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

邵嘉楠

1.清代的六部,有滿漢之分,例如戶部,有一個漢人尚書,還有一個滿人尚書;尚書的下屬左右侍郎,也分滿漢,有兩個漢人侍郎,也就相應的有兩個滿人侍郎。所以清代的六部,包括尚書和侍郎,共三十六名官員。

2.太平天國之前,滿人皇帝對漢人將領特別提防,二百年間,只有嶽鍾琪一個人做到大將軍,所謂漢人綠營兵,他們的首領也都是滿洲人,所以打太平軍也很費勁,實在沒辦法,才啟用曾左李等漢員帶兵。

3.清代的官員,無論大小,都見過皇帝一面,而且必須見皇帝一面,這是皇帝的要求。

在前朝,吏部可以直接任免五品以下的官員,五品以上的,由吏部開具名單給宰相,由上面來決定。清代很特殊,大官的任用,全憑皇帝一人乾綱獨斷,吏部都不知道,更別說推薦過問了。而小官的任用,皇帝管不過來交由吏部銓察,但是清代所有任命的官員,都要給皇帝引見,所以清代的官,全都見過皇帝的面。像明朝的官,有的都進入內閣了,還沒見過皇帝的面。

4.清代在全國各地劃了好幾個禁區,不準漢人隨便進入。

第一個禁地就是關東三省,被他們稱為龍興之地,一直不準漢人進入,直到光緒末年,才允許河北山東等地的人進入開墾。

第二個禁地是臺灣,因為清朝雖然收復了臺灣,但是由於鄭成功父子在臺灣經營多年,仍然不間斷的有各種小股起義造反的事。所以,清廷不準福建人去臺灣。

第三個禁地是今天的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內蒙東南部這一片地區,不準漢人隨便進入開墾,為得是防止漢人跟蒙古人接觸。不許開墾,不許增添戶口,直到光緒末年這一片地區才解禁。

第四個禁地是新疆,當時新疆還不像現在到處戈壁荒漠,那時候土地很肥沃,還是幾乎沒怎麼開闢的處女地。清廷不準漢人去這片地區開墾,為得是把這片肥沃的土地,留給滿洲人,直到左宗棠平定回亂之後,這片土地才允許漢人隨便進入。

5.整個清代,雖然大部分臣民是漢人,但是漢人只是三等人,第一等是滿人,第二等是蒙古人,漢人只排第三等。蒙古人像滿人一樣,也可以封貝子,貝勒,親王,漢人則沒有這種待遇。

6.清代最信喇嘛教的不是藏人,是蒙古人,有人說這是清廷的陰謀。因為清廷允許喇嘛教教徒不守戒律,喝酒吃肉,娶老婆,穿漂亮衣服,有特權,在大街上橫衝直撞。所以蒙古人信喇嘛教幾致瘋狂,搞得蒙古內部腐化,人心渙散,對清廷一點威脅都沒有了。

7.清代有一種賞賜,叫做“賜紫禁城騎馬”,其實往往並不是真的騎馬,是坐兩人抬著的小椅子,特別是年老或者腿腳不好的大臣,是沒機會那麼威武的,讓你坐椅子不錯了,還想在皇宮裡騎馬?

8.碧螺春這種茶,原名“嚇殺人香”,是原產於洞庭東山碧螺峰石壁間的野茶。

康熙皇帝南巡到太湖,當地官員採了這種茶獻給康熙帝品嚐,康熙帝覺得“嚇殺人香”四字太粗鄙,遂御賜“碧螺春”。

9.雍正皇帝曾經嚴禁溺死女嬰,還敕令全國各地開辦育嬰堂,收留被人遺棄的嬰兒。這一點上,雍正帝還是值得稱道的。

10.乾隆年間,廣東番禺有個叫王健寒的老頭,九十九歲了還參加鄉試,臨場做了一首叫“翁覃溪記”的詩。

11.乾隆年間,皇宮裡的校尉侍衛等內臣,稱乾隆不叫皇上,稱老爺子,爺,或者佛爺。

最有名的出處就是和珅跟乾隆的對話:“上偶於輿中閱邊報,有奏要犯脫逃者,上微怒,誦《論語》“虎兕出於柙”三語。扈從諸校尉及期門羽林之屬,鹹愕眙互詢天語云何。和珅獨曰:“爺謂典守者不得辭其責耳。”(凡內臣稱上皆曰老爺子,或曰佛爺)上為霽顏。

因為這次奏對,和珅就開始飛黃騰達了。

12.清代在京做官的官員,每到春節換春聯的時候,往往換來換去,都是“天恩春浩蕩,文治日光華”十字,這馬屁拍得真是一年到頭都不變。


西堤君

清朝的建立者,為女真愛新覺羅氏,建立於1636年5月15日,結束於1912年2月12日,總共統治了中國276年,清朝正式的國號為大清,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

