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無球星?梅西內馬爾都難堪大用

世界盃無球星?梅西內馬爾都難堪大用

乍一看標題,很多人都會說:“這不是明知故問嗎?C羅、梅西、內馬爾等,不都是本屆世界盃賽上最亮的星嗎?”此話不假,但是,筆者之所以會想起來問這個問題,最主要還是看完了巴西隊與哥斯達黎加隊的比賽之後有感而問。

在北京時間昨天(22日)晚上結束的一場小組賽中,巴西隊以2比0取勝哥斯達黎加隊。光從比分來看,巴西隊2比0取勝屬於再正常不過的結果。可是,如果觀看了整場比賽的全過程之後,就會感受到巴西隊取勝之艱難。如果不是在最後時刻的靈光一現,巴西隊很有可能與哥斯達黎加隊戰平。而且,裁判甚至主動為巴西隊尋找點球,但在VAR技術的協助下,那個“莫須有”的點球沒了,而實際上是“內少”的一次假摔。而且,嚴格意義上說,執法的主裁判在觀看VAR技術改判之後,其實更應該給“內少”補一張黃牌,以對其甚為逼真的假摔舉動予以警告。但是,裁判並沒有這麼做。

其實,也就是從那一刻開始,筆者有了這樣的疑惑:本屆世界盃賽上真的有所謂的“巨星”?而且,不止是這一場比賽,包括此前一天阿根廷隊以0比3遭克羅地亞隊痛宰之後,更是讓筆者的疑惑更為強烈。

世界盃無球星?梅西內馬爾都難堪大用

之所以想到這樣的問題,是因為這些年來看過了太多的比賽。打小從1982年西班牙世界盃賽看起,一直到現在已經看了快40年的世界盃賽,當然還有各種歐洲盃、歐冠、歐洲五大聯賽、豐田盃賽、世俱杯賽等等。按照筆者對“球星”的理解,就是指那些能夠在關鍵時刻、最需要有人站出來的時候,能夠挺身而出,率領球隊實施反擊或大舉進攻,或者是能夠憑藉一己之力,徹底扭轉球場上的局勢。從1982年世界盃賽上的羅西,到魯梅尼格、到普拉蒂尼、到馬拉多納,等等、等等,他們之所以是“球星”、是“世界級球星”,是因為他們能夠在危機時刻、關鍵時刻站出來,率隊逆轉或者取勝。

可是,現在的“球星”,就像梅西、內馬爾、C羅等本屆世界盃賽公認的三大焦點人物,除了C羅有點那個意思、在前兩場比賽中幾乎就是靠著個人的一己之力挽救了葡萄牙隊之外,梅西、內馬爾兩人是相當令人失望的!梅西之於阿根廷隊就不用多說了,此前被克羅地亞隊以0比3痛擊,梅西幾乎整場夢遊,阿根廷隊也毫無鬥志,完全不像是一支世界強隊。

至於內馬爾,雖然在昨天的比賽中幫助巴西隊攻入了第二球,可是,整場比賽中並沒有一個“球星”的樣子,尤其是在巴西隊面對對方的鐵桶陣、遲遲打不開局面的時候,“內少”並沒有站出來起到應有的作用,反倒是科蒂諾搶了鏡頭。而“內少”也僅僅只是扮演了錦上添花的意義與作用。

世界盃無球星?梅西內馬爾都難堪大用

當然,可能時代不同了。不得不說的是,現代足球隨著商業化程度的深入,“金錢”和“資本”已經完全主導了現代足球的發展。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球員已經成為“生產流水線”上的“產品”,這條線上的每一個人都指望著“產品”能夠快速成長、快速賺錢,而且是賺大錢。於是,在球員培養過程中,也就不可能像過去那樣精雕細琢、耐心打磨。

在這個過程中,隨著現代科技、現代傳媒的發展,傳播的力量在“生產流水線”中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幫助球員快速成名,然後可以買出一個好價錢,從而讓各方受益,而且是“大利”。所以,像現在的球星身價一個比一個高,至於在場上的作用,不能說不大,但完全不像傳說與預想的那麼大。就是在這樣的一種反差之中,完全讓人看不到真正的“星”。

於是,在阿根廷隊與克羅地亞隊的比賽中,梅西就像是“沒戲”,讓阿根廷隊完全令人看不到希望;而內馬爾也好不到哪裡去。可是,世界足壇需要球星、需要有吸引人之處,於是,“造星”成為了現代足球發展中的一大趨勢、一種有效的手段。但身為球星,那種領袖氣質、核心氣質,並不是人為能夠製造出來的。所以,不管是“梅球王”也好、“內少”也罷,其實距離真正意義上的“星”且遠著呢。而且,過去這些年來,世界足壇也並沒有什麼新的“星”冒出來。本屆世界盃賽是總裁與梅球王、內少之爭;四年前的巴西世界盃賽,其實就已經如此;再往前的南非世界盃賽,或許以巴薩、皇馬為班底的西班牙隊中有那麼幾位。除此之外呢?今年,薩拉赫也許算不錯,但傷病已經讓他和埃及隊提前告別了。

這麼說,也許有人會很不高興、甚至罵街,但事實就是如此。俄羅斯世界盃其實並沒有什麼“巨星”,至少到現在為止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