南海豐澤園內的菊香書屋。

雖然毛澤東只在雙清別墅小住了近5個月,但這段短暫的日子為這座古建築增添了新的光輝,也給後人留下值得回味的記憶。

文 / 楊豔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