康熙是個麻子臉

順治年間,紫禁城裡邊疫病流行,很多皇子都死於天花,當時這種病是無法治癒的,而且死亡率極高。幸好康熙小時候得過,並且幸運的康復了。於是,他幸運的被推舉為繼承人。但是,得了這個病之後是有後遺症的,就是臉上會留下麻子,所以康熙是個麻子臉。

李鴻章是第一個拍x光片的中國人

這個我在以前的回答中也提過。

闖關東保護了東北地區

1860年以前,東北地區的人並不多,主要為當地少數民族和駐屯軍人。只有在寧古塔等軍事基地有內地人生活。到1860年《北京條約》簽訂後,為了防止俄羅斯永久吞併東北地區,當時的黑龍江將軍和當地的清朝官員向朝廷建議,允許河北、山東的老百姓遷往東北。於是,著名的闖關東開始了,雖然同一時期俄羅斯人和日本人也在往這個地廣人稀的土地上移民,但最終還沒有超過中國人。據估計,闖關東時期共有2500萬人來到東北地區,為維護領土完整做出了傑出貢獻!

大清,等你打敗了埃塞俄比亞再說!

清末,隨便一個列強就想欺負一下中國。

1896年,意大利軍隊在埃塞俄比亞的抵抗下遭到慘敗,被迫簽訂合約,並向埃塞俄比亞賠款1000萬里拉,成為當時帝國主義的笑柄!

沒想到三年之後,搞笑的意大利竟然向滿清提出照會,想要租三門灣,並將浙江省劃為其勢力範圍。這個無理要求,被滿清政府斷然拒絕。於是,意大利政府派出了六艘軍艦前往中國沿海示威。滿清政府作出強硬表態,允許沿海各省便宜行事,並派甲午戰爭後僅剩的幾艘軍艦南下,與意大利軍隊對峙,而各沿海省份也積極備戰。意大利軍隊一看滿清態度強硬,於是灰溜溜的回國了!


歷史風暴

1.清朝銀庫的庫丁偷銀子,把銀子塞在肛門裡,每個月能偷上百兩甚至上千兩,一年下來收入頗豐。不過這些庫丁年老了都有脫肛痔漏的病,深受其苦。

2.清朝最後的三個皇帝都沒有孩子:同治,光緒,宣統全是孤家寡人。

3.清朝奴才都說“喳(zhe)”,此為滿語,即為“是”的意思。

4.清朝太監們都在四月二十八日過節,因為這天是藥王爺的節日,這一天,太監們互相慶祝對方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所謂大難,指的是成為太監的那一刀。

5.清朝有一種“試婚格格”,由宮女擔當,主要是試駙馬的各種男性能力等,等公主下嫁後,該宮女也會隨之陪嫁。

6.清朝後宮也有年薪。其中皇后年薪一千兩,皇貴妃八百兩,貴妃六百兩,妃三百兩,嬪兩百兩,貴人一百兩,常在五十兩,所以,看後宮戲宮斗的這麼厲害,也有經濟因素在裡頭。畢竟,升一級薪水就一下子能漲一半呢。

7.溥儀說他小時候見到慈禧,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陰影:“那是由一次強烈的刺激造成的印象。我記得那時自己忽然處在許多陌生人中間,在我面前有一個陰森森的幃帳,裡面露出一張醜得要命的瘦臉。這就是慈禧。據說我一看見慈禧,立刻嚎啕大哭,渾身哆嗦不住。慈禧叫人拿冰糖葫蘆給我,被我一把摔到地下,連聲哭喊著:“要嫫嫫!要嫫嫫!”弄得慈禧很不痛快,說:“這孩子真彆扭,抱到哪兒玩去吧!”(《我的前半生》)

8.雍正痛恨錢名世,親自寫下“名教罪人”的匾額掛在錢名世家門上,命令三百多人作詩罵他,還把這些詩結集起來,讓錢名世自費出版。你一個九五至尊犯得著和人這麼慪氣麼?

9.清朝大臣文官諡號依次是文正,文忠,文成,文恭,文襄等。李鴻章認為自己最多得個文襄,張之洞認為自己起碼也能得個文忠。結果是,李鴻章得了文忠,張之洞得了文襄。

10.清朝後宮妃子們每天時間排的滿滿的:上午 5:00—7:00 起床、請早安 ,7:00——9:30 早膳 ,11:00——下午2:30 午休、晚膳 ,下午5:00—9:00 晚點,請晚安。每天的請安必不可少,執行嚴格的打卡制度。

