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冰島隊示範:斜槓青年的人生靠自己成全

俄羅斯世界盃上,冰島守門員哈爾多松撲出梅西點球,震驚了所有球迷。

更令人震驚的是,網友隨後發現,這位傳奇門將是一名導演,拍攝過可口可樂世界盃的廣告。

而冰島隊主教練是牙醫,隊長是手球運動員,後衛是鹽廠工人……

冰島隊可以說是結結實實普及了“斜槓青年”這個概念。

世界盃冰島隊示範:斜槓青年的人生靠自己成全

Part

1

斜槓青年(Slash man),指那些選擇多重職業和多元化身份的年輕人。他們不滿足現狀,不斷開發自己的天賦,把“一生過成不止一生”。

其實這個概念也不算陌生,比如我們都知道:

魯迅先生:公務員/老師/作家;

偉大領袖毛主席:政治家/戰略家/思想家/詩人;

全才達芬奇:畫家/雕刻家/建築師/音樂家/數學家/植物學家……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學科交叉、知識融合、技術集成成為普遍現象,“複合型人才”成為企業最受歡迎的人。掌握多項技能,在很多領域都有涉獵,什麼都能聊的起來的面試者也頗受HR認可。

因為如果一個人擁有多種能力,始終追求改變,那麼意味著他/她一定頗具上進心,保持好奇又充滿了活力。他們不會呆在原地,一定會在短時間內迅速成長。

優秀的人,從來都不安分。

Part

2

“斜槓青年”離我們並不遠,身邊總有一些人不管在什麼環境裡都在持續學習新技能。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那篇《我的媽媽是個沒用的中年婦女》?小朋友用稚嫩的筆觸描述自己的媽媽“平時就喜歡打牌和看腦殘的電視劇……她明明什麼都做不好,一天到晚光知道玩兒,還天天叫累。”

確實很多女性一旦結了婚生了孩子,就會放棄理想和努力,待在舒適區,過上一成不變的煙火生活。

但也有很多女性在有了孩子以後激發自己的潛能,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全能媽媽”。

我的朋友圈裡有這樣一位年輕媽媽,因為生孩子後想要有更多時間陪孩子,所以她辭去了全職工作,在家自由職業。

她是某知名線上教育企業的兼職老師;

受邀成為了某自媒體的主播;

組織策劃線下親子活動,成為策展人;

在知名網站上傳育兒視頻,成為UP主……

當現實無法滿足她的需求時,她迅速調整了方向,繼續一騎領先。當然,支持她能做出這種選擇的,是在穩定的日常中的積累。

即使在全職工作時,她也一直堅持著寫作,熱愛和不同領域的人交流,珍惜每一個學習的機會。

只有保持學習的能力,才能保持輕鬆離開的底氣,才不會被危機淹沒。

Part

3

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斜槓青年”呢?

作家李尚龍說過:

你要知道,很多你無法解決的問題,不是通過辭職就能解決的。讓自己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只要你還在進步,枷鎖就會變成翅膀。

不管是奮鬥在北上廣的“勞務人員”,還是在家鄉從事安穩的體制內工作的年輕人,大家都會調侃一句“是什麼給了我早起擠地鐵趕公交上班的勇氣,是貧窮!”

所以,無數次想要辭職的時候都會問自己一句:

“離開這份工作,不依賴他人,我能不能生存?”

“離開這個領域,我能不能依然有優勢?”

最好的辦法,只能是在做好現有工作的同時,打造多種職業和專業能力。

如果你在體制內,可以保持隨時離開體制的專業能力。如果你在體制外,可以讓自己強大,讓生命更自由。

Part

4

“斜槓”可以是一種業餘愛好,想進入一個領域,最好從興趣切入,金錢的驅動力也遠不如熱愛。當你覺得做一件事有趣的時候,你才願意犧牲休息和娛樂的時間琢磨它。

正如追星少女可以通過為偶像修圖、寫文、做視頻成為某個領域的“意見領袖”,你也可以通過追求自己熱愛的事,為自己增加“斜槓”技能。

不管你是想自己成為“斜槓青年”,還是想要培養自己的孩子擁有綜合實力,你都需要關注這幾個方面:

要保持廣泛的興趣愛好

要學會時間管理

要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精力充沛

要堅持

心理學家羅洛梅說:“焦慮是人類面對威脅希望創造自我的正常狀態。在這樣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焦慮的人才是真的健康、感覺到時代脈搏的人。”

正是因為這份焦慮感,所以才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希望自己可以掌握更多技能。焦慮的背後,實則是人們對成長的渴望。

成不成為“斜槓青年”不重要,我們想要的無非是更獨立些、更自如些、更多彩一些。

一直掌握主動權,一直有路可走。

永遠不放棄求知與實踐的腳步,永遠探索更多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