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梟雄——曹操最壯觀的三首詩,帶你認識不一樣的曹操

說到曹操,人們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三國演義》中的形象,陰險、狡詐、奸雄。因為《三國演義》是持擁劉貶曹的傾向,所以將劉備表現地仁義無雙,而曹操卻是一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形象,讓人們對他一直都產生不了好感,其實歷史上的真實曹操不是這樣的。

一代梟雄——曹操最壯觀的三首詩,帶你認識不一樣的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東漢末年是一個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的時代,曹操在這場動亂中充分發揮了自己“文武雙全”這個優點。武力方面,曹操先後消滅了袁紹、袁術、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降服了烏桓、鮮卑、南匈奴等少數民族勢力,統一了中國北方,為後來的曹魏政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文學方面,曹操善於寫詩歌,通過這些詩歌來展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和求賢若渴的心情以及反映當時底層人民的苦難生活。

一代梟雄——曹操最壯觀的三首詩,帶你認識不一樣的曹操

曹操的詩現存二十多首,我們最熟悉的應該是那首《觀滄海》了: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這首詩是曹操在北征烏桓勝利班師回朝的途中寫的,此時 他的心情就像這滄海的水一樣難以平靜。詩歌以雄健的筆力,生動飽滿的描繪了滄海的形象。尤其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一句,蔚為壯觀。大海那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氣魄,正是詩人博大胸懷、宏偉抱負的寫照。毛主席也非常喜歡曹操的詩,他的《北戴河·浪淘沙》裡面“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一句就是說曹操這首詩的。

一代梟雄——曹操最壯觀的三首詩,帶你認識不一樣的曹操

宋人敖器之曾經這樣評價曹操的詩:“魏武帝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這種評價在曹操的《龜雖壽》一詩裡面表現的最為明顯: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曹操的詩情懷慷慨,古直悲涼,這首詩就是很好的例子。詩一開頭就用“神龜”、“騰蛇”、“老驥”來做比喻,引出“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主題,表現了詩人雖然人已到了晚年,但是那種奮發思進的雄心永遠也不會停止。

一代梟雄——曹操最壯觀的三首詩,帶你認識不一樣的曹操

曹操還有一首很出名的詩就是《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這首詩的寫作時期至今還不能明確,但是主題非常明顯,那就是表達詩人求賢若渴的心情、寬廣的胸懷和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

一代梟雄——曹操最壯觀的三首詩,帶你認識不一樣的曹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