11.軍機處號稱實權宰相,實際上它是個沒有編制的工作單位,也沒有薪水,都是各種大學士,內大臣,尚書侍郎兼任。

12.彭蘊章是最後一個漢人領班軍機,於1861年罷直(去職),此後再也沒有漢人進入軍機處。

13.劉墉,紀曉嵐,林則徐,曾國藩,李鴻章都是名臣,但是都沒進過軍機處,左宗棠兩次進過軍機處,加起來一年左右。

14.福康安是不是乾隆的兒子?不得而知。但是傅恆和褔隆安父子同時做過軍機大臣,褔隆安和福康安,

福康安和褔長安同時做過軍機大臣,而褔隆安,福康安,褔長安三兄弟在乾隆四十八年,四十九年同時出任軍機大臣。

15.清朝皇子每天四點就要起床讀書,六歲就要上朝,御前站班當差,一年只能休息五天(元旦端午中秋,皇帝和自己的生日),真夠苦逼的。

16.清朝官員的年薪,一品180兩,二品155兩,三品130兩,四品105兩,五品80兩,六品60兩,七品45兩,八品40兩,正九品33.1兩,從九品31.5兩。京官外加爵位品級相對應的俸米補貼。

不過,有爵者年薪很高。親王年薪10000兩。郡王5000兩,貝勒2500兩,貝子1300兩。

17.乾隆的兩大謎團:和珅到底是不是像宮裡死去的妃子?福康安到底是不是乾隆的私生子?

18.越南本來想叫“南越”,嘉慶不允許,改名叫越南。

19.《清稗類鈔》裡記載一個大吊偽娘:“有某紳在揚州買妾,連相數家,悉不當意。惟一縕寄居賣女,女十四五,丰姿姣好,又善諸藝,大悅,以重金購得之。至夜,入衾,膚膩如脂,喜而捫其私處,則男子也。駭極,方致窮詰,蓋買美僮加意修飾,設局以欺人耳。黎明,遣家人奔赴媼所,則已遁,中心懊喪,進退莫決。適浙中同年某來,因告之。某便索觀,一見大悅,以原金贖之而去。”

20.《聖祖仁皇帝實錄》記載康熙一天射死兔子318只,另外射殺各種動物近百隻。(“朕曾於一日內,射兔三百一十八。”“朕自幼至今、凡用鳥槍弓矢、獲虎一百三十五、熊二十、豹二十五、猞猁猻十、麋鹿十四、狼九十六、野豬一百三十二。”)

21.雍正的奏摺批覆:“朕就是這樣的漢子”“朕實在不知怎麼疼你”“朕躬甚安好,你好嗎?”“朕亦甚是想你”“汝謂朕盲耶?”

22.康熙十年不準結拜兄弟令:“歃血結拜弟兄者,不分人之多寡,照謀叛未行律:為首者擬絞監候,秋後處決,為從者杖一百、流三千里;其止結拜弟兄,無歃血焚表等事者,為首杖一百、徒三年,為從者杖一百。十二年題準,凡異姓人結拜弟兄,未曾歃血焚表者,為首杖一百,為從杖八十。”

23.清律裡面的罵人罪:“子貧不能營生養贍父母因致父母自縊死者杖一百流三千里。”

“凡罵祖父母父母,及妻妾罵夫之祖父母父母者,並絞。”“凡罵人者笞一十互相罵者各笞一十 。”

24.乾隆1799年逝世,華盛頓也在這一年去世。

25.清朝科舉落榜,還可以參加的一科是“看臉”(美其名曰“大挑”),只看外貌,例如長方臉,四方臉,體型等選人,每次從二十個人裡選兩個最優的。

26.清朝妃子侍寢,要先把自己洗的白白的,由太監用東西裹著,送到皇帝身邊,啪啪完了,再送回去。

27.康熙在位61年,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乾隆活了87歲,是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

28.皇阿瑪的稱呼演變:在清朝中期的正式文檔裡,稱為“汗阿瑪”,到了晚清才成為皇阿瑪。

29.李鴻章是清朝做總督時間最長的人,長達25年,相比之下,劉墉做直隸總督才做了二十天。

30.清代人怎麼稱呼皇帝?溥儀在《我的前半生》裡說:“太后太妃都叫我皇帝,我的本生父母和祖母也這樣稱呼我,其它人都叫我皇上。”

31.清朝王府裡管母親叫“奶奶”,管奶奶叫“太太”。例如:“我家呼祖母為太太,呼母親為奶奶”(溥傑《回憶醇親王府的生活》)“我管父親叫阿瑪(滿語)……我管母親叫“奶奶”。”(金寄水《王府生活實錄》)

32.1813年(嘉慶十八年),天理教打進紫禁城,一箭射進了隆宗門的匾額上,至今還有半截箭頭。

33.太平天國起義,石達開十六歲就已經秘密參加了拜上帝會,二十歲被封為翼王,二十三歲的時候打的四十六歲的曾國藩要跳水自殺。


師明禮

1.愛新羅覺可能原本姓趙,沒錯,就是當年北宋滅亡,被金兵抓到東北的趙家人的後代。

2.清人不打烏鴉。

3.清初,葉赫部長布揚古臨終時留下遺言:“吾子孫,雖存一女子,亦必覆滿洲。”後清朝祖制規定,宮闈不選葉赫女子。後葉赫那拉·杏貞入宮,是為慈禧。

4.努爾哈赤被大炮轟成重傷而死。

5.皇太極從蒙古部落中得到傳國玉璽,後被乾隆定為假貨。據說皇太極因為得到這枚傳國玉璽而定國號為清。

6.順治皇帝可能不是出家,也不是正常死亡,而是親征時被鄭成功殺死。

7.鄭成功出生地在日本,是中日混血。

8.鄭成功的隊伍中有黑人僱傭軍。

9.雍正上臺後,給鰲拜平過反。

10.雍正當皇帝后,從未出過北京城。

11.乾隆的生母在史書上相互矛盾,找不到確實的人。

12.和坤倒臺後,罪名中沒有貪汙腐敗罪。

13.嘉慶皇帝討厭玉如意,下令各地不得進獻玉如意。

14.嘉慶皇帝可能是被雷劈死的。

15.慈禧可能出生于山西的長治,而且她是一個漢女,名字叫王小慊,小時候很窮,母親將她賣給了山西長治上秦村宋四元家,改名宋齡娥。數年後,宋家逢大禍,她又被賣給了潞安府知府惠徵家,惠征夫人發現王小慊聰明伶俐,長得也好,尤其是腳底有痣,是個福相,就收為養女,改姓葉赫那拉,變籍為滿族。後面,慈禧入宮,因為滿漢不通婚,所以這個秘密一直被保守。有關慈禧是漢人有很多證據,比如慈禧給上秦村宋家寫過信,又喜歡長治一帶的食品,而且是個小腳,滿族婦女是不裹腳的。慈禧不太懂滿文,批奏摺多用漢文。

16.清末,曾有人主張建立一支秘密海軍,直接進攻日本本土。

17.紫禁宮三大殿沒有樹。


腦洞歷史觀




甲、吳三桂不是老三,他哥也不叫大桂、二桂。按說他該叫二桂,因為他是老二。他大哥三鳳,小弟三輔。其舅為祖大壽,大壽是老大,其弟卻也不叫二壽,而喚大弼。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但稱帝后皇后卻不是陳圓圓,而是原配老張。老張的兒媳是建寧公主,公主最愛吳應熊,應熊生世璠。世璠即位後,追尊三桂為太祖高皇帝,應熊為太宗孝皇帝,建寧公主為太后。然後就是世璠被他老表麻子帝玄燁給滅了。



乙、李鴻章是老二,老大卻不是李鴻文,更不是李鴻藻。李鴻藻、李鴻章不僅不是兄弟還是見面不是白眼就是咬牙的敵人。李鴻章的爺爺的爺爺的爺爺許禎,尊父命過繼給了李家。定家規——許李不婚。李中堂長子李經方的夫人不是日本美女(《走向共和》不是歷史,翁同龢曾大讚造謠李經方甘當日本天皇駙馬),而是英國佳麗(見上圖)。這長子還不是親兒子,是李鴻章六弟過繼給他的。老二老三是親子,老三之子李國傑娶的是張之洞他哥的千金。福垊問一下:誰說南洋北洋不和?南北合體,天下第一。1900年,張之洞推舉李鴻章為伯理璽天德,未果。福垊需要說明的是:第一任伯理璽天德是1894年興中會推舉的楊衢雲,而秘書是孫文。

洪全福
丙、洪秀全及其家族後裔。①太平天國滅亡後,洪秀全一子外逃到日本。1943年日華南總指揮特務機關負責人洪矢崎義郎,侵華時在廣東認親歸宗,保護了祠堂與族人。②據1984年朱平的《王妃落難記》載:1864年6月16日,洪秀全的王妃與幼子喬裝打扮,奔波逃難,在安徽省淮南市高皇鎮庵臺村隱居——住在程家。王子名換姓程文起,後生五男二女。③洪秀全族侄瑛王洪春魁,逃到香港結了孫文,他學會七種語言,曾遠赴古巴為生。後來出任洪門首領,改名洪全福。1901年1月25日——28日,他建君憲大明順天國。這國號,朱由檢、李自成、洪秀全泉下有知,還不一起欣慰呀!其實這個順,跟李自成真沒關係,李自成你先別欣慰,誰叫你是李元昊的後代呢?



丁、同治寫給林肯的信。1863年,同治致信於林肯——“朕承天命,撫有四海,視中國和異邦同為一家,彼此無異也。”國都弱成這樣了,還牛氣哄哄思密達啊!



曾國藩,在1860年十一月初八,在上奏咸豐皇帝的《遵旨復奏借俄兵助剿發逆並代運南漕折》中,首創美利堅

一詞,而且他認為美國最厚道。曾國藩不簡單,那他是怎麼發現美國厚道的呢?


福垊

清朝皇帝要睡嬪妃,需要翻提前準備好的綠頭牌,準備六枚,上面寫了名字封號,選中之後太監提前到後宮通知。然後這名嬪妃洗白白等著,用被子裹起來由馱妃太監扛進皇帝寢殿,不能掀開被窩直接躺進去,要從皇帝被窩的腳丫子方向鑽進去,皇帝啪啪完,再由馱妃太監扛回去。

然後聽皇帝旨意,如果說留,就是讓種子留在被臨幸的嬪妃身體裡,準備孕育後代,如果說不留,就由敬事房管理人員按壓某個穴位,排出皇帝的種子,然後服下避子湯。被臨幸的時間都記錄在案,後宮嬪妃的例假也都有記錄。

有的後宮佳麗被皇帝臨幸過後就再也沒有被翻過牌子,寂寞難耐就會出現一種奇怪的現象,找可靠的有了一定感情的太監打牙祭,這種就稱為對食,對食不單單是和低等宮女,也有有地位的嬪妃。太監據說有全淨身的,還有不全的,太監具體如何慰藉嬪妃,大家自行腦補。

還有就是清朝畢竟是女真蒙古等胡虜韃子,對貞潔倫理不甚注重,哥哥死了弟弟可以接管嫂子,弟弟死了哥哥可以接管弟媳。而且一個人可以同時娶姑姑和侄女,甚至娶自己的姑姑姨媽。所以有關磚家研究,清朝後期的皇帝壽命越來越短,而且出現了不孕不育,大概就是近親結婚,後代都是有了先天性的毛病,質量越來越差了。

而且後宮為了爭寵,往往不擇手段,比如通過各種方法把痘毒帶到宮裡,陷害別的嬪妃的孩子。所以清宮裡面經常爆發水痘天花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繆斯19

既然是冷知識,那就是知道的人不多並且真實發生過的;還要是有趣的冷知識,那就是讀者看完之後要麼開心一笑要麼大吃一驚,這裡我就圍繞這個“有趣的清朝冷知識”列舉幾個,頭條大神多,儘量寫一些大家不知道的。

先拿慈禧太后開刀吧!

第一:慈禧太后是個文盲

咸豐十一年慈禧親自起草的密諭裡共有237個字,當中錯別字12個,達16處之多,而且語句多不順暢。如“進成(城)後,在(再)傳旨著恭親王總理贊襄正(政)務,是(當)否,求兄弟著議”,23個字中有4個明顯的錯別字。最主要的是所寫的字極其難看,扭扭歪歪,說小學生水平都是侮辱小學生。




第二:太監的節日

只是現在沒太監了,要是有的話這個節日肯定也會有,那就是每年的4月28日,清宮裡的太監都會互相道賀,在一起互相慶祝,因為這是藥王爺的生日,他們認為自己動了個小手術,是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之人。


第三:清宮裡的缸

《大清會典》記載故宮原本有308口缸,現如今只有200口左右了,太和殿和保和殿前各4口,重量達到了3噸之多,這些缸都製作精良,有瓷的也有銅的,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些缸是幹什麼用的,原來清朝宮殿大多是木製的,容易著火,所以這些缸裡常年都積水,用來滅火的。

第四:九龍壁木質龍腹

九龍壁裡顧名思義有九條龍,每條龍的顏色都不一樣,但是仔細觀察的遊客會發現有一條龍的腹部是木頭做的,要知道這裡面所有的龍製作的材料都是琉璃磚燒製而成的,這是為什麼?原來是工匠們燒製的時候燒壞了,這些都沒有備用的,工匠們怕被砍頭,就用金絲楠木製作了龍的腹部,塗上漆,瞞住了皇帝。可是經過風吹雨淋,油漆掉了,這塊木製龍腹穿過歷史的煙雲,留到了現在,反到成了遊客必看的景觀了。




第五:警示俄羅斯

康熙在位期間,俄羅斯貢使入京,康熙知道俄羅斯人強壯,於是就派宮廷裡的壯漢去伺候他們,無論做什麼都要緊隨其後,就是為了防止俄羅斯貢使在街上亂來,這些壯漢只要看見這些貢使亂來,就一腳踢向貢使的後背,俄羅斯人身高體大,然而穿的褲子都很緊瘦,抬腿邁腳很不靈便,一踢便倒地不起,康熙以此警示俄羅斯人要遵守大清法紀。現在牛的不行的俄羅斯人在康熙面前簡直就是小蝦米。


冷知識太多了,喜歡歷史的可以加關注,觀看更多不一樣的有趣歷史


羽評歷史

有一本書叫《太監談往錄》,是信修明等多名晚清太監回憶錄的合集。這是當事人口述的第一手資料,具有很高的可靠度。不過當然,回憶錄也不一定就是真相,也可能存在有意無意的錯誤疏漏等。有些事也可能得自於當日傳聞,在敘述者來說,是如實寫出了,但就事而言,真偽可還不一定。

一、

同治皇帝每天辦完朝政,向東西宮兩位太后(慈安、慈禧)請安完畢,就換上太監穿的便服,戴一頂紅纓帽,帶一個心腹太監,到妓院裡尋歡作樂。

後來慢慢鬧得滿城風雨,京城人都聽說了。恭親王勸同治不該這樣做,前後說了幾回,同治怒了:“你與其來勸我,不如回府裡管一管你家大兒子去。”

恭親王長子載澂愛唱戲,是出了名的浪蕩子。恭親王啞口無言,沒法再說了。

二、

據說同治的死因是常去花街柳巷,染上了花柳病。太醫會診,雖然看出病情,但誰敢說皇帝得了這種“髒病”?只好按出天花開方診治。皇上於是一命嗚呼也。

這段是信修明聽當年在養心殿侍奉老太監說的。

三、

慈禧生母去世後,在白雲觀停靈一百天。慈禧派李蓮英替她受了戒,入了道門,得名“廣仁子”。不過這事傳播不廣,很少有人知道慈禧是老子的信徒。

太后既然信道,宮中自然傳播起一陣相應風氣,當時宮內有地位的太監,差不多全成了老道。

四、

道光皇帝以節儉著稱,后妃穿的衣服大多是紅綠粗棉布。佛殿裡的貢品,供的是木製的假饅頭。死後的陵寢,道光也比其他皇帝簡陋些。

道光小時候不好讀書,曾經被嘉慶皇帝罰去打掃處,和太監一同掃地。後來太子成了皇帝,昔日所在的打掃處就封鎖起來,稱為“皇太子潛龍處”,不再派作他用。道光用過的笤帚簸箕漆成黃色,以作紀念。

五、

同治皇后是狀元崇綺之女。同治死後,其弟光緒繼位。皇后覺得自己地位尷尬(不是皇后,也不是太后——她和光緒平輩),派太監向自己父親問計。崇綺送回一個帶封條食盒,打開之後,裡面空無一物。皇后會意,於是絕食自盡。

這一做法,在封建道德中,屬於“殉節”,因為符合當時的價值觀,同治皇后死後就獲得了時人稱讚:“不愧是狀元之女!”

六、

光緒皇帝從小體弱膽怯,一輩子都怕雷。每當雷雨時,御前太監就全體在崗值班,見到閃電劃過,一起高聲喊叫,以擾亂即將到來的雷聲。

七、

珍妃特別得光緒喜愛。據說是因為她不施脂粉,不喜女裝,喜歡穿男子衣服。每當侍奉皇帝時,梳一大辮子垂在腦後,頭戴頂戴花翎,身穿箭袖馬褂,足登青緞朝靴,完全是一美少年的衛官打扮。光緒看了很喜歡。

八、

御膳房有司房,專記皇上的飲食多寡,鹹淡合味與否,在內務府備案。例如去年某月某日吃某道菜,今年今日仍然照單準備。膳食有四十八品,味道不鹹不淡,毫無滋味,皇上總說不好吃。然而不改,原因是怕皇帝吃得太多生病……

光緒十歲左右的時候,每到太監房裡,先翻吃的,拿起就跑。等到太監追上,跪地哀求時(因為太監不能偷給食物),光緒一個饃饃已經嚥進肚一半了。原因無他,餓的。

太后的膳房,做菜味道也不可口。但因為慈禧年紀較大,後來就比較隨便了。李蓮英掌管飲食,另外設兩個“野味廚房”,在京城中僱請名廚。可見御膳房的菜實在不行。

九、

慈禧喜歡寫“龍”“虎”“福”“壽”大字,高六尺或者八尺,極有氣勢。慈禧本人身材不高,四尺有餘,寫八尺的大字,需要有人配合,在適當時間拉一下紙,好讓她把字寫完。

十、

滿族祖先範察,有次逃難躲到樹叢裡,追兵趕到,遠遠看見樹上有烏鴉棲息,判斷樹叢中不會藏人,因此沒有搜索,範察得以倖免。於是等後金建立政權後,在盛京宮內設有“烏鴉糧”,每到大雪天,很多烏鴉得以不餓死。

十一、

東交民巷御河橋上有地方名“堂子”,是清初祭祖之地,典禮隆重。傳說殿裡供一無頭將軍,脖項上蓋一紅綢巾。每到元旦,皇上親自行禮,為將軍更換項巾。

將軍姓鄧,明朝人。明末清初時戰死,屍身挺立不倒。某親王見狀很是奇怪,許諾將來報酬,仍然不倒。親王不解:“難道你想配饗我祖宗嗎?”話音落下,屍體隨即倒地。話既然已經說出,為不失信,於是將鄧將軍陪祀在此。

十二、

太和殿東邊有門,叫做東阿斯門。門東邊白玉欄杆頂上,有幾個小圓孔,細而且深,可以插鞭子。相傳康熙皇帝微服私訪時,隨從在此預備毛驢供皇帝出行,圓孔是插鞭子的地方。信修明認為此說不可信,但他也不知道圓孔有何用處。

十三、

宮中每逢元宵節時,特備一道菜名曰“看燈雞”,不知起自何年。做法是選用臘月底孵出的小雞,在當天去毛洗淨,腹內填滿豬肉餡,封好,先煮後烤,整個放在盤中盛出。

十四、

皇家的日常用度,如瓜菜乾鮮果之類,都有莊田供應。每年上交租物從佃戶起拖延,經手人再從中剋扣,最終到皇帝手中的,十分之一而已。交租不齊,朝廷也沒有辦法,把佃戶和莊頭傳喚到慎刑司,拘押到年底過堂,每人打一頓,這事就算了結。莊頭都專門養一“賣打人”,等到官府上門的時候,當做替身,送進去替自己捱打。

十五、

皇宮中的事物,向來預算都打得很寬,因為經手各人都要從中撈取好處。舉一例子,皇上吃野意老紫米,每天肯定吃不到一斤。而御膳房飯局掌局每日交給掌案二十五斤。按制度,掌案、廚役頭、大火燭、二火燭四人每五天輪一班。兩個火燭每一班分十斤米,掌案和廚役頭每天分皇帝吃剩下的。至於外面交給掌局多少斤,就不是外人能知道的了。

太后每天定例:豬肘子五十斤、豬一頭、羊一隻、雞鴨各兩隻、新細米兩升、紫米五合、江米三升、粳米麵三斤、白麵十五斤、蕎麥麵一斤、麥子粉一斤、豌豆三合、芝麻一合五勺、白糖二斤一兩五錢、盆糖八兩、蜂蜜八兩、核桃仁四兩、松仁二錢、枸杞四兩、幹棗十兩、香油三斤十兩、雞蛋二十個、麵筋一斤八兩、豆腐二斤、粉鍋渣一斤、甜醬二斤十二兩、青醬二兩、醋五兩、鮮菜十五斤,秋天有茄子二十個、黃瓜二十條。

慈禧一個人當然吃不了這麼多,這其中不知有多少人靠這個活著呢。

(未完待續)


北門猿

大家好,我是沒腦子的小魚。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讓我們腦補一下,什麼是“冷知識”?冷知識,指的是那些表現為偏門的、瑣碎的、龐雜的知識跟事情。這些知識看似有些稀奇古怪,或饒富趣味、並隨時充斥在我們的生活周遭,卻鮮少人會去注意,雖冷門但有用,且更能吸引人。下面就說幾件有關清朝的冷知識。

一、行行出狀元,道光帝由掃大街升職

二、最任性的皇帝和最窩囊的才子

錢名世, 字亮工,江蘇武進人,有“江左才子”美稱,任翰林院編修、侍講學士。因與年羹堯鄉試同年,交情頗好。雍正二年,年羹堯平定青海叛亂,名世賦詩八首贈之,有“分陝旌旗周召伯,從天鼓角漢將軍”、“鐘鼎名勒山河誓,番藏宜刊第二碑”之句,錢在第二句詩後特意加註解說:“公(年羹堯)調兵取藏,宜勒一碑,附於先帝‘平藏碑’之後”。雍正四年(1726年),年羹堯失寵被賜死,年黨官員俱被革職,錢名世以“曲盡諂媚、頌揚奸惡”獲罪,被革去職銜,發回原籍。雍正親書“名教罪人”的匾額掛在錢家門上,怕他偷偷摘下來,每月初一、十五又命常州知府、武進知縣到他家門進行檢查。這還不過癮,雍正帝又命三百八十五位文臣開啟群噴模式,一起作詩罵錢名世。罵的不好重寫,罵的不夠革職。其中,餘甸、徐學柄、吳廷熙、莊松承、孫兆奎、王時濟等六人作詩“浮泛不切”,原作發還重做;翰林院侍讀吳孝登“作詩謬妄”,被髮配寧古塔為軍奴;侍讀學士陳邦彥、陳邦直“謬誤舛錯”,翰林項維聰“文理不通”,均被革職回鄉。

最損的是罵完之後,這些由雍正帝審核通過的詩文,最後交付錢名世輯成專集,題為《名教罪人詩》(《御製錢名世》),自己出錢用上好的宣紙刻印,刊行全國

三、“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一段漢人悲壯的護髮歷史

1644年清軍入關,以多爾袞為首的滿清貴族為了鞏固滿清對中國的封建統治,強令全國各民族改剃滿族髮型,改著滿族服飾的政策。漢族人民為了保護世代相承的文物衣冠,進行了此起彼伏的鬥爭。清統治者對此進行了暴力鎮壓,鬥爭歷經37年之久,滿族封建統治者

最終取得勝利。堅持不願改換衣冠者要麼被殺,要麼逃到海外,要麼遁入空門帶髮修行。

但這樣只是口服心不服。為了反抗清貴族的統治,漢人把遵從當朝政策和沿襲傳統習慣、懷念大明漢室的情感結合起來,編造出了正月剃頭死舅舅的說法,約定每到正月裡大家都不剃頭,正月一個月不剃頭,就意味著一年沒有剃頭,以此來緬懷祖宗,緬懷傳統。並將這個行動定名為“思舊”,意思是“思念過去的歷史”。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口耳相傳,最終以訛傳訛,“思舊”的諧音附會成了“死舅”,於是有了“正月剃頭死舅”的民俗。

四、為了格格的幸福,婢女無奈做替身

清朝公主出嫁前,要選一名“試婚格格”,先與準駙馬雲雨一番,然後回來報告駙馬的技巧如何、耐力如何......等等,沒問題了,真正的格格才能嫁過去。

皇太后、皇后為了不讓自己的女兒“所嫁非人”,便會讓宮女先去測試一下未來駙馬的“能力”,前一天送進未來駙馬的府中,第二日送回皇宮。回宮後,她會向太后或者皇后稟告未來駙馬是否有生理缺陷,然後是其長度、持久度、喜好等等,每一個細節都要回稟。然後再由領導者定奪公主是嫁還是不嫁,如果不滿意就再擇人選。

“試婚格格”通常有兩種情況:第一種就是成功了,公主下嫁的同時宮女隨嫁為妾;第二種是不成功公主不嫁,而宮中絕不允許非處女存在,“試婚格格”只得嫁給這名男子,皇太后或皇后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兩種情況,朋友們都可以想象到“試婚格格”的命運。其實“試婚格格

”只是統治者利用的工具,註定是悲慘一生。

五、驕?奢?淫?逸?慈禧老佛爺一個不落

這裡只說慈禧的“奢”,窺一斑足以見全豹。慈禧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奢侈”的太后,在陪葬品上面,體現的尤為明顯。據統計,慈禧的陪葬品價值至少一億兩白銀。其中包括鑲有大如雞蛋珍珠的鳳冠,當時就值1000多萬兩白銀,光是棺中“填空”的珠寶就值200多萬兩白銀。口含的夜明珠更是無價之寶,是一塊近似球體形態、秤重為清代四兩二錢七分、相當於現在787.28克拉的金剛石原石,其估價在1908年時值1080萬兩白銀,相當於現時8.1億元人民幣。當時亞洲最大的軍艦“鎮遠”號,買價120萬兩白銀,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的頤和園可以買25艘“鎮遠

艦,而慈禧的陪葬品可以買100艘“鎮遠”艦。所以,大清亡在哪裡?慈禧功過是非?朋友們不難想象一下。


我屬魚沒腦子

直入主題,清官員進階,有正途科甲,雜途捐納等之分。清中葉後,捐納盛行,文官京官可捐至郎中,司長,外官可至道員,廳長。道光年間,有一票號老闆,捐知府,得缺。入京引見。

皇帝,例行問了些問題,發覺這人很不靠譜,欲奪其官。

斥之曰,汝原系做買賣的,做官恐不適合,還是回去做買賣好。來人憤然曰,即不許咱做官,如何收了咱們的捐銀,這不是欺騙咱們嗎。道光皇帝怒其貪鄙,又憐其愚戇。揮令斥退,即降手諭將其革職,命戶部退回其捐銀。

正所謂買賣不成仁義在,道光帝倒合了這仁義之謂。。。。。



清之翰林院者,乃培養儲備,高級官吏之地,所謂,輔相閣臣,多有此選。有宰相之稱的大學士,多由翰林出身之官員出任。大學士名義上有兼署管理,翰林院之責,大學士蒞任之始,例至翰林院巡查之行,至翰林院大門,大學士下轎,昂然入院,翰林各官員躬立院內長揖迎之。某次,一位新晉大學士來院巡視,及至院門,於門外長拱施禮,院內眾翰林甚為詫異。蓋該大學士非翰林出身,自謂,吾乃門外漢也。可見翰林清貴之至。



清制,地方州府官吏,三年一期,向由督撫甄別優劣,督撫開列考語,傳達中樞。屬員升遷,裁汰,皆繫於此。魯迅祖父,兩榜進士,外放知縣。三年期滿,上司考核之評如下,

聽斷糊塗,難膺民社,惟系進士出身,文理尚優,請以教諭歸部銓選
這意思就是,實職七品知縣不能勝任,看在進士出身的份上,給以八品的教諭,教育局長,注意還是候補。魯迅祖父的仕途基本上也就到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